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40年房貸是用未來貶值的錢來環現在的房債


dickensking wrote:
這個世界有了信用卡之...(恕刪)


這麼說好了
有卡債事件就會有房債事件
信用卡跟房貸都是信用擴張
信用卡額度大概是月薪3~6倍,房貸則是百餘倍甚至幾百倍
之前的卡債已經讓銀行重傷了
要是真的發生房債事件,百餘倍的信用擴張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
他們瞄準的不是懂得精打細算的人
而是那些"不得不買"的人
而"不得不買"的人,本來可能認清事實,租屋過日就好
現在卻有個天大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揹房貸
Deapblue大大講得好,現在政府的做法的確是在用未來的錢
個人覺得從幾個地方討論40年房貸:
1. 薪資成長幅度:最近幾年最常聽到的應該就是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換一個角度來說,普遍覺得這幾年月薪成長幅度不大;又或者年薪不變,但固定薪資比例較低,加班費及年終獎金比例變高,也就是單位小時的收入降低了,人們只能用較長的工作時間換取一樣的報酬。而且因為大部分都是打工仔上班族,薪資成長幅度跟產業景氣,公司好壞有關,五六年級生覺得科技業不錯,是因為有享受到員工分紅的Bonus,七年級就不見得覺得很好,因為七年級生享受到員工分紅"費用化"的Bonus,也就是如果公司沒有賺錢,沒有賺很多錢,你想分紅賺很大,門都沒有,這幾年沒遇到裁員已經很讚了。而且我很佩服上班族可以告訴自己說,從買房子三十歲開始,可以工作四十年到七十歲,就連軍公教都不能工作到七十歲吧。

2. 工作需求人數:這幾年台灣的工作真的越來越多元了,但整體需求人數也越來越少,這點應該是無庸置疑的;另外,起薪低,工作時間長是大部分工作的基本配備,適合畢業或當兵完四年的年輕人,如果你選錯職務,產業,公司,薪資成長幅度不大的感覺又來了,而且很難因為換工作而取得更好的報酬,因為真的沒有那麼多的公司需要徵處長,經理,副理,這些職務大部分都是內升上來的。有人又會說,工作能力是自己要建立的,我也這樣覺得,但如果你找到的是工作時間長,但報酬卻跟以前一樣的工作,那你應該會陷入深淵裡面,因為長時間工作,很難同時建立好不同的工作能力,除非你沒女朋友,沒家庭負擔,而且你很有企圖心。

3. 購買力:物價通膨3%,72法則來看,物價24年漲一倍,購買力剩一半,也就是平均一個月兩萬五的基本支出,40年後需要六萬五才夠基本支出,而且這期間還需要負擔房貸,子女費用,稅金等,即使65歲退休,也足足有5年的時間需要還貸款以外,還要負擔基本支出,這樣子,軍公教的退休金真的夠嗎?

4. 房價:延長到40年,原本的房價不漲還好,但普羅大眾負擔的金額因長期攤提而變低,建商,房仲,投資客看到這個現象真的就不會漲嗎?以720萬總價的房子,貸七成,2%貸款利率計算,20年本息攤提下來,每月償還25500元,40年則本息攤提降到15300元,如果總價漲25%到900萬,40年本息攤提為19000元,看起來還是比20年貸款低,讓普羅大眾會有降低的錯覺,實際上總價卻漲25%。

5. 人口:房產需求不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都需要有強大的內需來支撐,但40年後,因生育率降低,使得台灣人口估計只剩1900萬不到,也就是比現行人口少約18%,而且老年化程度也由10%拉升到37%(僅次日本)。青壯消費人口消失800萬人口,當然,數字可能會因不同年的預估而有所變化,但人口老化及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根本沒有人口紅利可言。而且青壯年家庭及老人家所需求的房子大小功能絕對不同,青壯年家庭希望三房~四房的空間,收納及多功能性應該是主要訴求,但老人家頂多兩房就覺得很足夠了,家居安全性為主要訴求,會比較類似日本小坪數但設計會考量到老人家居家安全。既然是以老人為主要對象,所需的坪數又相對較小,土地越來越少又如何,難道現行已20~30年的房子再過20年不會都更嗎?

6. 外國人投資(含中國):台灣人口逐漸下降,老年化越來越嚴重,又不像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外國法人及自然人,中國地產商會來買台灣的房地產?頂多是ECFA後,在不統一不獨立的前提下,基於中國內需市場龐大,併著台灣人力素質較佳及較好管理的考量下,外國公司來台投資相關產業,但絕不是為了台灣的內需市場廣大。所以不用想台灣的投資環境優良可以帶來外國法人投資台灣自住型房地產,頂多只是租商辦,但長久會不會撤就不得而知。

總結來說,其實政府的責任是讓大部分的家庭(至少九成)都可以買的房子,而且不是很痛苦的買到房子,難道2000年買房子會比現在痛苦嗎?20年還款期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年限,但40年就真的要好好做好配套措施,以避免財團及特殊人士炒做。當然,人民也該努力去獲得成就,進而可以在比較短期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房子。
本人不住台北,也不是買不起房子,只是單純覺得現況房地產真的漲很高,未來真的會持續上漲嗎?別把台灣房地產搞到變成美國次貸風爆就好,所以不需要跟我講可以住比較遠的地方,等老的時候可以換到比較好的地方這種奇怪的言論。就跟股票一樣,如果把50元股票視為台北房地產第三圈,把200元視為第一圈,50元股票可以漲到100元,讓你賺50元,但不代表你這時候就可以融資買進第一圈的股票,因為那時200元股票已經漲到500元,這就是現在的房地產狀況。要嘛你就狠一點,直接買第一圈的,不然要等到換到第一圈,可能要中樂透才有可能。
如果有不同意見,請提供未來上漲的原因,而不是用過去幾年都一直上漲,未來就會持續上漲的言論,這有點跟次貸發生前,美國人好像都不會覺得房地產會大跌一樣的道理。(請問美國房地產已經起來了嗎?,每周都有新屋開工數,但價格真的有上來嗎?這可以討論一下)

阿吉辣站起來 wrote:
40年房貸等於是讓你用未來貶值的台幣來環現在的債(恕刪)


如果利率都不會調漲的話,這句話是對的!

如果銀行敢保證40年利率都不調漲,我也很贊成。

利率真的不會漲嗎?好好想想吧。這很簡單...

阿吉辣站起來 wrote:
40年房貸的新聞出來...(恕刪)


就是要你買房而己= =
別想太多,再怎貶,也不夠大失血
投資也請謹慎,兩頭空是很慘的
可能要看跟房租差多少,你租屋一輩子,到頭來房子也不是你的,如果40年房貸月繳金額跟房租差不多,為什麼不自己買,比起租房,房子還比較有可能變自己的 ...

當然這樣一來,房價就很難跌了;也可能只能買在偏遠地方,生活更不方便;或是太高估自己,貸超過自己還款能力的錢。不過有房子就有希望,年輕人終於也能加入靠房產賺錢的行列了!當然投資有賺有賠,不過誰知道呢?


要符合40年房貸的門檻,不就年齡30以下,自備款充足,以及買10年內新屋的才過得了

30+40=70歲(但現行退休年齡為65)
10+40=50年(現行RC耐用年數為50年)
1.延長至40年,利息負擔變得更多,期限更長!
2.房價不是一定會一直漲,漲到您想賣的那一天!
3.三.四十歲買房,可能到您上天堂的那天,都還是個屋奴
4.未來利率往上漲的機率,大於往下跌的機率
5.退休金不好存,更何況房貸還沒繳清

阿吉辣站起來 wrote:
40年房貸的新聞出來...(恕刪)



這條件是未來持續通膨下去

但如果不幸像日本那樣失落個20年通貨緊縮

那就變成用未來升值的台幣來環現在的債

SAPPORO208 wrote:
貸20年..比貸40...(恕刪)



你的說法有問題
這是在總金額不變的情況下
延長年限當然對還款者有利
但是若因此以為可以貸的久 又把總金額提高
那就是過度消費了 實際上你真的有那個能力負擔嗎
很不巧的是 銀行根本不管你那麼多
最後只是走上法拍一途

td0204007 wrote:
你的說法有問題
這是在總金額不變的情況下
延長年限當然對還款者有利
但是若因此以為可以貸的久 又把總金額提高
那就是過度消費了 實際上你真的有那個能力負擔嗎
很不巧的是 銀行根本不管你那麼多
最後只是走上法拍一途


當你在買房在考慮要貸20年..30年..還是40年的時候
你要買的房子總金額並不會變...
要衡量的是自己能買總價多少錢的房子..

過度消費如同信用卡...
每張卡都刷爆..然後只繳最低還款金額..
每個月循環利率高到爆..然後才繳不出來變卡奴...
只能說..怪誰..沒人強迫你刷卡阿..
愛買愛花..才說你繳不出來..

很多工具本身並沒有錯...錯是在使用他的人如何去使用..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