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剛剛在FB上看到這篇,請問大家的看法是?

看完這篇文章,要是你真的認真就輸了~~~
實在是……
有實質居住需求就要買
買要量力而為
然後要為升息最壞的情況作好事先打算

背一輩子房貸又如何,你不背,你的子女就要背,不是一樣嗎?
當然啦,不要太離譜買到那種青埔鳥不生蛋一坪三十多萬的

在這邊嘴炮買房租房誰好有什麼用,你的子女成長可沒有時間等
根本就是在放狗屁

500萬的房子如果是中古的頭期100萬夠嗎?

現在還有人敢跟互助會喔?1萬一期共5年60個會腳也未免太長了吧?如果有的人一次跟兩三個甚至更高的故意要

倒他這個會頭 那我看房子就只剩下法拍的份了 有很多事情是量力而為 而不是什麼頭過身就過這種鬼話

現在的經濟以及人心 早已大不如前了 全部都靠自己才是解決之道


simonst wrote:
請問各位是否會在這節...(恕刪)


有需要有能力就買阿

又不是拿來投資的

反正自住的買下去就算翻倍翻倍翻倍
你也不會賣掉
因為一賣掉也買不起該區的房子了

要發財要買兩棟
一棟自住一棟投資
只是
沒有錢就不要想這些東西

千浩 wrote:
根本就是在放狗屁50...(恕刪)




12坪物件銀行會貸你400萬!?
500 / 12 = 41.6
幾年前 ... 汐止 沒有這價錢

99% 唬爛文 ~
買房的理由每個人不一樣,在每個人生的階段也有不同的想法。
13年前買了第一個「起家厝」,就在新莊舊稱中港大排的旁邊,沒多久遇到納利颱風跟SARS等外在因素影響,房價"似乎"有點下跌,用似乎這兩個字是因為自住,房貸也還在繳,也沒有錢讓我有其他的想法,住得舒服就好。 沒想到隨著重劃區的啟動,這四年來,房價漲了兩倍有餘。等於我住了十幾年不用錢之外,房子自己還增值了! 不過還是自住,沒差。
2年前,為了「合法避稅」以及美國一直印鈔票,覺得通膨是不可避免的想法下,偶然的機會在內湖又買了個房子(坪數不大,實坪就25坪,還好家裡人口簡單,也住得挺開心的)兩年前內湖的房價已經漲了一段,倒也沒想是投資房子來賺錢,也是自住。 原來的起家厝就租了出去。
內湖的房子在台北市來說還算是低總價,含車位+裝潢,2000萬夠了!離美麗華也只有10分鐘走路的距離,開窗就是芬多精,非常合適居住。怎麼有這種地方? 當然附近有些嫌惡設施才有這種價錢。 反正,自己住得開心也無所謂,社區還有許多老外,可能是他們信教不同,不太在意有福地在附近,反而比較著重居住環境要幽靜,自然吧。
買這個房子的時候,真的很衝動! 第一次跟老婆閒逛的時候,就下訂了。想法很簡單就是通膨隱憂跟避稅。 用25年分期,本利一個月6萬多,還負擔得起之下,一下子就決定了。緣份吧XD!
所謂避稅就是每戶一年有30萬的利息支出可以抵扣,買這個房子,一年利息差不多要付30萬,所得稅30%之下,其實也就是21萬的實質利息成本,跟我把新莊的房子租出去差不多。等於用房租收入來付利息,而本金還款的部份就是淨資產的增加吧!
在這樣的想法下就買了,也住了兩年多!
最近因為老婆大大工作地點改變的關係,又想要去林口看看房子,把新莊的給賣掉,研究之下才發現原來明年容積率要調升,導致建案大量推出。不禁就有點猶豫了,起家厝公設才18%左右,現在要買到有一樣的實際坪數,差不多得要50坪才有。未來容積率調升不就能蓋的坪數越少的嗎?起家厝的超低公設似乎又變得有點奇貨可居,不應該賣的感覺。
我的判斷是最近打房政策下,房價會有點疲軟沒錯,加上供給也大(趕在容積率調升前推案),價格應該會有一段時間上不來,甚至於下滑。但是建商也不笨,現在的推案資金夠的建商可以等,等到容積率上來的時候,建案的推出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應該還會有另外一波漲幅。
所以我的結論是,找了房仲賣房子,一邊有空就去多看看,有緣份的話就換屋。
simonst wrote:
請問各位是否會在這節...(恕刪)
只能有錢人有錢是有道理的,看的是未來
買人家當初魯蛇不想買看不起的地方。

此思維不只在於房地產上可看到,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也都這樣


看到這個文章感覺是投資客想快點獲利了結, 鼓勵大家進場接手

球球兔 wrote:
看到這個文章感覺是投...(恕刪)


仲介急了 投資客的臉都綠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