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想投資了~~

tcchung1969 wrote:
我是要買居家房產,雖...(恕刪)


沒錯你朋友3.4年前買的點真的沒有很好.但它是在奢侈稅的前2.3年買的.

雖不好但價格還是有被翻了2.3甚至4.5手(我說你朋友當初買的價格跟漲到現在價格喔.不是說那房子歷經幾手)才買下.

如果你能確定價格還能這樣翻的話(有這種舞台的話).出手沒關.你認為複利率也有7-8%的話.

看懂出手的時間點跟出手的物是不是正確的才是保值增值的關鍵.房子不是唯一.現在如果房子是你的唯一物.那就好好想想出手點是不是正確.

換個方向想吧.是不是除了房子就沒別的你能確認的呢(應該說放心)?真的沒就找對時間點吧.
tcchung1969 wrote:
我是要買居家房產,雖然房子會折舊,但是似乎會抗通膨
以我朋友家為例,他們買了34年,地段是新北市五權公園的舊公寓
所以點並非是好點,但以他們當初買的價格折算現在的房價
複利率也有7-8%。
這間房子會漲不是因為通膨,是因為它在台北!同一筆錢,34年前買在高雄的話,放到現在複利率看有沒有1%?比放銀行還不如。

台灣有史以來有2次大通膨,第一次是光復初期的惡性通膨,4萬舊台幣換1塊新台幣。另一次是民國70年代,連續的經濟高成長引發的大通膨,造成股市狂飆、全國性的房價大漲,不過民國80年之後房價就不動如山直到民國92年SARS為止。

不動如山代表什麼呢?
代表土地價格不漲,每年新屋的價格都一樣,那舊屋就只剩折舊(跌價)的份了。
那民國80~92年之間,難道沒有通膨嗎?當然不是,通貨還是繼續膨脹,民國80定存1塊錢,到民國92年已經變成2塊錢,多了1倍,問題是,這期間土地價格完全不動,沒有反應通膨,所以買房有抗到通膨嗎?

所以我才說樓主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假如你的目的的抗通膨,那你就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只要GDP持續成長,通膨就持續的發生,不過土地價格要反應通膨,通常要"大通膨"才會引發,你持有的期間,沒有大通膨的話,那很可能比放銀行還不如,因為房子會折舊,然而放銀行存款數字是會增加的。

不過假如你非要買房來抗通膨不可,那就要挑土地持份高的,而且房子越舊越好,萬一沒有抗到通膨,至少折舊少一點。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