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有通膨.幣值變薄等因素影響房價.
但長時間裡.有會有下跌的短時存在.
這時如果有機會就應該下手買房了.
以在下為例.在下買房約在10年前.
約在金融風暴後.那時真的很糟糕.
好多人在休無薪假..當然房市也很慘.
根本沒人敢買房.建案也很少..
在下住的城市.建案一隻手的手頭.去數還夠用.這夠慘的吧.
各個營建股都是水餃股..還有申請重組的.哪像現在每家都賺得飽飽的.
在下剛好也存筆錢.(在下剛出社會時.那時房價也很貴).
利率也很低.(勞工住宅貸款.現在好像在1.5%以下.沒去注意.很可惜的現在沒這項貸款)
所以去買間預售屋.(三樓假透天屋.因為屋前馬路共用.開價350萬.)
現在我隔壁第二間房.2年前賣出.成交價450萬到500萬之間.(因為沒時價登陸所以不知道)
新建案.根本看不到3字頭.都是450萬以上起跳.
以在下例子.在下想表達的是.
經濟.和房市不可能永遠會好.也有很糟的時候.
越是糟糕.越是讓人沒有信心.就是買房的時機.
長時間房價是漲的.這是無法避免的.
至於現在在下會不會買..在下是偏空的.
看看油價.金價.看看美國股市為何會漲到17000多....
看看黃小玉的走勢.您就會知道在下為何不買.
part-time wrote:
無感跌不買跌不到3成...(恕刪)
若你看到每個月跌個如0.5%或0.8%, 且持續的下跌了半年, 這就是趨勢轉變的sign
這波起漲的地區會先起跌, 這是房產, 或是說資產價格變化不變的真理
12年前北市房價起漲時, 持續了約2年, 北縣的房價才動,又過了2年, 其他區域的房價才動
這就是因為資金總是先進入報酬率最高的市場
當這些地區的價格滿足了, 就會轉向第二級或第三級的區域
當最安全的資金都開始撤出, 其他地區的價格就會大幅鬆動
這就是為何上波房產下跌時, 北市約僅跌10%~15%, 但是其他地區跌幅平均達30%以上, 部分地區達50%
當然, 歷史未必能複製, 交通建設的變化, 會改善非都心區域的價值, 且這波房產的漲, 有相當的原因也是因為這30多歲最需買房的generation的人口紅利需求
且因為家庭結構的改變, 與房價所得比不可思議的大, 所以以前大家不敢碰的套房, 居然目前的單價最高
但. 房價會無止息的漲或跌?
找些指標來看
房價所得比? 租金房價比?
這其實就跟股價的本益比一樣, 有參考性,但會因為每個國家對於價值的評量高低不同, 很可能跟稅制與對房產重視程度而應有不同的標準. 因此, 絕對高與相對高是不同的, 這也就是台灣人對於這指標無感之處
但, 愈高是愈危險, 這不會錯, 所以這也可以解釋為最落後指標
要找到可以用的指標
利率? well, 實證上, 利率跟房價的走勢是負相關, 沒錯
但是腳步不同
用利率來預測房價, 你會慢一拍
落後指標
之前提過的營建股股價, 沒說原因
股價是反映未來的公司營運狀況, 本來就隱含預測的功能
營建股因為這兩年須接軌新的會計公報原則, 所以只能用完工認列法
他的營收的波動會很大
但無論波動如何, 若營收往上的波動比往下的機率低, 股價一定會真實反映
若銀行的原料是存款, 營建股的原料就是土地
營建股獵地的大幅減少, 不到去年的1/5..就代表對於房產後勢的看淡
且因為沒有原料, 就不可能產出收益
可從多數的營建股股價看出端倪
看他股價修正的幅度, 可以粗略預測房價盤跌的時間長短
領先指標
營建股股價跌了30%, 住宅指標遠雄超過40%...只是用來反映短期的選舉不確定的行情?
選後明朗化, 房價回到正軌?
這價格修正的代價未免太大
且這樣的修正, 很多指標股的股價已經跌到08, 09年的低點
這股價的修正, 是起始於今年
it means something for sur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