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京、上海、廣州,甚至是工廠集中地的東莞,當地的本地勞工不進工廠作苦工,卻過著富裕的生活。
Why?
一家上萬人的工廠,一個月要發出去的薪資5~6千萬台幣。
這些內地來的打工仔,再怎麼省,也要在當地花個30%,剩下的錢寄回老家。
按此估算這家工廠的員工,一個月就有1,800萬留在當地消費。
這只是一間工廠的員工開銷就可以留下驚人的消費力,更何況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根本是月光族,根本沒錢寄回老家。
試問,當地人有需要進工廠作苦力嗎?
光作服務買賣就賺翻了。
回到台灣,早在十年前台灣用政策阻止陸勞來台打工,卻無法阻止台商錢進大陸投資。
政客都在喊,如果開放陸勞來台,等於就是跟台灣人搶飯碗,絕對不可開放。
當時我就在想,為什麼台灣人這麼喜歡搶工廠的作業員工作來作???
為什麼不是開放便宜的外勞,讓台商投資的錢留在台灣開工廠,台灣的勞工晉升為服務業,用比較輕鬆的方式留下外勞苦力賺來的錢?
去搶工廠基礎勞工的飯碗,卻又搶不贏別人,個人認為薪資漲不上來,這是很大的因素。
那又為何少數城市的房價能夠炒得比天高?
台商這十幾年來在大陸的投資多數都是有賺到錢啊!
但這些人數在台灣並非多數,生活消費有限,就只能錢進房地產等投資。
且愈來愈多台商發現,這幾年來大陸沿海城市驚人的房地產漲幅,其投資價值愈來愈低,不如回台投資。
台灣要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不僅要讓鮭魚返鄉將在海外賺的錢帶回台灣,也要讓世界各地的人喜歡台灣,想要移民台灣。
多些經濟思維,少些政治口水愚民。
以上個人淺見。
例如在10幾年前, 廣告公司, 營造公司, 建築事務所, 機械廠都會找好幾個繪圖師, 大一點的公司可以超過十幾二十個繪圖人員,現在呢? 接案量沒有減少, 但是繪圖人員五根手指頭可以數
同樣的, 以前IC設計公司的layout工程師動不動也是10幾20個, 學電子的不願意做layout, 連學美術的, 學歷史的都可以接受培訓後當IC layout, 現在呢? 主要跑APR, 反而layout工程師變少了, 甚至透過外包的方式, Layout工程師在很多IC設計公司變得可有可無
在行政會計部門也很明顯, 以前公司的會計部門, 每兩個月要親自跑稅捐機關, 要出帳, 一個大會計底下都有三四個小會計, 庶務部門, 總務部門都有三四個人, 現在的公司, 庶務+總務+財務一個部門搞定, 合併之後的人數精簡的比之前一個會計部門還要少
還有最愚蠢的就是外勞政策, 執政者很明白, 如果透過配額的方式, 例如每聘僱三個外勞必須要有一個本勞, 這樣可以增加白領的工作, 以新加坡為例, 像是Global Foundry 在新加坡設廠, 聘僱外勞大約4000人, 但也增加2000人左右的新加坡直接勞工, 其中以管理職, 人力資源等白領行政職居多, 如果加上相關周邊的關務, 觀光, 旅遊, 伙食, 營建等增加的工作機會, 可以再增加1000~1200人的工作機會, 但是我們的政府很容易為了選票妥協, 因為一般人民很直覺, 加上政客為了選票搧風點火, 讓人直覺認為外勞會剝奪台灣的工作機會, 寧願讓廠商因為缺工或者生產成本的考量遷廠到中國或者越南, 也不願創造一個雙贏的機會
最近炒很熱的郭台銘老婆帶外勞逛街事件, 有沒有人想過, 台灣有很多家庭因為夫妻兩人都要工作, 因為擔心小孩沒有人看顧所以選擇不生小孩? 如果生了小孩, 先撇開經濟收入減少的因素, 以現在的男女平等來看, 男女雙方誰放棄自己的生涯規劃全職照顧小孩都是不公平的, 怎麼政府一面擔心少子化, 擔心夫妻不生小孩, 卻不讓家庭有機會可以尋求看護, 限制了外籍看護來台, 真的會創造就業機會嗎? 把全部的外籍看護遣回, 你覺得會有多少台灣人願意當全職看護?
旋風 wrote:
遷廠??嘴巴講一講而...(恕刪)
所以總機小姐, 客服人員, 一般的作業員的工作容易被取代, 所以給薪就會依照市場上的人力供給的緊張程度來決定
但是像是 Android 軟體工程師, 手機硬體工程師, 醫療設備的維修人員這些工作內容相對複雜, 又有人力需求的工作, 就可能會取得比較高的薪水
另外, 精密五金加工師傅, 天線設計工程, RF線路設計, 這些必需經驗累積, 進入門檻高, 所以薪水會更高一些, 而且往往也是老闆必須利用相對高的股票分紅來攏絡的對象
擁有魅力的演藝人員, 國際知名的建築師, 特殊景觀燈光設計師, 暢銷書作家, 這是擁有獨特性, 所以收入更是一般人的百倍以上
身體會發電, 尿尿可以超過10公尺, 嘴巴可以塞進拳頭, 雖然都很獨特, 進入門檻非常高, 但是因為市場沒有需求, 所以收入也不會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