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我最近的經歷,今年年初因為考慮小朋友學區問題,我開始在台中七期找房子,小弟預算有限,最後找到一棟在學區內且預算也符合的物件,這棟大樓裡有人自售也有一些仲介物件,管理中心那也張貼了自售屋主電話及基本訊息,這位自售的屋主開價比其它有委託的物件低,低到超出市場行情,這時我第一個念頭是,這房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不然,開這種價格可能嗎?後來去問了管理員,這房子是不是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當下管理員沒有表示什麼,叫我直接聯絡屋主。連管理員都不講,是不知道還是不敢說有什麼啊?
後來去看了才知道,屋況極槽,所以開這個價。幾個月後我在同棟樓買了其它戶,跟仲介買的,成交價格比自售屋主開價低一點點,但附裝璜及部份傢俱,我是覺得我賺到了。
買房子不是買菜,總是要多方打聽及評估,房子看越多心裡越有數,像上述小弟的反應,都是很正常的消費行為與心理,我會在眾多的市場訊息中去一一過濾與求証,這個過程會有些仲介給我善意的提醒,當然,我也曾遇過不良仲介及自售屋主,安全交易還是要自己多做功課,減少與降低被矇蔽的風險。
我建議樓主將價格做個調整,甚至去看看附近的物件,別人為什麼開這個價,您自行賣房,這些功課都是要自己做的,把買家的拒絕與質疑當作他人暗中阻擾,不是很健康的心態哦!因為只要是買主,都會有這些質疑,您必須有耐心的讓你的買方清楚他們的疑慮並不存在,若您的物件真的是好物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