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就是這樣我之前去買手機的時候,在一間綠色招牌的店裡看手機,我看中一支,結果店員小姐給我一句話:你再加個6.7千就可以買這一支更高級的阿~小弟我當場說謝謝+再見~我家也賣過房子,房仲的嘴臉(聽我媽說的),真的是有夠噁心我媽還說,以後寧願找朋友便宜賣掉...你可以送那位業務一句話,拉到訂單不利害,收的到錢才是高手!!
Jason Ong wrote:講難聽一點 這些數目他們這輩子賺得到嗎...(恕刪) 人家只是態度不佳,您這樣講似乎已經是人格不佳了...講難聽一點,我朋友好幾個也有做房仲的,如果是要賺到一兩千萬當然不是問題
我也是看了兩年多~我自己一開始看房是抱著多看多有經驗..新成屋..預售屋~先看也等於是給自己先做功課~最後才連中古屋一起看..看著看著..就會大概知道自己的方向..等看到你真的喜歡的~價錢又在自己可以承受的..你就會知道了~也不會爭扎太久..至於仲介..如果沒有認識好講話的仲介朋友..我建議是~可以多找幾家..輪流看..就不會不好意思一直煩同一個人..也讓仲介知道..我不是只有找你看..想做我的生意~態度好一點~
現在住的是看了一年半左右,從預售到新成屋到中古屋都看過..可能是版大剛好遇到這種仲介吧不然就是仲介覺得您比較好說話,多催幾次您就買了我遇到的業務大部分都是 你要看就看囉,不看也沒關係大概是因為我看起來沒有錢買房子,純打發時間的人
將將的老爸 wrote:看房到買房的時間會依...(恕刪) "厝緣"真的很重要!!再同意不過了找了3-4年.過程雷同:新古屋.新成屋.大樓.透天.別墅都看過了總價從600看到1500其中不乏同一間看了5次..還特地挑颱風天去看後來..當天看當天下訂..過程不到1小時繞了大半天..簽約後才知道建商就是我一直要找的那家
我不認為買房子要看過很多間才行,重點是你對區域的環境、交通、機能是否瞭解?你對區域行情是否瞭解?你對你的的需求是否清楚?都瞭解清楚了後,很多物件只要看書面資料就可以知道不用去看,那還需要看很多間房子嗎?我民國93年買第一間房子,台北市北投的舊公寓,看了約2個禮拜,看不到5間,最後一間就定了,可以這麼快決定,因為我在附近租屋超過10年,仲介只要給我地址,我就知道要不要去看,我的需求也很明確,就是30坪以上的"公寓",不用大樓或華夏,因為我知道我的預算只能買"公寓",所以有電梯的連看也不用看,因為買的起的坪數一定不足,坪數大的,一定是地點有問題(便宜又大碗的投資客就吃走了,還輪得到我?)。民國98年打算換屋,有電梯有車位的,住家附近先看,幾個月內只看了4間,連談價的興致也沒有,因為都不符合需求,後來再擴大到附近區域,又花了幾個月做功課,調查各房仲跟內政部的成交紀錄,再比對附近預售屋的開價,這期間只看了3間房子,我決定離開這區了,因為符合我需求的新房子價格都超過我預算的"一倍"以上,"一倍"的這種價差也不需要心存幻想了。後來因緣際會看到了01上有幾個討論串,是過橋省一半的新北市重劃區,所以又花時間把大台北地區幾個重劃區都做功課研究一下,也實地到當地去走走看看,最後鎖定三重重劃區,就開始徹底調查這個區域。這個功課一做就是半年,這期間一間房子也沒看過,因為都不符合需求,半年後我鎖定的某個預售案子的代銷call我去看,第一次去看、第二次去談價、第三次敲定,因為功課做的足,對區域的瞭解,對行情的瞭解,也談到一個不錯的價格,就這樣,做了一年的功課,只看一間,只花1個禮拜搞定。所以買房子是要花很多時間做功課,但不一定要看很久或看很多間房子,看越多間其實越難下決定,因為每一間房子都有優缺點,缺點越少的就越貴,所以你要鎖定的是,你要的是什麼,你不要的是什麼,內政部或各大仲介都有近期的成交紀錄可查詢,價格高出預算太多的區域或低於預算太多的區域也不用去看,因為房子太多,房仲太多,要避免被仲介影響,就是要多做功課、少看房子。
dgg wrote:年薪上百萬買得起的只是你心裏盡是買不起的念頭 怎麼可能買得起?110-80=30W, 30W全壓下去買房? 有個萬一該怎麼辦?工作快12年了,存款只有200出頭萬.剛出社會時(2000年),內湖30多坪3房,才500W,現在破1000W了.勞健保(5口)+所得稅,一年約12W.孝親費 25W/一年汽機車花費 10W/一年保險(5口) 18W/一年幼稚園+安親班(3口) 15W/一年吃吃喝喝(5口) 10W up /年沒出國,一年住外面機率<3次.水電/瓦斯/....,爸媽付現在是不看房了,以後真要分家時,我就離開台北,台北我買不起,有人說,可以搬去基隆,搬去桃園,搬去基隆,桃園,我每年粗估要多付5~6W通勤費用,吃吃喝喝又要多出自己的早餐,晚餐費,又要付水電,瓦斯....所以..還是算了,,跟爸媽擠40坪/9個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