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打房沒其他招了嗎?為什麼要動到房貸利率。

英國央行 (BoE) 總裁 Mark Carney 週四 (12 日) 提醒國內家庭、企業及金融市場準備好面對利率升高,他警告英國民眾,首次升息時間「可能較市場目前預期提前」,且不動產市場過熱已成為英國經濟的最大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這是 Carney 擔任央行總裁近 1 年以來首度發表的鷹派貨幣政策言論。他週四晚間對倫敦金融業發表演說時強調,即便英央行本月稍早如外界普遍預期,採取行動來讓房市降溫,仍不阻礙他們將逐漸升息。

英國央行去年釋出的利率政策預期,是會維持在緊急水準 0.5% 直到 2016 年;而目前金融市場預期,英國首次升息時間會在明年春天。不過 Carney 今日發言後,市場預期升息時間勢必會提前,可能趨向今年底。這意味英國可望成為金融海嘯過後最先升息的主要國家央行;英鎊應聲強勁升值 0.7% 報 1.6902 美元。
因為打房就是要房價跌,借人錢的銀行會緊張....
為了要讓銀行爽就要給點甜頭

有一個網友發了一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3946826

你們兩篇一合起來~就知道問題在那了~
中國古拳法之 貨車訓練大法 進無不摧之攻 防無可破之守
這是因為通膨已經發生了

為了避免超通膨(hyper-inflation)發生
造成貨幣崩潰, 4萬元換1元的情況發生, 一定要踩煞車

避免超通膨發生, 銀行利率% 必須要高於通膨%

製造業都搬走了,台灣的企業放款不多, 銀行最大的放款就是房屋, 所以房貸利率只好上升

這本來就是銀行金融業者+金融專家+政府 ,共同的精心設計
如果每個人的收入都足夠買房/買車/買3C, 銀行就沒錢可賺

這個金融系統就是要讓民眾負債, 以擴張信用的方式向銀行借錢
1.創造許多消耗性精品/3C產品,讓人忍不住不斷的買
2.讓商品變貴,只好借錢

銀行先以低利率讓借錢變容易,之後再調高利率回收

政府借錢可以發行國債,10年,20年之後再還,讓20年之後的下一代去還錢
每個政客都可以亂開支票, 亂花錢,錢不夠就再發行國債,以後債養前債,只要在它的任內不出事就好
入不敷出, 國債自然越來越高
但一般民眾不能這樣,還不出錢來就被追債

2008年金融風暴, 銀行有巨額虧損,錢不夠怎麼辦? 印鈔票 QE
鈔票變多了,物品/土地並沒有增加,價格相對變貴,所有物價開始起漲

鈔票就不值錢了

如果你非常努力,正職+兼差月入10萬,你付出的勞力原本價值10萬元, 一旦通膨發生,你的勞力收入就會縮水
如果發生超通膨,發生4萬元換一元的情況發生, 你的10萬收入只值2.5元

凱因斯曾經說過:「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多數人貧窮的過程當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避免超通膨(hyperinflation)發生,所以,利率上升,是央行反通膨的典型手法

但升息會降低就業及生產來抑制物價上漲,資金不足,卻造成失業上升及經濟成長停滯。所以,升息/降息 兩者不過是交互運用的手段

一般的民眾只是棋子, 不是這場賭局的玩家






基本上是不會影響到首購族~

既然想要當投資客~是不會提著現金去買喔~

一次繳清管你貸款利率幾% , 就算200% 你也不用怕阿

bbp408 wrote:
樓主可以去建議政府課...(恕刪)


對沒錯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1.政府又沒說自己在打房或者要打房
2.調升利率可以減少投機,不失為一健全房市好方法
3.怎麼會是所有人受害?沒有房貸的人就沒受害,另外,準備要買房的人就有機會以比較合理的價格買房了,不是嗎?

我自己也有房屋貸款,但我支持政府調升利率,雖然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真的做啦!
明眼人都知 最有效的方式是
短期買賣(十年內)課重稅
此舉立刻讓炒作投機客出局
但 政府很難A到錢

所以政府喜好提高持有稅
立刻 稅收增加 可發包工程變多
還能製造房東與房客間矛盾
有效轉移人民注意力 無能政府便能
安穩撈錢
這樣順便提高股票基金交易稅金~~反正怎麼抽都是政府贏~~
herblee wrote:
這是因為通膨已經發生...(恕刪)


許多房產業者喜歡拿台灣以前4萬元換1元的事情來嚇大家趕快把現金拿出來買房.
但請記得,台灣從民國38年國共內戰結束後到現在,只發生過一次,
也就是戰爭及改朝換代之後的混亂期,才會有這事情,又不是三天兩頭發生.
若真的是戰爭及改朝換代,倒也不必怕錢變薄成這樣,因為房子會更不值錢.逃難又帶不走只好擺那邊,送人.

正常的通膨下,4萬會薄成1元要多久?又不是辛巴威.
以主計處統計的物價年增率來說,103年是1.61%,這和定存利息差不多.撇開房市不看,1點多個百分點的定存利息,與台灣地區的物價年增率,及經濟成長率約略相當.
也就是錢變薄的速度和銀行給你利息的速度是差不多的.
所以說錢擺著變薄這事,不講到房地產,目前看來並不明顯.至少不會昨天要買包米1元,明天政令一宣佈變4萬元了.

有錢不買房當然錢就變薄,這10年間這句話是沒錯的.
但別忘記10年前中部地區房價曾經從高點跌到近對折過,台北地區跌了2~3成,
那10年間定存利息是從7%緩降到2%左右的.存銀行還可賺不少利息.
若拿民國83~92年間來看,手中握現金是大勝的.剛好和這10年相反.
在1991年持有日幣和買日本房產的人也是如此.

所以不買房錢就變薄這句,要看是何時講.不一樣的起點結果完全不同.
10年前起漲點到現在來說,持這觀點的人大勝.
就今天來說,往後看10年誰勝?就猜看看了.定存利率看來目前是最低點了,最多不向上調.房價呢?
當然若又有人說,台灣不一樣,台北市不一樣,永遠只漲不跌我就沒辦法討論下去了,因為明明台被市就跌過.


最後回到前面講戰爭這事情,
有這事情換美金黃金最快.趁手上錢還沒跌到爛以前趕快換,要等到4萬分之1再換就沒辦法了.
但那時戰爭地區房子是絕對難以變現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