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預售屋不課奢侈稅!那成屋要不要課?


ascadia wrote:
我想各位可能討論偏了...(恕刪)


奢侈稅本來的目的就是要打投機客,不是打建商。

建商在政府的定位是生產者,不是投機客。

建商把房子生產出來賣給你,你如果在兩年之內賣的話,你的定位就是投機客。

ascadia wrote:
我會問這個問題
是因...(恕刪)



樓主可能誤會奢侈稅會影響房價的主因了

房價不是建商可以單方面決定的, 您去買房子真正影響房價的是到底有多少人想跟你買一樣的房子, 肯出多少價格, 其實跟建商是否需要繳奢侈稅沒有太大關係

今天您看的房子之前成交32萬, 就算建商不用繳奢侈稅, 但如果奢侈稅上路後, 其他對這棟房子有興趣的買家都只出28萬, 除非建商死撐著, 不然你出29萬就買的到囉

反之, 就算今天建商要繳奢侈稅, 如果你想要的建案大家還是搶著要, 你出32還是買不到, 建商不會因為要多繳稅就把價錢降給你, 會把牌價調高倒是真的.

ysc_kyy wrote:
..那交屋前權利出售就不必繳稅囉?那也未必.....目前財政部正在抓的就是這個,
依法有所得就必須繳稅,對於出售權利的所得要併入所得稅申報,真的算起來比奢侈稅還要重!...(恕刪)

問幾個問題:
(1) 買賣預售屋需要課所得稅, 請問是最近政府才訂下的稅法嗎? ... 如果不是,
   為何在這(今年)之前, 怎麼就從沒聽過有人報過稅, 有人被國稅局盯上補過稅?
   這不是明擺著, 咱的政府執行力出了問題, 總不能怪有這麼多民眾質疑它的成效吧?
(2) 再請問交屋前權利出售, 國稅局是按總價課稅呢? 還是按獲利課稅?
   還有, 既是預售屋, 上述總價指的是頭期款, 還是購屋的總價款?
   另外, 既是交屋前權利轉讓, 既沒有開發票, 也沒有任何憑證,
   請問, 國稅局如何認定這種似乎虛無的"權利轉讓的獲利"?

--> 全台幾乎除去台北市之外, 房價高漲的主因, 幾乎都是因為政府做多, 財團不斷囤積土地,
   加上建商預售屋配合專業及業餘投資客, 利用高槓桿財務操作, 不斷轉賣墊高房價所致,
   假使政府所言"交屋前權利出售, 依法就必須繳稅", 有實際執行的事實且有明確成效,
   各位看官您覺得, 購屋會變成全民運動嗎? 這幾年房價還會漲成這樣嗎?
   奢侈稅有打到房價高漲的核心要害嗎?...老實說, 咱還真想看看"房價是真下來還是嚷嚷罷了"
別太認真 wrote:
問幾個問題:(1) ...(恕刪)

沒錯,本來執行力就有問題,換個方向說,不想管的都沒事,但只要被盯上就會被搞得很慘.......

預售屋權力轉移是課賺錢部分的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要併入年度所得,假設預售屋1000萬,在交屋前賣了1200萬,則獲利200萬,扣除必要費用之後剩下的必需併入個人所得計算,至於期款繳了多少倒是比較不重要,因為買賣價可以相抵掉,以買賣總價來算比較單純。

而稅捐單位要如何知道是否有未交屋權力轉移?這就是課徵技術問題了,端看稅捐單位要不要做,現在資金轉移都是電腦化,而金融體系又是財政部管轄範圍......要抓資金流程應該不難,只要強力查輯總有一定效果,甚至還可能槓上開花,像非法贈與、挪用公司資金.....不要小看這種殺傷力,被盯上了都會喊受不了,像三黃一劉一時成為標的,總要低調消聲一段時間.........

ascadia wrote:
我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恕刪)

理論上市可行的
只是要看別方以及交涉手腕
口拙就很難殺成
這跟買東西殺價很像
奢侈稅有沒有效,
建商會不會降價,
嘴砲再多也沒用,

現在我問到的成交價是32萬,
(為何我會知道,因為買的是我朋友
我去問居然開38萬的芭拉價,還很硬)
如果讓我用30萬買到,我才相信奢侈稅會讓房價下降啦!!!

ascadia wrote:
我只在乎新成屋要不要...(恕刪)

如果新成屋要課奢侈稅
那你覺得那個稅 最後是誰付?
是建商轉嫁給"你去付"吧
這有什麼好想的

ascadia wrote:
我會問這個問題
是因為最近在看一間房子

之前聽到的成交價是32萬
我本來想說奢侈稅實施後,建商如果有15%的壓力
那我出個29-30萬應該會成交

但是如果建商沒有奢侈稅的壓力
真的砍得下來嗎?
...(恕刪)


有機會阿!!

因為跟你搶房子的短期投資客消失了!!

建商以前推房子出來,說不定投資客佔了一半房子!

所以他很快就能夠完銷,所以久而久之!

他知道房子很快就會賣完!所以趕快在借錢蓋下一期。反正錢很快就入袋了。

而現在這段時間,投資客都縮手了。建商買房的大金主突然消失了。

已經在蓋的房子,借的錢卻還遲遲沒下落!!就會願意降價求售讓現金先到手!


別太認真 wrote:
問幾個問題:
(1) 買賣預售屋需要課所得稅, 請問是最近政府才訂下的稅法嗎? ... 如果不是,
   為何在這(今年)之前, 怎麼就從沒聽過有人報過稅, 有人被國稅局盯上補過稅?
   這不是明擺著, 咱的政府執行力出了問題, 總不能怪有這麼多民眾質疑它的成效吧? ...(恕刪)


我想買賣權利這種狀況很少甚至沒有吧
試問一下各位有認識的人買別人已買的預售屋嗎
狀況如下
1.明明知道建商大約賣多少,你會買被投資客哄抬的價格嗎?要買也是等建好了再說,至少看的到房子,誰知道是不是建商要落跑了,所以要趕快脫手

2.投資客會被扣所得稅,誰要賣?當然等建好了再賣,這時就不被所得稅給綁住,或是賣差不多價錢不被扣很多稅

政府執行力不好我相信...但國稅局的執行力...有人會懷疑嗎

討錢功力超強的 像我就被催補稅好幾次了

來騎單車吧~環保健康!
ysc_kyy wrote:
...而稅捐單位要如何知道是否有未交屋權力轉移?這就是課徵技術問題了,端看稅捐單位要不要做...(恕刪)

您說到重點啦 "這就是課徵技術問題了,端看稅捐單位要不要做",
立法不是問題(管他甚麼名目:奢侈也好, 骯髒也罷), 這才是問題癥結所在, 謝謝回覆!

Alex0506 wrote:
我想買賣權利這種狀況很少甚至沒有吧 試問一下各位有認識的人買別人已買的預售屋嗎
狀況如下 1.明明知道建商大約賣多少,你會買被投資客哄抬的價格嗎?要買也是等建好了再說,
至少看的到房子,誰知道是不是建商要落跑了,所以要趕快脫手
2.投資客會被扣所得稅,誰要賣?當然等建好了再賣,這時就不被所得稅給綁住,或是賣差不多價錢
不被扣很多稅
政府執行力不好我相信...但國稅局的執行力...有人會懷疑嗎 討錢功力超強的 像我就被催補稅好幾次了
...(恕刪)

您大概沒有看過預售屋用搶的這種景況吧!? 很誇張是吧? 雖然您無法理解, 但卻是預售市場的實情...
因為投資客只要花小小的錢, 定下好方位樓層, "搶占茅坑不拉屎", 然後可以坐地起價, 這道理不難懂吧?
(不然您看市面上演唱會/舞台劇/車票...的黃牛票市場是怎麼來的?...都課稅了嗎?)
至於會不會課所得稅, 您就別太恭維咱的國稅局了, 如果真有心查逃漏稅, 今天的預售屋市場不會這麼亂,
咱們小蝦米或許會被抓, 真正的大魚呢(人家可是有方法來規避的), 底下新聞您參考(免得說我無的放矢):
---------------------------------
立委爆「雄哥」炒房 一年買賣18筆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何醒邦/台北報導】 2011.03.09 08:11 am
: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昨天表示,一名從事裝潢業的民眾向她陳情,揭發不動產投資大戶黃文雄的炒樓內幕,
指黃利用人頭戶、良好的金融關係,搭低利率便車,十三個月內淨賺五千萬元。
:
羅淑蕾出示檢舉資料,指黃文雄在台北大安、松山、信義地段炒樓,購買廿坪至四十五坪的公寓或電梯大樓,利用人頭戶在二○○七年四月起至二○○八年五月,在十三個月內完成十八筆買賣,淨賺五千萬元。

羅淑蕾歸納投資客黃文雄炒樓三部曲:第一,利用人頭戶購屋,避免被國稅局釘上;第二,透過管道向銀行疏通,成功幫人頭戶拿到八、九成以上的房貸款,甚至不用自備款全額貸款;第三,購屋後,立即請人裝潢,再高價脫手。羅淑蕾說,在十八筆成功的交易中,有多筆在買來不到一個月就轉手賣出。

羅淑蕾表示,這名從事裝潢的民眾勇氣可嘉,前年就向國稅局檢舉,並提供黃文雄利用人頭戶買賣交易的資料,但國稅局以「無法掌握投資客實際交易」為由,沒認真稽查,這位民眾才轉向立委檢舉。
---------------------------------
*** "但國稅局以「無法掌握投資客實際交易」為由,沒認真稽查,這位民眾才轉向立委檢舉。"***

底下再加一則新聞, 就可以知道咱官員的執行力如何, 為啥一般老百姓會不看好啦:
---------------------------------
財部:炒作預售屋 查7年稅
2011-04-08 中國時報 【羅融/台北報導】
:
俗稱「奢侈稅」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草案日前在立法院初審過關,但未納入預售屋,李述德昨天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不同的病要用不同的藥來醫,預售屋是權利移轉的買賣行為,與成屋的買賣不同,且已透過相關所得稅法開徵,國稅局也自民國九十八年往回查,已追出三年共一百多件的逃漏稅案,共徵得三億多元的稅收,因此,開徵奢侈稅並無納入預售屋的必要。
---------------------------------
*** "已追出三年共一百多件的逃漏稅案" *** 如果預售屋市場, 三年逃漏稅才一百多件, 真可謂"世界大同"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