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o wrote:
版上流傳一句對買不起房子的人說的話: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看到這句話一直感到很錯愕,
因為踏入社會以來,我認真工作了快二十年,
我的薪水也算不錯,但二十年後我也買不起台北市的一棟新房子。
先來算算一棟台北市的新房子要多少錢吧,
其實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室內面積約略有40坪就好,
這樣的新房子在台北市一棟至少要5000萬元!!
也就是說就算是像我這樣一年約可存下200-250萬的人,
工作了二十年也還要靠貸款才能買下一棟台北市很普通的新房子。
因為自己是住在老爸給的房子,並沒有買房子的需要,
但如果以買房子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時,
我的確是一事無成啊!
老爸當年買台北市大安區60多坪的房子,
房貸一年就付清了,
我比老爸會賺錢,更是辛辛苦苦工作了二十年,
卻買不起台北市一棟像樣的新房子,
也只能感嘆說台北市房價的瘋狂,
只有認真工作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
您的意思是
只有台北市的新房子才能住人嗎
到周邊開車30分鐘進入市區的地方買間中古十年大樓
40坪1千出頭就能搞定
買不起嗎
不用隨那些建商起舞
另外收入有分工作收入跟理財收入
就算你工作收入月薪20萬
終其一生
還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
但若是
增加理財(不是投資收入兩者差別很大)收入
生活就可以過得相當愜意
很多理財目標
老早以前就已經把錢準備好了
sevo wrote:
那時候大安區60坪5年多的華夏,才450萬,貸款200多萬,...(恕刪)
你記錯了吧, 20 年前, 民國 80 年, 是上波房價的相對高點
我媽賣掉木柵區忠順街一段的房子, 30坪 425 萬
我姨丈給表弟在木新路買的新房子 25 萬/坪
民國 80 年, 臺北市木柵區木新路三段95巷國泰攬翠天下
一坪預售價格也是約25萬元
黃國華的 "鈔票的重量" 上面有寫
民國 80 年, 汐止中興路80年新屋單價每坪12 萬元
內湖西湖 80年新屋單價每坪20 萬元
房價後來跌了 10 年
我現在住在敦南圓環附近, 在SARS 附近最低點買的, 當時10多年的華廈也差不多要 28-30 萬/坪
sevo wrote:
才進部門兩年的同事,買的是台電大樓附近兩間打通的20年舊公寓,
室內面積60坪,每坪70多萬。
奢侈稅前最高點買的?
我住在敦南圓環附近, 是 20多年 7 樓 電梯大廈公寓
現在賣價也差不多 每坪70多萬
看到這句話一直感到很錯愕,
因為踏入社會以來,我認真工作了快二十年,
我的薪水也算不錯,但二十年後我也買不起台北市的一棟新房子。
先來算算一棟台北市的新房子要多少錢吧,
其實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室內面積約略有40坪就好,
這樣的新房子在台北市一棟至少要5000萬元!!
也就是說就算是像我這樣一年約可存下200-250萬的人,
工作了二十年也還要靠貸款才能買下一棟台北市很普通的新房子。
因為自己是住在老爸給的房子,並沒有買房子的需要,
但如果以買房子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時,
我的確是一事無成啊!
老爸當年買台北市大安區60多坪的房子,
房貸一年就付清了,
我比老爸會賺錢,更是辛辛苦苦工作了二十年,
卻買不起台北市一棟像樣的新房子,
也只能感嘆說台北市房價的瘋狂,
只有認真工作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
這是炫耀文

你要思考的,不是房價高漲,而是你的理財方式出了問題。
有很多人都是先買間符合 50~60% 要求的房子,再慢慢換屋到心中理想的房子.
你一開始就認為老人家會留給你房子,當然不願意把錢花在買房上
現在再來抱怨房價被炒高,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版上有很多人買第一間房,都是咬著牙,『把辛苦所得花在房貸上|
但是卻跟著房價上漲,而賺到第一桶金,然後慢慢換到理想中的物件
連嘗試都不肯,等到房價被炒高了再來抱怨房價過高,不想把辛苦所得花在被炒高的物件上
怪誰?!我只能給你

取暖失敗...

另外,您文中『只有認真工作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
請不要把所有認真工作的人都拖下水...謝謝!
ps:反正你還有父執輩留給你房子,現在是怎樣? 一邊抱怨取暖,一邊發炫耀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