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買房時機點在哪裡?

其實任何時間都能買房

如同前幾樓的建議

自備款夠

每月負擔的還本還息不影響現在甚至未來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地點保值,

你就能在任何時間點買房

如果月入50K,每月定期定額投、保險、開銷30K,剩下20K是閒錢放銀行活儲

那就可以找一間符合你的自備款跟每月付房貸的房子

在地點保值的情況下,就如同你每月閒錢20K的部分在"存房"

日後, 你想換大一點或好一點的房子時, 因為房價是相對比價, 保值就能讓你立於不敗之地,

就算你要賣的時候也只能用原價賣, 你月薪增加, 每月再多負擔一點,

你可以賣掉舊房子, 然後買新房子或更好的房子.


但是,切記!! 別膨風自己的負擔能力, 安慰自己自住沒差,

只要想想, 原本閒錢20k, 結果膨風自己、安慰自己, 變成每月負擔25k、30k

你就必須從每月固定的30k那邊挖,那30k裡有什麼,有為自己退休或小孩教育準備的定期定額,

有醫療、人壽保險、有娛樂費。


最糟的下場就是每月的薪水與固定的支出平衡不了, 結果房市低迷又賣不掉, 最後不是認賠就是走入拍賣市場

p.s 房市什麼時候下跌至低於原價或泡沫破滅、崩盤,就是看拍賣市場案件趨勢

最討厭的是..01.. wrote:
唉..現在想找個像樣...(恕刪)
肯定是自備款存夠的時侯,還款付擔能力也夠的時侯。
wBulk wrote:
看著政府說要努力打房...(恕刪)

Greddy wrote:
哈 我花了半個小時打的文章,被mobile01拔掉了...(恕刪)


你是說20樓的那篇嗎?
最討厭的是..01.. wrote:
呿..1000萬的貸...(恕刪)

每次看到有人說,自住怎麼會沒差,降了100萬,就省多少,降200萬就省多少...
就忍不住

你這麼強,能知道將來是漲是跌?
如果漲呢?你要多付多少?
退一步說,跌了,你確定你會下手買?還是要等跌更多?
或是,跌了,你確定你買得到?還是被別人買走了?

況且,你等個1年,你每月的房租,要不要也算進買房的成本
你租屋等降價,在這期間,租金其實也等於你的購屋成本

故意曲解自住沒差的原意,只能說
所謂的自住沒差,是指在自己能負擔得起的狀況下
能買就買
而負擔得起,當然是指在不影響你的生活水準
有些人認為,三餐一定要大餐,出門一定要開車,每年一定要出國
那..就扣掉這些開銷後,剩下的錢就是你負擔得起的錢
而有些人三餐本來就是便當,不用年年出國
那剩下來的,就是能負擔得起的

算了,反正買不起的,永遠買不起
而且會上來抱怨的,大多是想買房的,只要一直有這些想買房的
你覺得房價會不會有支撐呢?
連01的嘴炮買房團都歷久不衰了,那要等房價跌,還真的只能等飛彈了

一樣商品,天天都有人等著買,會跌,那才奇怪
如果01的房屋板,一天留言數只有1~2封,那房價應該會跌了
只是,那天不曉得何時才會來

我是去年才在永和秀朗路買的一間公寓

前天因為交易後有些事情跟房仲員聯繫,

他說交易量有因打房下降,但金額卻沒

有跌下來,雙北市首善之都,再怎摸樣

都不太可能會下跌,加上大陸兩岸往來

密切,日後更看好


我常常在想一件事情很好笑,電視上名嘴或是

一堆人抱怨年輕人在台北買不到房子,試問

台北會是一個年輕人可以買得起的地方嗎?

你能叫一個美國年輕人去紐約買房子嗎?

能住在周圍就不錯了! 認清事實吧!

shadowjon wrote:
每次看到有人說,自住...(恕刪)


中肯!
買不起的永遠買不起
難怪現在成交量持續低迷
因為大部份人都買不起

所以反過來說的就是
賣不掉的永遠賣不掉
難怪現在成交量持續低迷
因為大家都不想賠錢賣

太多人想要待價而沽
對.......
文章某種原因消失了15分鐘
現在神奇的又出現了

Steven An wrote:
其實任何時間都能買房...(恕刪)
1.人口紅利說 ===> 不要買 , 等個幾十年 , 房子都沒人住了 , 不用錢就可以住豪宅了

2.房產下跌說 ===> 不要買 , 房產一定會跌的 , 等跌到不會再跌再買

3.親戚朋友說 ===> 不要買 , 現在這麼貴 , 不要去當最後一隻老鼠

4.眾多指標說 ===> 所有指標都可以看的出來房產 "即將" 開始下跌

到底什麼時候跌

會跌多少

每年每月每天來一篇

總有一天會猜對

會不會漲

會漲多少

每年每月每天來一篇

總有一天會猜對

總之.....下好離手

盈虧自付....

不要再問了........
我記得以前房價低
銀行利息高
但那個時機點台灣景氣還不錯
買個三百萬的中和老公寓
因為利息高
你會更努力賺錢還貸款
說真的不到三年就還光了

現在房價高
銀行利息低
景氣不好
一堆房貸族就賺多少還多少
反正可以分20年還

相反的老一輩的
還是會叫年輕人買房子
依舊會說我們不到三年就還光了

雖然都是賺錢的態度和效率方法不同
時空背景也不同
賺錢是一定要賺的
但買房的思維或許也應該不同

打房
專〝打〞沒錢買〝房〞子的人而已

還沒實價登錄以前
只要你願意買
負擔的起
1200萬以下的房子
自備30~70萬就可以買房子
甚至超貸出來裝潢也可以

實價登錄以後
只能首購最高銀貸8成
部分區域首購最高銀貸只能7成

要是一不小心繼承了鄉下一棟房子
買房的銀貸馬上少一成


打房打房
專〝打〞沒錢買〝房〞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