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rt wrote:
拜託 ~麻煩大家出錢蓋個游泳池在我家旁邊.....
使用者付費不是常識嗎
又一個不認真看文就自作聰明回文的人
你買一件名牌西裝兩萬元,店家說必須搭配一個包西裝的透明塑膠袋
那個塑膠袋因為和西裝面積一樣大,所以雖然使用功能不同使用次數也不同,但還是一樣要賣你兩萬元
你不能不連那個塑膠袋一起買,使用者付費啊,你怎麼能叫店家用送的?
現在每一家店都這樣,你沒有別的選擇,你必須花錢買那個你用不到的東西。
不管你會不會游泳你都要買游泳池,而且跟你家裡只有你能用的空間一樣貴。
東西的價值是取決於有多少人想搶,而不是它附屬於什麼或在什麼旁邊。
約定共用和約定專用的空間價值根本不能比,還賣同樣價錢咧...
是多少人用二十年的青春換來的。
台灣的建築業算是槓桿玩很大,也炒很大的
因為公設要求,所以計價,虛坪30%是正常,有的還到40%
台北市房價還原實坪,跟其他的國家的首都比較,每坪的價格是世界頂尖的
但是我們的國民所得卻是落後很多
建商一直蓋房,在玩兩手策略,左手賣右手買,在聯合代銷,投資客,製造買賣景像
金融機構因為借款到3%,比一般貸款2%好賺多了,也比借給電子業的四大慘業呆帳更好,所以能借都盡量借,建商越來越大者恆大,大到有不能倒的壓力,一倒就連帶很多金融業陣亡
就跟希臘玩的一樣,變成欠錢的是老大,你讓我倒,那你就等金融危機
所以最新的金融業評估資料,台灣是金融業風險最高的國家,因為有四大慘業的呆帳以及建商的問題
而且別忘了一件事情,台灣已經到了舉債上限了。
如果今年不找稅收來源,說不定連軍公教薪水、退休金,都不知道哪來支付。
還好我運氣好可以當啃老族+靠爸族
有房,有車,有存款,無負債,還有穩定收入的薪水,每個月有閒錢可以存
但那些問題還是存在,哪天失去恐怖平衡時,不知如何善後
huron wrote:
連台北市的店面房子商辦都不見得容易租的出去
我公司在敦北上
同棟大樓有幾層招租了3年都租不出去,賣當然也就賣不掉啦,當初房東收回打算賣,一賣好幾年還不是掛在那邊,最後整層拉皮裝潢一樣租不出去
房屋稅調高一定會對房價有影響,房東漲租金不一定會成功,本大樓就是好例子
敦南.北辦公大樓租金不如搬去內科更新更大便宜,老闆才不管你上班方不方便只管能省多少錢,看看01辦公室就知道
只要有新的競爭(地區)對手更方便與更便宜,誰會去住市中心貴的要死的老.爛公寓大樓,看北捷的捷運一條條的在市中心開挖,就知道這是政策有問題的政府
以新北市有300~400萬的人口,但捷運建設跟規劃卻要給200多萬台北市管你覺得不奇怪嗎?應該是往郊區開發減少市中心的人口壓力才對,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