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被設計好的人生:30歲前還學貸,70歲前還房貸


benison868 wrote:
真正有問題的是立委....(恕刪)
傻傻的.........真的打死這些所謂的投資客或著有錢人
市場經濟會停擺.連中下階層的人也會跟著倒楣的~~社會上每個階層都是互存共生的
上位的人倒了.下位的人也休想因此而得利
會説什麼 年輕人不想努力啦
想一步登天啦
都是那些老人 以老賣老
其時他年輕時也沒什麼努力
只不過時機不同罷了 既得了些利益
別説的好像你是應得的 年輕人就該認命好好工作這種鳥話

不需要這麼悲觀啦

雖然台北居大不易

但也不用自怨自艾 妄自菲薄

人生有無限的可能 只看怎麼去揮灑罷了



還有 別把錯全都怪到別人上

我認為人生的路 最起碼有百分之七十是靠自己走出來的

每每我到低點 我都覺得別人的眼神意味著:我可以 為什麼你不行


共勉之.
山海緣 wrote:
資本主義,在台灣快速發展至今,真的能帶領這個社會走向更好的未來嗎?(我反對共產主義)
雖然我有點資產,目前看來算是受益
但是未來的台灣,會不會便利商店找不到工讀生,醫院找不到護士?(林森北找不到妹)
這是我們要的方向嗎?...(恕刪)

如果只是當"工蟻"過一生,那就沒辦法扭轉這情勢.
但相對來說,如果你現在不做改變繼續維持零資產,那你的下一代有八成以上會一樣是"工蟻".
然後一樣高喊一樣的口號,但到那時也因為少子化,所以他們的肩膀必須背負更多來因應老人化社會.

至於說便利商店找不到工讀生,醫院找不到護士,林森北找不到妹...
這些...理論上並不會發生,甚至於為了生活,一個人還必須扛兩三份工作.
也就是說...說不定白天是醫院護士或便利店工讀生,到了晚上跑到林森北... *__*....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山海緣 wrote:
當貧富走向極端差距少...(恕刪)


推版主的開版抬頭~~真的很諷刺

自己的前女友也是這種人生,30歲前還學貸對家境不好的人真的是個夢想,
家中無法提供餐費住宿費學費,每個月都連同貸款基本開銷就要15000元,學生時期如果沒有先賺起來放,畢業之後要還錢很可觀。

50000學雜費 (不要跟我說領獎學金,念公立這種屁話)
4500*6=27000基本伙食費 (不要跟我說可以自己煮)
5000*6=30000的住宿費

半年要107000元
一年要214000元

只有大學貸款 856000元 - 如果畢業後頭一年沒有馬上繳錢就要開始算利息(驚人~請自算)這些都不含複利

依造現在大學畢業很漂亮的薪水30000,
扣除家中開銷5000
伙食費 5000
交通費 2000 (不是每個人的公司都在住家隔壁)
電話費 1000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如此)
=
結餘 17000 (非常省的狀態下)

這樣要還50個月 至少4年還清
30歲前還完學貸對很多人來說是夢想,至少身邊很多人都是如此~~多少會拖一下~~

歡迎症疫磨人~

所版主的這一席話真的感受很深,也希望未來的棟樑不要再盲目的追尋,要有方向,才會活得快樂。
另外不要看政論節目會更加有趣與非常快樂~~~

這篇也是給自己的借鏡|~

潛水中
國家的未來看不到,人民沒有願景
收入越來越低,物價越來越高
政府的菁英內閣不知小老百姓的不安全感已達恐慌程度
不婚不生,老年化日趨嚴重,產業競爭力每況愈下
生下來的注定將來要背負著沉重的社會成本

這些議題並不是個人的問題
我不知道怎麼有人樂觀的起來?
結構主義沒念通之前 不要想太多
批判理論切勿沒讀熟 就別這麼多感觸
資本主義 這幾百年來沒調整過嗎?
光套個資本主義就出來SAY
未免太牽強

樓上的老大說得沒錯,與其說是被設計,
何不說事發文的你 太情緒了

台灣大學生比例有多高,當中多少是爛學校 你我皆知
因此 同樣是學貸,難道不用分台灣大學or 野雞大學?
假如為了念台大而欠學貸,那我相信這人畢業之後不久可還清,
但如果辦學貸去念野雞大學,恐怕也是浪費錢的成分高些!!
因此路是自己選的,干資本主義底事

我很好奇對這篇PO文心有戚焉的朋友到底是為了哪間大學而辦學貸?
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堆自以為自己是"大學生"的專科生,
說穿了,不過就是 以前的三流五專、四流技院升格而已。

與其盲目為了文憑自爽
不如腳踏實地發揮專長,還有機會成為郭台銘第二

抱怨貧富差距大的年輕人 我只是說她們跟小紅衛兵沒兩樣
IPHONE IPAD  潮牌少買一樣  
月租費不用非得辦吃到飽的1千多
弄到走到哪裡都要APP+打卡
飲料少買兩瓶
保證你會跟郭台銘的財富差距拉近些

偏偏一堆假掰大學生看到星冰樂買一送一就瘋狂排隊
這種人要出來批評貧富差距,豈不怪哉

山海緣 wrote:
當貧富走向極端差距少...(恕刪)


不一定要走被設定好的人生

常說苦一點過現在 以後會樂一點

像個人自己預計40歲還完兩間房貸(還有七年)

希望45之後能比較快樂的遊山玩水

但養小孩應該要再努力到50

所以怎麼過怎麼規劃都是看自己

怎麼花費在自己身上的投資也一樣

與其怨天怨地怨他人

把自己做好

就像人才外流

在這裡不行 走出去一樣是一個天地

只在於充實的能力有多少

眼高手高沒關係 拿的下來最重要

不要拿不住還砸死自己

山海緣 wrote:
當貧富走向極端差距少...(恕刪)


可以不要買房...可以自已存錢賺學費,是吧!?
簡大頭
樓主想表達的是.....

為何這個大環境沒辦法讓極大部分的民眾,

能夠充分享有簡單,安居樂業的生活,

而不是變成適者生存,大者恆大的無奈時代.....
煩不成眠的深夜,害怕清晨的黎明。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