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變成隔壁鄰居,我們都是普通工人家庭,
我太太家在大安區和林口各有一房屋,買屋都是買到在相對高點,
四個大人在工作,現在還在繳貸款,家庭存款沒有超過十萬!
我們家在大安區兩房屋加一店面,很幸運都買在相對低點(中美斷交、石油危機、SARS),
父親45歲就因病退休還支持我出國讀大學和研究所,現在就只有一個大人在工作!
我太太嫁到我家才真的明白房地產真的可以左右一個家庭的命運!
除了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外,
Timing, Timing, Timing 更是重要,
希望大家都能以最佳的價格買到理想的房屋,
而不要為了一個安身的住處賠上大部分的金錢和時間!
再跟大家分享一例:
民國81年左右我母親和她一個姊妹淘兩人都想買房了,兩人學歷差不多,工作經歷我母親略勝一籌,
當時台灣經濟起飛爆炸期,大家都賺錢,開計程車的都在瘋股票,隨便買隨便賺,
我母親和她的姊妹淘兩人當時對股票都一竅不通,只是把工作幾年存到的錢買一間屋子,
剛好當時兩人都準備要結婚,我母親看來看去最後買了中和南勢角附近的五樓公寓,25坪左右,
她的好姊妹買了一層10坪多一點的住辦,在忠孝復興站附近,剛好在頂好名店城對面,也面大馬路,
巧的是兩人都不懂投資理財,更遑論房地產了,更巧的是兩人都買300多萬(民81年行情)。
過了快20年了,我們家當然也有漲,只是漲幅遠遠遜於我媽的姊妹淘的小住辦,
後來我媽的姊妹淘房也賣了,拿到現金可以又到其他地點買一間房子自住,
手頭又有多餘且不少的資金可以運用,現在已經家財萬貫了,台北上海都有置產,
而我們家就始終就這麼一間老公寓囉,住是住的還可以也習慣了,
只是如果有錢的話,真的該衝一間台北市的房子,相對低點就出手吧!別懷疑和猶豫了,
好的地點只有可能買貴,但不會買錯;差的地點相對來講就很難翻身了。
選一間對的房子,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沒有什麼自住沒差啦!
等到真的差距很大然後被你發現時,往往都已經來不及了。

奴隸與國王 wrote:
房市炒作是有漲跌的
需要的人,有錢的,買得起的,不怕買在高點的還是有
只不過是少數
畢竟整個房市要靠這些人來撐也不可能
撐不起就下殺取量
最近房市成交量那麼低就是結果
屋主不降就賣不出去
不用我教大家判斷現在是不是高點
整個房產市場已經說明一切了
這段時間的量縮(但量縮到比SARS還慘了, 價竟沒啥跌),
個人以為主因應是歐債+總統大選結果不明的不確定性所造成,
相較於過去三年現在確實是一個高點, 但關於未來的走勢, 不管是漲or跌or持平,
大家都有一番理論, 可是沒有人能夠100%肯定, 總是事後才在那邊馬後砲,
未來會怎麼走個人真的是不知道, 不過接下來應該是有幾個觀察點,
1. 329到520檔期:
總統大選已塵埃落定, 那些硬撐著不管是打算要買還是賣的,
到這時多少已有部分陸續做出決定了, 這時候就會有一個趨勢出來,
2. 今年年底前:
歐債與景氣問題到時一定又會有更新的狀況與大概可預期的趨勢, 不管是好是壞...
3. 第一波奢侈稅物件解鎖:
相較之下應有較多好物件(包含地點.屋況.格局.樓層.面向)釋出, 至少較目前佳的選擇多很多...
買房子, 個人認同最重要的還是需求(前題是要先搞清楚自己的能力),
很多人給了一堆意見, 但沒有人能幫你做決定, 若害你做出錯誤決定也不會負責,
有需要的人就自己好好觀察, 最好不要先預期太極端的狀況, 否則容易患得患失,
接下來就是自己去做這個決定, 然後既然做了就對這個決定負責, 不要事後還上來唉唉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