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taipei wrote:
這樣舉例可能不太公平,
景安站前二樓透天只要50萬是哪個年代?
並不是長輩聰明預測到將來會有捷運而且附近剛好設景安站,才買的,
當時若景安透天50萬,台北市中心的透天不知道多少錢。
有很多運氣的成分。
現在的時代很難複製那樣成功的經驗。
現在台北市中心獨棟透天您認為要花多少錢去買?
非市中心的非商用透天,價格高,環境差,要期待都市計畫或交通建設,那更是靠運氣吧?
哪個年代? 我文內不是說了44年前。你沒看清楚?
當時50萬如果去買當時最熱鬧的南京東路的新大樓,每坪是4萬。50萬大約可以買12.5坪。
依現在南京東路44年左右大樓的房價,實價登錄約72萬/坪。
也就是44年漲了18倍。
當年長輩也不知道永安市場以後會很繁華(不是景安站,是永安市場站。當年叫做公路村,是永和公車的起站) 。我當然是馬後炮。我家買房子是只為了大家都住得下,交通也還好的點,誰知道未來會不會漲。
我只是說明,不是獨棟不如大樓,是地點不一樣不能比較。
這個鄉下永和的獨棟44年漲了70倍。同樣的錢當年如果去買台北市南京東路的新大樓,至今也只漲了18倍。
我是針對樓主的問題作答,說的是過去的事實,又沒影射未來會漲或跌,真不知道你不客氣的在批評什麼?這樣說明你可滿意?
------------------------
永和透天比台北市南京東路或許越級了。
所以查一下永和鬧區43年的大樓(沒44年以上的),目前每坪均價約38萬。
我不知道當年新大樓要多少錢,可能在2.4萬左右。這樣的話大約43年漲了16倍。也是遠遠落後同一區獨棟的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