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就人口結構來論當前房價

achitsai wrote:
除非現在手上的是新屋,不然20年後留給子女???還能住???有錢改建???沒有就等著放爛成鬼屋......
這種鬼屋市區內還到處有...(恕刪)


achitsai wrote:
城市會長大,以前城門間範圍才多大?...(恕刪)


所以呢?人口會減少,城市會變成爛屋鬼城,但是還會一直變大?

這是那門子爛邏輯?城門變大是因為人口增加吧?

就是爛的還在,所以城市才會大,看來、、、你趁早放棄這條路,天份蠻重要的
很多人以為'台北市中心'永遠不會跌
這種迷思其實是不通的

以前的交通建設追不上經濟成長
住市中心方便 所以是有錢人首選
現在市中心是水泥叢林 生活環境很爛
只有剩下信義區和仁愛路 才是有錢人首選

近年來 人口成長停滯 交通建設快過人口和經濟發展
現在住郊區 有捷運 根本不需要擠市中心
以前的迷思 已經不靈了

現在社會真的改變很快
抱著老觀念 是賺不到錢的

deapblue wrote:
這不是甚麼開放陸資來台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再繼續投注全國人民資源在炒作房地產上吧!自取滅亡(恕刪)


英雄所見略同 把台灣搞垮 大家都沒好處
實實在在的靠努力去賺取其他國家的錢
才能讓台灣保有一線生機
光是讓台幣在國內流通甚至於外流至海外是行不通的

但我還是要說~~麻煩投機客用力的炒作房產吧
希望你們能笑到最後
也許你我老死前會看到台灣被賣掉
achitsai wrote:
就是爛的還在,所以城市才會大...(恕刪)


好啦,給你一個補考的機會:
台北於西元幾年建城?當年人口多少?現在的人口多少?還有,現在有多少爛屋鬼屋?

如果答非所問,請先回去閉關讀書充實知識,再出來放言高論,否則會嚇到人......


dearhenry168 wrote:
好啦,給你一個補考的...(恕刪)

好好笑你給我補考???隨便聊聊就算了,你什麼時候變成我老輸?
現在的人口遠多於當時,現在的鬼屋空屋遠高於當時,現在的城市範圍遠大於當時,眼前都看不見了還管當時?
多少田地與水塘被填平蓋起樓房?
寫出正確年份能為你在地產成績上加分?不要八股啦~~~~
歷史的價值是用來研究人類行為軌跡,看能不能來推論未來將發生的事,不是用來記錄年份
中研院都還有人專門在研究某朝代某時期的人民生活型態

人類要進步很難啦~~~每個人都要由出生才開始學習,能有所突破的日子不多,長大很花時間,經驗永遠需要重新累積,而且命還活不長
No14 wrote:
現在社會真的改變很快
抱著老觀念 是賺不到錢的...(恕刪)


只要人類還沒有發明空中樓閣或海底世界,那土地就還有其不可被取代的價值,這個老觀念從古至今經過這麼多現實的考驗都被證明是正確的

就算回到二戰後的世界好了,當時全世界人口也沒超過35億人,但有土地的人會窮嗎?地主還是富啊,倒是為人作稼專門向地主租地耕作的佃農們是很窮啦
將少子化同等於人口減少再推論成房屋需求數量降低, 然後房價跌, 是太過簡單化的想法.

除非一個蘿蔔一個坑, 每個人住一間房, 才能這麼推.

房子需求量是根據有多少 "家庭戶" 來推論比較合理.

過去很多家庭都有 3 ~ 4 個以上的孩子, 每間屋可擠人口數多達 5 ~ 6 人.

就像我連我共 4 個兄弟姊妹, 未成年時, 與父母共 6 人住一戶 2 廳 3 房小屋.
現在我成家了, 只有一個小孩, 我的家庭成員只有 3 個人, 可是我不會去另外找 3 個人一起擠一戶.
我還是買一戶 2 廳 3 房 . 我周圍的親朋好友都這樣.

我小時候, 沒有自己專屬的臥房, 要與兄弟姊妹共用. 現在我的孩子, 我可以給他 2 間, 一間臥房, 一間遊戲室兼書房.

並沒有因少子化的關係, 就對房屋的需求量降低, 反而要更大, 更舒適的房子.
少子影響不大

因為房子也會老,也會隨著時間慢慢淘汰

尤其沒車位的公寓

在過10~20年公寓應該會消失吧
omniyeh wrote:
將少子化同等於人口減...(恕刪)
感謝民進黨 低薪 = 省好多人事費 高物價 = 成本沒變 , 賺超多 高房價 = 賣一戶賺幾百

愛寶韓 wrote:
但如果是10年20年後呢?

以我自己來說 我只生一個女兒,周遭朋友不生族及生一個居多,顯少2個以上.

也就是說我女兒以後可以繼承我的房產,假設她先生也是獨子也繼承他父母的房產.也

就是說20年後1個家庭有2間房比比皆是.


20年後你的房子給了你女兒
你住哪?

應該是20年後
為了不跟囉說的父母同住
而要想辦法搬出去
結果房屋需求一樣踴躍

就像上面有大大說的一樣
以前一間屋子擠4~5個人
未來雖然少子化
一間屋子只有1~2人
但房屋的需求量還是一樣多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