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掛北市門牌, 又要近MRT, 又要大, 又要可種花, 又要新, 又要電梯, 又要治安好, 又要好學區, 又要車位, 又要生活機能好,........
最重要的是又要便宜.....
shellpig wrote:
其實不是買不起,是很多房子年輕人看不起
售:很多AV產品
abcpanadol wrote:
你說的是高薪薪水階級...(恕刪)
資本利得的大有錢人繳了相對比較少的稅
這推論似乎有些問題
照你的分類方式
似乎是把有領企業盈餘的都歸類在老闆
但實際上有些薪水階級的人也是有買股票當股東
這些人同樣也能領企業盈餘
非薪水階級而領企業盈餘的人綜所稅稅率也未必較高
我是沒工作的宅男
收入來源大部分都是股利
照你的分類法我好像也是被分在老闆(雖然我不覺得自己有資格被稱為老闆)
但我的綜所稅稅率從來都在21%以下
高薪薪水階級的人倒是有稅率30%或40%的
或許某些資本利得的大有錢人繳了相對比較少的稅
甚至某些資本利得的大有錢人有辦法連一毛錢稅都不用繳
但這不代表全部資本利得的大有錢人都是這麼幹
也是有些老闆老老實實繳40%稅率的
"資本利得的大有錢人繳了相對比較少的稅"
這話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感覺...
abcpanadol wrote:
你說的是高薪薪水階級, 繳了最多錢, 這些人不能算多有錢
一般說的有錢人是老闆才對,
GDP 約45%是薪資(給薪水階級), 37%是盈餘(給老闆),
按比例繳稅時, 薪資階級繳所得稅稅金應佔54%, 老闆應佔46%
若考慮有錢人的所得稅稅率比較高時, 老闆繳稅的比例應該更高才對,
但現實狀況反而是薪資階級所得稅稅金佔70%, 也就是老闆繳的低於30%
所以資本利得的大有錢人繳了比較少的稅, 妳同意嗎?)
我講的是綜合所得稅的級距貢獻度,
我不知道70%是哪裡來的數據,
該不會又是看新聞照抄的吧......
現在都兩稅合一了,
除了營所稅外,
綜所稅也是各公司老闆或股東該面對的賦稅,
申報的級距,往往也是高收入的族群,
不然我"個人"每年繳的綜所稅是繳心酸的嗎?
你提的資本利得,不在我給的數據裡,
所以不影響我的結論,
也不影響我數據呈現的事實。
再提一個數據,
年所得109萬級距以下,平均的綜所稅稅率約6~8%,有效稅率1.4%~4%。
年所得1000萬以上的級距呢?平均的綜所稅稅率約36.5%, 有效稅率34%。
(資料來源:財政部,98年度)
你還是要說老闆無良、這些高收入族群要再多繳一點?50%?60%?
那我乾脆公司收一收,請政府來經營好了!
http://www.etax.nat.gov.tw/wSite/ct?xItem=64899&ctNode=10881
根據財政部網站
"依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96年度統計,薪資所得占各類所得比例雖達72.34%,惟薪資所得應納稅額占全部綜合所得稅應納稅額比例僅55.62%;取得營利及股利所得者,繳稅比重達到33%。"
也就是須繳稅的所得, 薪資所得約72%, (這裡我搞錯了, 不是繳稅的比例, 我道歉)
資本利得佔小於28%,
假設薪資所得100%需繳稅,
換算之後, 資本利得超過1半不用繳稅
你的問題在於只看到需繳稅的部份,
也就是說, 正港有錢人的所得, 有超過一半的所得, 不會被扣到所得稅
--------------
我的意思不是說稅率還要更高, 相反的, 我認為稅率太高了,
但我認為那些不用繳稅的收入, 應該要提出來檢討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