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四萬塊換一塊" 這是某行業從業人員,叫大家不要存錢趕快買房新招嗎?

你說的是這一篇嗎?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3621419

惡性通膨或是緊縮的時候

現金永遠是死最大的

開版不要再誤導社會大眾啦

良心~良心~良心~良心~

好歹有點良心吧~
第一.那篇文章叫大家不要買房 房價過高,跟你立場沒有不一樣,你根本沒看就亂戰人

第二.你根本搞不清楚{四萬換一塊}的故事在講什麼 少在那邊自己為1+1=2

四萬換一塊理論上的確不會發生什麼事情.但你不知道執行面為和
如果政府強制四萬換一塊,差價真的1比四萬,那新發行的貨幣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只有在政府收稅時候,人們才會去用四萬換一塊來繳稅.這樣的價差的貨幣是必然不可行的
辛巴威就算有上兆的貨幣在發行,但起始也不可能是用一次貶值通膨4萬倍來達到..
第三世界的領導人再怎麼蠢也不可能這樣幹

http://www.taiwantribune.com/op-ed/2009/01/16/2234p04-1/

被掠奪的台灣:四萬換一塊的故事

>>如果有人在1946年將等值的一百萬日幣與一百萬「台灣銀行券」同時埋在地底。到了1970年再挖出 來,一百萬的日幣仍然是一百萬的日幣,可是 一百萬的「台灣銀行券」卻只能換到225元(= 100萬÷4444)的日幣。這就是號稱「民族救星」、「世紀偉人」 的「總統蔣公」賜給台灣人民的「德政」。


通膨必然要個過程,文章說到台幣貶值到4444分之1也就是,但是通膨未必等於4444倍,
或許通膨只有4000倍,超發的鈔票只有2222倍,政府才能夠在不透過鈔票發行的手段,
用4444:1的價格,在民間來不及轉換下讓幣值跌2222/4444 50趴!


這是個掠奪的過程!!!!!!過程!!!過程!!!!!,可不單純只是100個10元換一張千元鈔的簡單兌換



>>>曾經在台灣擔任過經濟部次長,國貿局長,臺糖董事長的汪彝定,在其回憶錄《走過關鍵年代》中寫道:「拜此匯率之賜,我們這些早期來台的窮公務員,忽然之間發了一筆小財。我帶來台灣約有一、二十萬元法幣,按照二十比一的匯率,變成六、七千元,甚至上萬元台幣。我穿著一條舊卡其褲來到台灣,這時趕緊去太平町(延平北路)做衣服,一口氣做了兩套款式不甚高明的西服,共花了我兩、三千元而已。如果在重慶,這筆錢 (六萬元法幣)連一條卡其布褲都買不到。」 [11]

其中某些人手中持有法幣,轉匯台幣過程,更是大賺好幾倍,本來的如果買了一件卡其褲,現在可以買10件
除了通膨以外,四萬換一塊過程可能有些人手中貨幣直接貶值50趴,大陸來的持有法幣的人卻立刻成長10倍身價,一來一往間就有本來都只有購買兩條卡其褲的兩個人,同樣受通膨所苦,但這次換完後,一個變成只能買一條,另一個變成可以買20幾條

本來錢購買兩棟房屋的兩個人,一個變成只購買一棟,另一個變成購買20棟
當然,只買得起卡其褲的人,不可能換一換變成購買房子,不可讓你卡其褲換房子的,
房子的新價格由市場決定,身價上漲20倍的人,當然更敢買,身價相對只有1/20的人當然更買不起
兩邊的出價才會影響房屋價格,但可以確定的是,房子的購買力絕對比持有舊台幣轉換為新台幣的人,更能換取更多東西

房子不是抗通膨,是緊盯物價的東西,你打拼10年才能買到房子,那貨幣再怎麼跳,你都要打拼10年
只有大家願意犧牲更多時間 10年 15年 20年 30年這樣競逐才會讓房子上漲.
房子與其說是黃金類型,不然看作是財米油鹽醬醋茶,是民生必需品,只是政府不監管才讓房價節節高上去,
事實上歷史上不乏炒作這些物資的人,當戰亂的時候,政府失去監管能力,財米油鹽醬醋茶,棉花布料全都在黑市中炒作飛漲.房子這總容易被大砲打到的東西就會炒不起來.

重點就是:政府要監管!!!!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