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n_Kao wrote:
這陣子看了幾個案子,...(恕刪)
小朋友,跟你說一件明白事,建商的利潤從來就不曾低於50%過,而且成數波動不大
N年前與朋友合資在南部購地蓋小批量的透天厝,出資100萬元,一年內領回200萬元.
20年前,大樓建案銷售三成時,建商開香檳慶祝,因為收支已攤平,餘七成的部分是淨利.
現在的建商取得土地成本高,想要維持以往的淨利比,不漲價是辦不到的.
況且房地產銷售也佔GDP內容不小的成數,別忘了,現今的政府是要爭取GDP成長3%,進出口產業都不行了,
只好靠內需產業來達陣了!2%都快不保了,怎麼還會打壓它呢?
況且公平會没有任何武器可以對抗不公不義的財團,
老實說,你也別再眷戀台灣了,對年輕的一代,台灣没救了!


下一個榮景要等25年(如果未來方向做對的話?)
*還是多培養點國際觀,多學點技能,海外發展去吧!
Evan_Kao wrote:
這陣子看了幾個案子,不管新建案或中古屋,好像這一年漲得特別誇張。
尤其新建案,代銷說因為地價漲、材料漲、工資漲...。
哇哩勒,地價漲我相信,鋼筋是漲多少?混凝土是漲多少?工資是漲多少?
然後談價錢的時候又說去年的價格不准了,今年又漲了。
哇哩勒,現在是民國初年時期在買雞嗎?
現在不買隻雞,五分鐘後只能買隻腿,再過五分鐘可能只能買蛋了。
心想我才出國工作一年多,怎麼回台灣變成這樣子。
食衣住行是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奶粉漲,咖啡漲,業者也說是原料漲,至少公平會會查,姑且不論查的結果如何,但至少讓業者知道,政府是有在注意的,尤其是聯合壟斷行為。
結果房地產現在變成投資客或建商的暴利行為,政府有沒有在查建商的成本多少?合理的利潤是多少?
合理的利管費我想大家都可接受(10% or 20%),但現在建商的利潤絕對超過50%,這合理嗎?
現在一般做生意的利潤會有這麼高嗎?
搞不懂為什麼政府會容許有這種的暴利出現?
請高手解惑一下。
...(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