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 一開始就要買三房兩廳的 也不一定要買新的房子
可以 先買空間足敷使用的 例如一房一廳 或空間夠大 可以自己區隔空間的
然後 再慢慢的換屋 ~~ 越換越大 就像是寄居蟹一樣
一開始就買自己能力極限的房子 如果遇到一些狀況 導致房貸繳不起 房子被銀行拍賣
那會更慘喔 ~~~
我們目前是有房可住 ~
正在存錢 然後想換個區段好點的新房子
順便參與樓下29F的討論 ~~
居住正義 與囤積 這不是絕對的相關喔
例如 大陸的土地 大部分都是國有化 但大陸的買房問題 比台灣嚴重
因為 房屋資產是屬於 "商品"的一種 既然供應量有限制 那麼 商品價格自然高
打房 是一種正義嗎 ??
台灣的房地產屬於私有化 可以傳承給子孫
如果你繼承到一大筆土地或是房產 你會把他賣光 以造福其他人 也擁有房地產
還是 你會把他出租 自己既有錢可花 又可以造福子孫呢 ??
我覺得 如果國家真的要有一番作為的話
就是想辦法 讓一些資源跟機會不要過度集中於某城市
盡量讓它分配到各個城市 ~~
例如 (我不是國土規劃專家 我是舉例而已)
台北規劃為金融為主的 把總統府搬到南投 中部變成行政中心 發展國防工業
新竹 發展科技製造業 桃園航空城 關稅優惠特定區
雲嘉發展科技農業 或是 生態農業 相關農產加工
高雄港區 及相關 發展 宜花東及中央山脈 發展觀光
某些地方 集中發展生技 製藥 ~~
之類的 ~~~ 讓全國平均一點 ~~~ 人口就分散集中 ~~
基本上,對於只要是食、衣、住、行與基本民生相關的物資,當其資源之有限性迫使其價格高漲之項目,皆應立法限制於基本個人使用外的"囤積"行為,這才能有效遏止炒作。
試想,若當發生糧食短缺時,可以任由他人去"囤積",借此賺取高額價差嗎?(像前幾年的囤米酒)
那,為何政府卻可以開放任人去囤土地及房屋?
任何超過個人生活之基本所需面積之土地及房子,皆應該課重稅,以減少藉此囤積資源而來炒作之行為。有錢人想住大房子、享用大土地庭園,可以,超過(每人)基本生活所需面積之部份,課重(累進)稅,來達到資源分配有效化。(這部份尚需作適當之稅率規劃)
政府任由(有錢)人囤積民生必需且有限之資源,當然會造成其物價飆漲~
其他雖與民生基本相關,但尚未達資源有限的問題,如衣服,或與民生基本沒有直接相關的物品,如珠寶,就不在此限,反正鑽石價格就算漲到天上去,我買不起就不買,也不會怎樣!
其實要抑制高房價政府不是不能有作為,而是不想有作為。因為衝突到的既得利益者太多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