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3sp23 wrote:
關於這點,我是深深感到質疑
依照供需法則
如果農地不夠,為何閒置農地那麼多
如果農地不夠,為何一堆農地要賣的時候,標榜"可三照"、"可蓋廠房"
如果農地不夠,為何稻米生產會過剩滯銷?照理說應該要被搶購一空才對
很奇怪嗎?不奇怪。只要有政府在管的,幾乎都是這樣呀!這是房地產版,房地產不也是一樣。
答案很簡單。政府喜歡管,卻管得不好,所以沒辦法把資源善用。「無能」!
lcn3338 wrote:
看到隔壁棟網友提到媒體又在興風作浪, 故意把拆遷地上物補償費當作土地徵收
費來報導, 真是無限感慨呀 ....

lcn3338 wrote:
看到隔壁棟網友提到媒...
這個新聞讓人想起去年的苗栗大埔農地徵收案的例子, 縣府是以每坪一萬三徵收(折
合每分農地四百萬), 或是開發後的45%, 地上物補償另外計算. ... 大家也知道現
在一般農地的行情約每分地80萬~150萬之間,由於縣府條件相當優渥, 98%的地主已
同意徵收.
偏偏卻有24戶(其中有十幾戶是近幾年風聞來搶地的職業釘子戶)認為徵府徵收價碼太
低, 堅持要以開發後理論上可達每坪七八萬的的價格比照徵收才肯搬遷(恕刪)
aarest wrote:
沒想到中華民國的民主...用這種方式徵收的如果是你的土地你要不要跟他拼命,那些譴責這些居民貪心的人要不就是無知,不然就是良心被狗吃了。這樣的徵收方式,可以想見已經繳交權狀的百分之九十八的居民其實也都是心不甘情不願,只是他們更害怕不接受政府的安排,到時候連一毛錢都拿不到,出於恐懼迫於無奈才繳交權狀。
(恕刪)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