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買房新手導引&仲介招數破解小全

請問版主,可以知道到哪裡可以上課?
看了文章
覺得只因為賣方或仲介隱瞞取得成本而已
這在商業行為上司空見慣
成本本來就是機密
怎麼不去罵nike?一雙鞋成本百元不到
卻要賣到5000元?!

傳統市場小販推銷說詞 更是誇張百倍
不需要如此針對仲介加以撻伐

造成房價高漲的元兇 不是仲介
而是到處流竄的熱錢

有的是想賺你的錢的人
賣車的 賣衣服的 仲介外勞 外籍新娘的

不爽讓他賺 就另尋他物 或不消費

要買房 本來就議對當地的房價有初步的認識
考慮時空變遷
自己有智慧判斷 是否物有所值

不應該汲汲營營於賣方的成本取得!

我不是仲介 98年底也透過仲介買入了""起家厝""
入手價 在98年時也只能算是行情
因為我做足功課 不管仲介說的天花如何亂墜

===最後一段是為了避免被貼上仲介的標籤===


我當爸了 wrote:
傳統市場小販推銷說詞 更是誇張百倍
不需要如此針對仲介加以撻伐...(恕刪)

仲介是收買賣雙方服務費的,當然有義務告知仲介本身知道的資訊,而不是刻意隱瞞或欺騙。
不然就不要收買方服務費,盡量騙沒關係。


我當爸了 wrote:
我不是仲介 98年底也透過仲介買入了""起家厝""
入手價 在98年時也只能算是行情
因為我做足功課 不管仲介說的天花如何亂墜

原來現在台灣的房屋仲介收服務費對買方而言只剩下開門看屋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買方自己要做功課。
服務費錢真好賺,難怪一堆阿狗阿貓人人都想當房屋仲介,靠嘴就好了..




jim_raynor wrote:
主要招數:神經語言學...(恕刪)


很多擁有多間房子的屋主

都會將房子給熟識的銀行設定抵押

尤其是新房子

其實屋主本身並不缺錢

可能做生意有時需要周轉可以派上用場而已
感謝樓主分享, 可否再提供更多資訊
不認同!所以走~
不認同!所以走~
不認同!所以走~
不認同!所以走~
我倒是比較同意M大說的
大家都想要賺錢本來就天經地義
只是仲介有時候都會用一些不入流的賤招
不要說什麼買房本來就是要自己做功課
被騙活該

好的產業好的銷售员本來就應該要提供好的服務
讓大家享有好的服務 不是每次都靠騙人的一些技巧
如果大家都享有好的服務品質
誰會對仲介有微言?

我每次都覺得仲介這個產業為什麼都沒有人很堅持提供好的服務與老實的態度
一定會有一些客戶 是很珍惜這種仲介的
請大家多給好的仲介鼓勵
也要小心爛仲介的一些騙人招數!
我自己碰過的親身經歷:
由於老爸喜歡京站那個地方
(對於不常在台灣的人來說這真的是很方便)
於是即使知道它只有使用權我還是鎖定這物件
找了幾家仲介看了幾間,我問每一個仲介44年到了之後房子怎麼處理?

沒有任何一個仲介給我肯定的答案,大多都是說:這很模糊歐
到時候再協商吧!


說真的我真的不在乎,44年後老爸大概也用不到了,小弟自己還要看運氣如何才知道還在不在
但是等到過戶律師公證的那天,我才看到"完整版"的使用合約(之前給我看都是節錄的)

其中幾條很重要:
1.使用年限到之後是依堪用情況歸還----->很明確一點也不模糊,也沒什麼好協商的
2.使用期間如果因人為疏失造成房屋損壞,有修繕之義務---->這點乍聽之下沒什麼
但是你仔細想想如果你家失火燒掉已經夠慘了,你還要籌錢來修理,不然產權所有人XX銀行有權
對你追討.
3.使用人每年必須繳交土地租金以及房屋稅
土地屬於中華民國政府,地上建物屬於XX銀行,繳交土地租金很合理,使用者付費,但是地上建物不是 我的我要繳房屋稅?

雖然這些我真的覺得還好,但是我記得仲介費貌似有收取"產權調查"的費用,應該有義務告知我們買方
這些相關的訊息


Sion

jim_raynor wrote:
但是台灣仲介制度不同,同時擔任買賣雙方的仲介,今天要決定成交完全是看哪邊的比較"軟",比較好砍價就砍哪邊。



台灣的房仲還多了一個角色:投資客
仲介以快速完成交易為目的
沒有人希望找仲介來搞得比買賣雙方直接談還難的
但是台灣的仲介比較不守本份還額外多了投資的角色
這就使得台灣的房屋交易變得更曖昧不明詭譎多變
2胎3胎很常見.

liaokp wrote:
我看過幾個屋主在貸款...(恕刪)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