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地坪32,建蔽率50%,容積率240%,可以蓋什麼樣的房子呀

m8701511 wrote:
可否問一下!若是11...(恕刪)


商三面前到路至少要12.6米以上

但獨立興建有前後院削線的問題,並且也得退縮留法空

如果不是規劃集合住宅

自己蓋,可興建的面積,無法完全有效運用
WonderDragon wrote:
樓梯,電梯不用計入容...(恕刪)

依那坪數就算真的可以獨立興建也只能蓋透天


透天與集合住宅算法不同
若現地有老舊建築,但建蔽率超過法定,可以依現有建築,在不重拆的情況下,進行整修改建嗎
muji1005 wrote:
依那坪數就算真的可以獨立興建也只能蓋透天

透天與集合住宅算法不同...(恕刪)


泰順街9米寬巷

為什麼只能蓋透天?

這住三基地三十二坪要蓋七樓集合住宅,

住戶六戶和店面一戶,

還有八樓休閒室和九樓KTV室,

我前面已經舉出兩個住三基地30坪,要蓋七樓集合住宅的例子了!
dashogo wrote:
若現地有老舊建築,但建蔽率超過法定,可以依現有建築,在不重拆的情況下,進行整修改建嗎

可以,那叫修繕,執照類別請修建,同時不能動到樑柱板的主結構體
但是有條件,通常是民國4、50年以前未實施建築法前就存在被認定為合法建物
臺北市現在還有歷史圖資可以調查,很方便,其他就是看稅單或電費單(規定年限前的)
其他還有去林務局調閱當年的航測圖,總之重點是要認定為合法建築物
現在新重劃區很多建蔽率都50%,這政府也真怪,寸土寸金的台灣,去學人家美國搞個
低建蔽率,比如說買個40坪的土地,建一半還剩下20坪來放車子嗎? 真是奇怪了.難怪
違建一大堆,拆都拆不完,法都訂最嚴格的有甚麼用,執行力有沒有才是重點.

ijtseng wrote:
現在新重劃區很多建...(恕刪)


我還以為在說青埔哩!
很多重劃區都是這樣。然後給地主的居然以30坪起跳。然後就變成是一定要跟隔壁合,或是賣給建商。好好一整個大重劃區。就變成有一堆30坪建蔽率50%的建地。似乎真的不好用。
不只是青埔,竹南大埔,竹北二三期,竹北高鐵,全部都是建蔽率50%,如果配個40坪回來,
只能蓋一半,另一半要種菜還是停車,寸土寸金的土地,前面退4-6米,常常看到建照拿到,前面
就圍起來當車庫,訂這樣的建蔽率有任何意義嗎? 聽說就是要讓建商收購的,好讓地主坐地起價
,不然看到4.85米的面寬,30米的深度,還真佩服政府重劃的規劃方式.
ijtseng wrote:
現在新重劃區很多建蔽率都50%,這政府也真怪,寸土寸金的台灣,去學人家美國搞個
低建蔽率,比如說買個40坪的土地,建一半還剩下20坪來放車子嗎? 真是奇怪了.難怪
違建一大堆,拆都拆不完,法都訂最嚴格的有甚麼用,執行力有沒有才是重點.(恕刪)


可能是為了提高土地取得成本 ,因為土地交易也是政府收入之一
根據我參加自辦重劃經驗
1.重劃完有將近50%的地 ,要送給政府當公共設施用,道路人行道之類的。
2. 配合50%建蔽率 剩下1/4可以蓋房。

我覺得50% 60%真的太少了,說這是為了市容 ,日本新建房屋不乏看到一些小土地蓋的奇葩房子,甚至上次看到最誇張的6坪土地蓋房地,但有影響到市容嗎? 幾乎沒有
ijtseng wrote:
不然看到4.85米的面寬,30米的深度,還真佩服政府重劃的規劃方式.


30米的深度在新的重畫區已算是非常淺的少數區域的,一般都是40米以上,要找深度40米以下的不容易。

我的解讀是新重畫區在規劃上就不鼓勵自地自建,每個區塊比較深,道路數量可以減少,這樣每條道路相對可以比較寬,如果想自地自建的話,就要百坪以上的土地面積才合適了,只適合以獨棟豪宅形式來規劃。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