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讓世界認識台灣的方法---台灣高房價所得比

catbox1975 wrote:
政府要作的是取消寛限期, 不增加房貸年限. 維持以往的20年.
如果能在增加實價登入. 我想房地產的投資者會越來越少.
市場會越來越健全. (因為炒作的人少了)
...(恕刪)




改革其實不難

很多時候甚至只要行政命令,不需要修法

端看主政者要不要做而已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HeyiLMARE wrote:
在來談到物價
很多人覺得台灣物價便宜
可是我以去過法國日本與韓國的經驗告訴我
在吃的與交通油價上真的大約是台灣的約2~2.5倍
但相對的所得人家也是高出台灣兩到三倍的水平
可是很多在用的穿的東西上
甚至比台灣還便宜
舉一個最近台灣賣的雀巢咖啡膠囊機
一樣是都由美國進口
韓國賣三千五左右, 膠囊一盒150
台灣大賣場賣4990, 膠囊一盒225
台灣進口商比較黑?還是台灣進口稅的問題?

很多人以為韓國所得跟台灣差不多
這可能不太對
國民所得是總生產毛額除以總人口數
而我所知道的韓國人以工程師來說在同一年資的薪水是台灣的兩倍
是因為韓國很多上一台的婦女結婚是不工作的
所以平均下來才會跟台灣差不多

可以說越落後的國家要享有好一點的生活品質付出代價越高
同樣一杯星巴克在大陸甚至賣的比台灣貴
同樣一台BMW在歐洲可能只要台幣一半就買的到
品質類似稍微好一點的衣服鞋子在日本與歐洲也可能比台灣便宜
除非人們都不會想去用品質好一點的東西
單純的吃飽飯的話
台灣到是個好地方



(恕刪)


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臺灣的物價便宜?

那只是人云亦云的說法

再考量國民所得的水準之後,你就會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很多物品,如衣服、家用電器、生活起居所用得到的物品

看絕對金額,似乎臺灣和國外差不多,有些甚至台灣比國外更貴上數成到數倍!

但把國外的國民所得水準考慮進去以後

臺灣真的是貴!

臺灣稱得上便宜的

應該只有人工的部份,當然,人工的薪資所得水準也低嘛



HeyiLMARE wrote:
有時候真的很氣餒
來這裡發聲無非是想讓更多人知道雙北市的房價有多不合理
可是偏偏還是有人認為抱怨是沒用的

確實如此,
1.許多人已經認命、認為抱怨沒用
2.許多人甚至被洗腦太嚴重,竟誤以為是自己的思想,還反過頭去幫助建商,散播有毒思想!
會是螢幕前的你嗎.......

HeyiLMARE wrote:
或許看似沒用
可是很多革命不就是一點一滴的累積民氣
才能讓政府正視問題...(恕刪)

是的,這才是該堅持的道路!
如果人生已經打算放棄,那還要繼續......??

大環境如何,這是一個現實,有為的年輕人除了發聲不平,
當然也會「打好手中的牌、好好運用自己的籌碼」努力工作,想要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也正是是出於同樣的不服輸、認為自己可以創造未來的信念

所以年輕人當然也會,想讓社會更合理化!

所以某些言論叫年輕人,與其抱怨,不如好好努力,要懷抱夢想、自信,「相信」打拼就會有好成績,自己可以改變未來
一方面又要他們「相信」高房價環境不可改變,要認命......
???
這是精神錯亂的講法,
這是當初辛苦打拼過,變成既得利益者,卻忘了自己當初的堅持,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的講法


這是勉勵年輕人好好當奴隸工作,就會賞你一間房的思想改造!
拿到什麼房?拿到一間:高點進場套牢一生,犧牲人生所有親情、朋友、娛樂、品味的房)

不要忘記,你還有很多選項!
有時不行動,也是一種選項!


看到台灣的房價所得比這麼高確實令人憂慮!怎麼還會媒體、虎大等等之流的謬論出現?

迅速擴張的房地產市場是會威脅到一大群人,使其絕對福利惡化,對於其他消費財產生排擠效果。房地產可以說是家庭財富中最重要的部分,從資料來看,佔了接近二分之一的比例,試問這樣子買房後有何生活品質可言。還會過度消費促進產業繁榮嗎?
以前上 貨幣銀行學 時
對中央銀行的角色
有點懵懂

現在出社會
看到中央銀行
民國90年底到99年底
發行券幣
增幅快一倍
6394億 到 1兆1350億

台北市 及 新北市一橋之隔的區
土地面積也沒增大
所以不動產價格
增加一倍合邏輯?
還是 不增加一倍合邏輯?
請各位大大指點迷津
或是央行資料有引用錯誤的地方
也請指正
感激

HaHaSue wrote:
改革其實不難

很多時候甚至只要行政命令,不需要修法

端看主政者要不要做而已...(恕刪)

行政命令當然不難
簽個字不用30秒

問題在於官場路的得失心,如此而已
很可惜的,大部分官場人物選擇的是鋪好自己的官場路
至於那套民之所欲,只好寄放在書本裡
floydcosine wrote:
xxxxxxxxx

HeyiLMARE wrote:
有時候真的很氣餒
來...(恕刪)


我也贊同你的看法
其實這是台灣社會價值觀的墮落
弱勢者非但沒有自己覺悟, 反而先自我感覺良好加入掠奪者的行列

托爾斯泰也曾經想要幫助窮人, 他慷慨的把錢都拿出來給窮人
可是他發現這些窮人只是要他的錢而已, 貪婪的本性跟富人一模一樣
他曾經帶一個窮苦的小孩子回家, 讓他以勞力換取報酬, 可是這小孩最後還是跑了, 寧願回去乞討
後來他終於體認到, 比貧富差距根本的問題是價值觀的問題
"輕視付出勞力的人, 只想不勞而獲, 最好是不用付出什麼就可以獲得極大的報酬"

這樣的價值觀, 窮人就算變有錢了, 貧富差距還是一樣會存在
政府的作用是什麼呢? 就是要打擊投機行為, 不要讓這種價值觀壯大
但是現在看起來, 台灣政府反而是幫兇啊......
有關 新台幣 發行數額 vs 物價/房價

我剛好曾經在幾個月前請教 政大某經濟學教授

當時他的回答,提供您參考

(我不是經濟學專家,也請 更懂的人多指點)

1) 發行數額雖然大幅增加,但發行數額只佔"台灣真正有的錢" 很少的比率,因此,他不認為 物價房價上漲 能用 發行數額增加 來解釋。

2) (我問他 這些年來 M2/GDP增加一倍,是否因此可推論房子會貴一倍)
M2/GDP 和"物價"正相關,但房屋因為是屬"耐久財",影響房價因素的因素太多
因此不能光用 M2/GDP來衡量

以上,供參考

不然您說說合理房價的認知

什麼樣的房是你要的你會以什麼價位去買

請給我答案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