單單來開鑑定前的初步會議就花了5千塊 連開會與勘查也不過一個多小時 出結案報告8萬塊 業主作罷
怎樣的案例 就一個小套房要求鑑定是否屋頂防水層破裂造成它們家發霉 因為這要上法院的鑑定報告
3000塊的鑑定費要建築師甘冒吃官司的危險(如果後手屋主被告違建房子被拆了)上法院
許多房子幾百坪單單比對竣工圖跟完成現況都要拍照與紀錄 實際做出來的鑑定報告可能有千頁之多
建管只要管一個地方違建來拆就好了 建築師要提出上百個地方說明沒有違建 要不然橡皮圖章誰要信
真正見到土木技師公會的報告以後 讓我對這些人有很大的崇敬 連地震與結構的許多眉角都有說明
幾萬塊一個報告真的不是混假的 這個要建築師去背書的方案沒有跟建築師徵詢或是討論過
以後的結果 請大家慢慢看吧
Raymondkuo wrote:
如果依照這樣的邏輯,電梯安檢圖例電梯廠商,
消防安檢也圖利廠商,
所有檢驗、簽證只要是委託專業人士、機構執行的通通是圖利?!
如此可見台灣人對安全的漠視和對專業的不尊重..(恕刪)
我在8樓就說過流程了,我不介意再打一次
請暫時壓制你的熱血..
新屋->建築師審核->通過->交屋->2手->建築師再審核??->通過->交屋
壓在3個月有沒有這個必要,
就像每次員工因為遲到跟未打卡的事,全部都要經理去處理??
SOP跟標準文件都在那邊,對一對沒問題何必要再花一筆錢
如果硬性規定要這樣,我合理懷疑圖利
->成交件/月*3000元是多少??
就是因為尊重專業,所以審核次數不需要這麼多
只要拿準確的那一次來對照就好
對象也可以只限在屋主跟買家or第三方
有爭議時再找建築師
建築師一樣有責任(當初文件是他開的),
不需要花費太多精神作無謂的事,跟增加民眾無謂的支出
如果柯P最後覺得3,000真的太少了,加到1萬
你買房子時會覺得這是尊重專業??
我自己掏腰包時是不會這樣覺得啦..
凡事要三直三現阿阿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