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添添 wrote:前2年開始打房結果打到GDP2%以下 民不聊生 其實GDP跟民不聊生不能畫上等號老闆花1千叫員工去吃大便跟花1千塊叫員工去吃龍蝦都是一樣的GDP前者民不聊生老闆花1萬叫員工去吃大便跟花1千塊叫員工去吃龍蝦前者的GDP是後者的10倍前者還是民不聊生,後者少10倍又怎樣,只有爽而已!GDP內容比數字重要
GDP的計算與房地產絕對有很大的關係,打房一定會傷到GDP,但不打房對長期經濟又有不良影響,以目前進出口衰退來說,經濟數據這麼難看,政府高層自我感覺良好,提不出對策的情況下,又為了往後的選舉,真的敢下重手打房嗎?君不見政府宣布證所稅外,對打房有更進一步的作為嗎?一面提奢侈稅,一面卻增加購屋貸款年限,擺明就是做「交代」的,但也不是說不打房,感覺上好像是慢慢的打房,打太快怕造成呆帳太多,政府已經沒有錢再來打消房地產造成的呆帳了,房市慢慢盤跌,以時間換取空間,搞不好還沒跌到底,全球經濟復甦了,皆大歡喜。一直覺得炒房地產,真的不可取,只累積自己的財富,卻害了其他人。您可以說買不起就住遠一點,生活機能要方便就要付出代價,但這代價為免也太高了,殊不合理,這個情形是誰造成的呢。
Jermylinsfan wrote:等QE3出來 熱錢又要到處亂竄了以前一堆匯出海外的美金因為預期美金貶值心裡恐怕有可能回流台灣不論看空看多 都祝大家幸福 ==============================================================跟據央行的數據 最近四年 匯出的金額為四百多億 近來的金額八十幾億美金老實說 QE對台灣根本沒影響 臺灣這四年是淨匯出3百多億 大約一兆台幣在前任總統執政的時代 是淨匯入200多億這幾年的炒房 跟QE 根本沒關係 臺灣的錢是匯出的 不是匯入的
兄弟阿對你我才說實話 wrote:跟據央行的數據 最近四年 匯出的金額為四百多億 近來的金額八十幾億美金老實說 QE對台灣根本沒影響 臺灣這四年是淨匯出3百多億 大約一兆台幣在前任總統執政的時代 是淨匯入200多億這幾年的炒房 跟QE 根本沒關係 臺灣的錢是匯出的 不是匯入的 台灣的錢早被搬光了...還在抱著高房價自high...可悲@@
adima wrote:但也不是說不打房,感覺上好像是慢慢的打房,打太快怕造成呆帳太多,重蹈上次經驗,政府已經沒有錢再來打消房地產造成的呆帳了,房市慢慢盤跌,以時間換取空間,搞不好還沒跌到底,全球經濟復甦了,皆大歡喜。 您還真是說到關鍵的一點,"限制貸款成數"就可以達到這種目的.賣方: 反正賣不掉, 我也還有的撐.買方: 啊頭期款都還沒存夠, 想買歸想買, 錢夠多再說.
當我們對房地產市場愈瞭解後,就可以發現房價上漲只是一個假議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房價只是被動的指標,舉例而言,如果經濟成長好房價就會高,所以要注意的是「經濟成長」問題,同樣地,如果投資管道少,房價就會高,所以要解決的也是「投資管道不足」的問題,如果利率低,或通膨高,房價就會高,這時要解決的是「利率」和「通膨」問題,如果是因房屋供給不足,房價就會高,這時要解決的是「房屋供給不足」問題,如果是因「好屋」供給不足,房價就會高,這時要解決的「好屋數量不足」問題……因此,只有當那些影響房價的因素產生變化時,房價才會因而變化,但如果認識不清,將房價本身當成主角,低的時候想拉抬,高的時候想打壓,都會徒勞無功,就像一個小孩發燒了,拚命給他吃退燒藥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如果無法找出「病因」,各種退燒方法都有可能會更加打擊其健康,如果小孩被治死了,當然也就不燒了,但那並不是面對發燒小孩的正確方法。(資料來源:住展房屋網)所以房仲業者(如東森、永慶、信義房屋等)有心拉抬房價,但房價只是被動的指標,還是要看經濟面是否成長。政府要打壓房價,對投資客的信心面會有影響,但要有一定成效,還是得看經濟面的因素。
黃伯仕 wrote:...因此,只有當那些影響房價的因素產生變化時,房價才會因而變化,但如果認識不清,將房價本身當成主角,低的時候想拉抬,高的時候想打壓,都會徒勞無功,就像一個小孩發燒了,拚命給他吃退燒藥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如果無法找出「病因」,各種退燒方法都有可能會更加打擊其健康,如果小孩被治死了,當然也就不燒了,但那並不是面對發燒小孩的正確方法。...(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