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貸款真要想清楚,夫妻都在MTK上班也才買總價750萬的房子~


geini999 wrote:
應該沒那麼糟吧~我哥的同學在聯x科~...(恕刪)

你的例子也是個案啦!!
而且這個例子可能更少哦!!!
講的這麼慷慨激昂...還以為到了直銷大會的會場了...
我的想法是...不能也不適合用以前的經驗法則來解釋現在的狀況...
以前沒有奢侈稅...可以中午簽約交屋...下午加價轉賣...房價就在這樣的循環飆漲上來...現在能嗎?
只能說以前過太爽了...現在還一堆人想跟以前一樣爽...
yunyunhome wrote:
真是笑話了~

現在...(恕刪)
yehshichow wrote:
原來是聯發科~這樣我...(恕刪)


聯發的真正每股淨利比聯發科高多了.... 紡織業可以很容易做掉利潤的..

不過大股東才拿的到-_- 都自己家人...

sopp0820 wrote:
"紡織業"可以很容易做掉利潤的...(恕刪)

這句套給科技業也是一樣阿...

紡織業 至少虧幾百億的時候
連薪水都會發不出來

可是 面板大廠友達
就算虧到上百億
還是可以每個副總500-700 萬現金
每個執行副總上千萬...
更不用講 總經理...

況且 有人說員工分紅對於員工好
對於股東不好
可是有沒有想過....對於老闆更好
因為老闆也是員工 還是決定自己發多少給自己的員工
以前到現在
員工分紅 都是到了vp 就少一半
那應該 來買高雄的房子 ~~ 應該不用 350萬~~ 可以買到根基龍一樣的~~
在天天開車去上班~~~ 這樣房貸的壓力應該會更小~~~ ((我承認我來亂的))~
而這幾家科技業可是用我們全民的錢在養的。
公股行庫曝險一千多億。真是不值得。
==========================
全民曝險總額1051億

根據八大公股行庫、金控年報顯示,合計對面板雙虎授信金額為二○三一億元,除了台銀、土銀為政府百分之百持有,其餘六大行庫泛公股持股比重介於二十至四十%;若按公股持股比例計算,等於全民曝險一○五一億元,平均每位國民就要承擔四五○○元。
這只是個人財產配置的選擇而已,MTK 裡多的是買房子沒貸款,也有人買很多房子然後揹千萬貸款。

另外, MTK 女RD 很多。
furious wrote:
上禮拜六同學入厝,邀請了幾個大學同學去他家吃飯,他跟他老婆都在MTK上班,收入想必不低,所以大家都

很好奇以他們的收入怎麼會買基隆的房子,我同學說收入高也不是一輩子,說不定哪天就被裁員也難講,買台

北內湖雖然上班很方便,可是要扛千萬的房貸,那種壓力會慢慢侵蝕身體的健康,買基隆雖然要開車通勤,但是

至少貸款繳的輕鬆,壓力小很多,很多建商房仲都告訴買方,貸款貸的到,成數沒問題,但是他們不會幫你考慮

你能順順利利的繳款到年限結束嗎?

同樣開車上班,建議買價格不會差基隆太多的新莊泰山五股,增值潛力比較大,買基隆只會跌

yunyunhome wrote:
真是笑話了~

現在電子公司早就取消驚人的分紅配股制度了!

再以往,沒有費用化之前,犧牲股東權益讓員工以每股10元認購市價幾百元的股票

每認購一張,員工就可以獲得幾十萬的收益

對老闆來說,這種制度下,根本沒有成本,讓員工認股也十分大方

隨便一個人都能讓他認購個10張,每年光這樣就多出幾百萬的紅利

更不用說中高階主管了,千萬都是很容易的!

然而,自從費用化以外,讓員工認購所獲得的幾百萬紅利全部都算是公司的開銷

老闆基於成本壓力,自然就不再大方了

電子新貴淪為普通行業而已

你舉的例子根本不算是個好例子

也就是說,就算是在MTK工作,年薪有150萬就算很高了



虎哥,自從上一篇解讀營建署報告-台灣房子供不應求 之後,又一篇笑掉人大牙的文...

完全不了解之前科技業的分紅制度和認購制度有何不同, 也完全不了解 MTK 這間公司...
台北的房價 平均一千萬來算 只能住三房左右(搞不好還沒有呢...)

一樣的一千萬 在基隆 可以買別墅了....而且還四樓半的溜
高速公路開過來台北 來回頂多也一個小時不到半的時間

見仁見智囉@@"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