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有關多軍常說,房價不會跌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台灣自住比例達8~9成以上

當所有人都以為投資房地產會賺錢的時候,整體房價就會越來越高
不像是股票,投資股票大家還要思考本益比,投資房地產只要一起聯手哄抬價格就好,沒人在考慮出租收益的

不過房地產最大的問題在於,買得起的人越來越少了
還有,台灣人口負成長時程將提早四年來到,由原預估2026年提早至2022年,代表此後台灣人口數將逐步萎縮,然後越來越老

人口越老,房子越來越不好賣,因為50歲以上的人工作穩定家庭穩定也更不想搬家,缺少流動性

去年2013年台灣的年齡中位數是38.9歲,也就是台灣只有一半的人口年齡高於38.9歲。但是根據國發會推估,再過20年,也就是2034年時,台灣年齡中位數就會拉高至50.3歲,過半人口的年齡都將超過50歲,因此到時只要年齡不到50歲的人,都還稱得上是台灣的「年輕人」。

綜合來說,2034年的時候台灣人口可能只有剩下2000萬了,其中還有超過一半的人是50歲以上的人口

20年後,如果人口比現在少15%, 表示台灣現在的房子的供給量已經超標了

而且又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已經是高齡人口

我壓根不覺得投資房地產會和過去幾十年一樣好賺

by the way ... 整體人口數的暴減和老年化的加劇,代表國力的衰退是可以預期的,20年後你說房地產好,我真難想像那個畫面




KevinSu5210 wrote:
我不知道為何要講到日本, 國家畢竟不同, 不過講到了, 我已我有限的知識來回應一下

房價跌10年, 股價有連跌10年嗎? 假如股價也這樣 我看日本早就倒了, 所以 變現性跟流動性, 是投資很重要的因素, 誰不想小成本博大獲利? 誰不想有獲利就快速了解出場, 還在那裏慢慢等下個倒楣鬼來接? )


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要講到日本的。是因為您的說法跟我對日本房市的認知剛好相反,我才會問一下,在您的論述中,如果套在日本,是套不進去的啊!所以才會請您再補充以強化你的論點。

您上述的紅色說法裏,還是沒有說到『為什麼日本會跌啊!』。而台灣,是否也會跟日本一樣的路呢?還是如01許多多軍而言,只會漲不會跌?或是只會『緩跌、有限(豪哥大說法)』呢?
自住比例不是重點,房價本來就是市場自由經濟下的產物,你只需要關係當房價下跌時~你有錢進場嗎?或是當房價上漲時你有房賣嗎?
如果你都沒有~或你也不努力,或者你會說我才不買房,那~~房價根你一點關係也沒有~那你又何必想太多呢

我是宇宙人 wrote:
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恕刪)


好難回答您那無解的答案



那可以麻煩開導一下小弟

有什麼商品是永遠在跌的?

有什麼商品時永遠在漲的?

請不要舉30年前一碗陽春麵5元 現在漲到35元的例子, 謝謝

所有所謂"投資" 都屬金錢遊戲的一種
我相信現在板上發言大多"多軍"無法從股市賺錢
也有人提到了"流動率"
這也是房市和股市最大的差別而已 其餘邏輯大致相同
所以房市成了大多數人的投資工具 反應時間可以較多
股市流動率之高 漲跌速度之快 不是人人可從中獲利
在股市常常有著一句話 當買菜的媽媽都知道要買股時 代表時機差不多了
反觀現在房市呢?
順帶一提 自己的年紀大辛苦的上班族姑姑 現在也想買房了
因為資金預算 看上的20年的老屋 準備炒房

股市的漲跌 也許我的看法看一般人不一樣 本益比財報 其實不重要
有沒有人在玩比較重要
一家公司再賺錢 沒人在玩時股價也不會高 這時需要"老師"
當股市已經有大多數人獲利了結時 也是下跌的開始 且通常會"迴光返照"一下
且真正股市高手不在乎股市漲跌 會動就好

房市不像股市 下跌時是所有人都損失 但早早就買的自住者其實無所謂 房市高漲換房時付出的代價一樣大
維持標準水位是最重要的

目前賣房的話術 已經出現了幾年前不曾出現的 "屋主準備移民" "屋主急售" "出價就談"
相信已經有不少變化了 正因流動率不高 所以變化將是慢速的

這也是日本房價一跌十年的原因
這也是有人的疑問 股市早上萬點了 股票不會一跌十年


我是宇宙人 wrote:
那為什麼日本會跌10幾年啊?我們台灣比較厲害的地方在哪裏?日本發生連跌時候其狀況跟您上述的有哪些不同?願聞其詳,謝謝。


我們沒垮因為央行在撐
當年日本跌的原因是房價漲+日幣漲(還有很多因素啦)
央行一直有在管台幣...

台灣要跌可能還要等等,等上頭那些撐不住自然會跌

台灣真的沒比較厲害,所以遲早會垮(如果價錢是虛的話)
據我所知(從房仲朋友那裡聽來的),很多建案都是先被投資客給買走的,他們買的不是預售屋(這是第2手,普通民眾可以買的到的)唷,它們是在房屋還沒有開始蓋,甚至連土地都還沒有買好時就將資金注入了(第一手,這是最便宜的,但是不人人都買的到,而且風險最大,怕建商捲了錢就跑了),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只要你買過房子,當建商有新的建案預計要蓋時,可能會通知你看你有沒有興趣買,此時的價格是最便宜的,但是風險也最大,因為連地都沒有。
等開始蓋了,建商就會開始賣所謂的預售屋(此時的價格可能漲一倍以上了),這時進場的有的是投資客有的是真的要自住的,這時第一手買房的人有的可能就會將他的份交給建商賣賺差價(建商此時可以再多賺一筆15%左右的協助交易費,15%是大約數據唷,沒有一定的,看房子的熱門程度),等到房子蓋好了,只要是投資客都開始紛紛的出手賣房了,這時買的就是自住的居多了(多數人的缺點,不太信任建商或是怕建商倒了,要等到房子蓋好才肯買,此時的價格當然貴啦),當然還是會有少數看好的投資客在此時買入的,所以房價起碼會被炒2次以上。
所以到最後可能買的人真的是以自住的居多,但是他們已經被建商跟投資客剝了好幾次皮了,當然房價就會居高不下呀。

這是我個人的經驗跟從朋友那裡聽來的,如果不對的地方請多多包涵。
我相信建商及政客炒房的時機是有依據的

他們不是笨蛋選擇在近十年的時機

為何敢投大錢 且相信一定有人買

答案就在"嬰兒潮" 也是約35~30年前

但這之後則是大幅下滑 所以需趕在這十年加速完工
有此一說,

其實央行是止漲多於止跌,

有人說是因為QE的關係,

但是誰是對的,

請高手解答吧
上升的時候自住客也會看眼紅,蠢蠢欲動趁勢轉成投資客,變成拉抬房價的推手(或是一份子)。
但是下降的時候,自住客也沒差,只是不會屁股癢想換賺一下,穩穩地住現有的房子就好。相對就起了穩定房價的作用。小小住客一動起來團結力量大,拉上去就下不來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