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一些經驗談

pdpp wrote:
這怎麼會跟教育制度無關呢?
好讀易過關的科目就不設限,一直量產新的畢業生,也不管產業的需求;
工作不好找,只好留在機會最多但房價最高的台北拼拼看...
...(恕刪)



第一類組都往台北擠的原因


是因為第一類組人太多的關係?

還是因為區域發展偏差、長期重北輕南、只有往台北才有機會的關係?

我想您需要思考一下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因為傳產製造業紛紛移往對岸或東南亞

雖然科技業也有外移的趨勢,但留在本土的還是以竹科、南科為主

北部的科技業大都是總部所在地,很少直接進行生產製造,僅有少數中高決策階層留在北部

所以北部的產業結構是以金融服務業類型為大宗

而服務業又是最容易被資方低價剝削壓榨的行業,因為可替代性高,也就是22K的由來..

從沒聽過有上市公司的RD只領 22K 而已,因為不是任何7分大學畢業的都有能力擔任RD

南北發展失衡,政府大量資源集中在北部

再加上大量中低薪資金融服務就業人口集中北部

北部房價自然是水漲船高



eric904z wrote:
南北發展失衡,政府大量資源集中在北部

再加上大量中低薪資金融服務就業人口集中北部

北部房價自然是水漲船高...(恕刪)


也不全然都是這麼說的......

之前工作的公司,在歐洲設有區域分公司,設在一個位在荷蘭南邊靠近邊境的城市,雖然號稱是荷蘭第八大城,但拿台灣的城市來當譬喻,大概就是某外商把台灣分公司設在斗六那般的感覺。

雖然大家可能會說把分公司設在這種地方,地租便宜人工便宜,有啥不好?但久了以後問題就來了:每次要找行銷相關的員工時,都找不太到像樣的人才,分公司主管甚至曾經說過『這個地方根本只有農夫跟屠夫』這種喪氣話,或一度在討論是不是該把辦公室搬到鹿特丹或阿姆斯特丹那種一線大城,雖然成本會變高很多,但至少容易找到適合的員工。

同樣道理,在台灣大部分的企業都把總部或辦公室設在台北,有時也不全然是政府政策或資源分配的問題。試問,假如您要在台灣設一家公司,您未來要合作的廠商大部分都設在台北,而需要尋找的人力也是在台北比較容易找到時,您該怎麼做?工作機會與人力的遷移往往是雞生蛋、蛋生雞,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完全操控市場的。新竹科學園區能夠在新竹落腳,說穿了也是政府與產業動用很龐大的資源去扭轉正常的市場行情,才有辦法成就的。試問,當初如果不是科學園區草創初期那種可以分股票、一年可以賺個五百一千萬的神話級待遇,像是超強力的磁鐵般吸引了大量高階人才到新竹去的話,今天會有這般發展嗎?但是畢竟類似的狀況還要配合國家的產業規劃與時代變遷,不見得想要複製就複製得出來。

我個人曾經在新竹住過好多年,也在那邊擁有過一棟連棟透天房,因此是實際上有接觸與感觸。記得住新竹那段時間,每到週末我家那個的社區就會變得好安靜,所有人全都開著車回家鄉或北上台北玩耍,證明若非為了上班,根本沒有人想要待在新竹。事實上也是如此,那時的新竹不若今天有那麼多百貨公司或大賣場可消磨時間,一到週末時若不是到台北,還真不知道有哪兒可去呢(總不能週週都去內灣或南寮吧!)

不過感觸最深的部分,大概就是那間房子當初花了五百萬購入,結果過了十多年以後還是五百萬脫手(賣屋前幾十萬的整修費用還沒算進去哩)根本漲不動。相反的家中另一間位在新北市、比那間全新連棟別墅還早個三、五年花七百多萬購入的二手屋,現在卻已經漲兩倍到一千多萬。要不是房子是買來自住,所以只能一笑說『好歹住那麼多年房租也有省到』安慰自己外。也只能怪自己當初不夠有眼光了......

mini_1380cc wrote:
各位老大請別掀起筆戰...(恕刪)

如果大環境趨向是要往下跌是沒有底的,跟本不會有支撐,房慘便現不易,房租跟本漲不動,房子放越久越值錢?現金為王.我現在台北市大安區(六張黎有電梯)租房子一年24萬,台北市房子動則3000萬我可以租125年.125年房子年早爛了不然地震也震爛了所以以新成屋來說房子年租金比沒低於60年決對不進場因為台灣蓋房子使用年限是60年當然也是可以住更久但鋼筋開始加速腐蝕防震力大打折扣.

donhsueh322850 wrote:
如果大環境趨向是要往...(恕刪)


您花兩萬元租到的,是市價三千萬的房子嗎?

如果是的話,只能佩服您運氣之好無人能及。若不是,講這些有啥意義?

donhsueh322850 wrote:
...台北市房子動則3000萬我可以租125年.125年房子年早爛了不然地震也震爛了...(恕刪)


這種論調是講來自己害自己,同時又害別人....

20年前波蘿麵包才5元,現在隨便都要30元

你以為這是投資客炒作的嗎?

光只是受到通膨影響,每年以10%的速度漲價,就能漲6倍了

麵包的成本飆升可不只是原物料,人工費也是狂漲(20年前的人薪水才多,現在又是多少?)

然而,近10年定存利率才1-2%左右,根本追不上物價的上漲

你把銭都存銀行裡,20年後,這些錢的購買力將會莫名其妙被吃掉很多

換言之,等你有一天找不到工作,或沒能力工作時,你存的退休金,也許你以為足夠你買10個麵包,但真到退休時你很可能發現變成只能買到5個

年老生活頓失依靠,必須靠撿破爛維生...

另外,建築物是會老舊到不堪使用,但建築物底下的土地則幾乎永遠都可以使用

都更就是要讓老舊建築物拆掉後再生的程序(主要是讓城市能夠持續發展下去)

不然,為什麼頂新集團竟然砸大錢買下30年的華票大樓呢? 比臨近的大樓都還貴不少耶?!

那是因為頂新是打算買下重建,也就是他是買土地,而不是買建築物

換算成土地的話,他們是以每坪地1400多萬買下的!

其他區塊的土地,就算以每坪400萬來算,若權狀土地持分有8坪(一般3房都會有)來算,光只是土地就值3200萬

就算房子倒了,土地的價值就能讓持有者獲得一筆財富,讓你足以安心退休!

就這是為什麼30年前,台北市3房住宅才100多萬,屋齡30年的老公寓竟然漲到2000多萬!

其實是他底下的土地持分不斷飆漲中!


口頭說討厭住北市, 但實際上卻一直住北市.....
高房價, 都是外來客惹的禍!

JJGOGOGO wrote:
你這樣說法是不公平的...(恕刪)
售:很多AV產品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