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政府是否該停止優惠房貸_銀行是否該取消寬限期?

小野 ~ wrote:
根據我銀行的朋友說他們在放款給一般人或是投資客時,給的利率也是不一樣的,甚至會合約上會寫,寬限期內禁止還本金或是轉讓房屋,不然得另外罰一筆錢。
這只是一間銀行的作法,當然其他銀行怎麼做,或是投資客跟銀行的關係好,這又另當別論了!!


如果底下這篇專訪內容屬實,現在銀行放款給投資客的條件甚至比自用者還要優惠,那就真的是太離譜了。

其實銀行可以分得出來投資客和自住者。只要在貸款合約裡面約定房屋只能登記為自用住宅、貸款者名下不得有其他「非自用」住宅,銀行每年檢查房屋稅單確定仍登記為自用住宅,就可以排除很多投資客。

問題在於金管會願不願意做。現在銀行承做房屋貸款不分自用和投資,所以投資客有機會取得條件更優惠的房屋貸款。如果金管會要求銀行針對自用和投資不同用途,設計不同的房屋貸款,才有法律基礎要求銀行對投資客降低貸款成數並提高利率。



------------------------------------

彭培業:打壓投資客 談何容易
2010/03/27
【經濟日報╱文/彭培業】

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

前陣子行政院長吳敦義在立院備詢時說,房地產不能一棍通打,因為全台房屋自有率高達八成以上,若硬打房價,全台八成以上民眾的房價都會縮水。

對這一句話我有不一樣的看法,八成以上民眾並非全集中在近幾年買,也不全然都買到高點,買到高房價的也僅限於北市都會區,唯一認同的就是房地產應選擇性的信用管制。

今年初,國有地標售頻創新高,吳揆在輿論壓力下停售國有地,緊接著天母聖道兒童之家1,715坪土地,以每坪409萬元破區域行情新高標出;法拍市場在台北市忠孝東路SOGO商圈拍出每坪91.5萬元的天價,以及信義計畫區對面的勤工國宅創下每坪70萬元交易紀錄。其實房價亂竄的只有北市中心及捷運沿線,中南部許多區域房價幾乎文風不動。

對特定區域房價暴漲,坦白說要壓抑非常不容易,只能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所謂選擇就是選擇「人」、「區域」來管制;換言之,就是針對投資客及房價飆漲特別快的區域管制。我晚上開車返家途中經過大安區一些路段,尤其是新蓋的豪宅,點燈率都出奇的低,有些建案交屋都半年以上,點燈率不到五盞,只能說台灣有錢人真多。

為了暸解這些豪宅的主人,是否如傳言中有錢多到現金買房無需貸款,台灣房屋研究中心協助調查後發現並非如此,仍有七成以上的豪宅主人貸款買房,只有三成以現金購入。其實,有錢人的思維,還是會將現金投資到其他高報酬的金融衍生商品,而房貸利率低,不借白不借。

目前國內銀行放貸的邏輯是,鐵飯碗的公教人員工作穩定,收入高的醫師、百大企業員工,給予高成數貸款、超低利率優惠;一般民眾則給予低成數貸款、較高的房貸利率。而有錢人只競逐市中心,一般人大都買在邊陲地帶,市中心房價靠有錢人支撐,因此房價要修正實在很困難。

三年前,北市房價大約是高雄市的三倍;三年後北高房價差距拉大到五倍,追根究柢就是,北市住宅需求供給量最短缺,供給少於需求7.4萬戶,加上北市的投資需求也最高,才會出現豪宅、新大樓交屋後點燈率超低的情況。

最近聽到一位金融業朋友轉述投資客的心聲,投資客期待政府打壓房價,市場才會倒出好貨。我問:「銀行不是要打壓投資客,投資客不擔心貸不到錢?」這位朋友說,銀行房貸競爭激烈,給投資客的利率比一般自住民眾低,有些投資客還可談到兩年內解約,無須違約金。

投資客和銀行放貸部門主管多年建立的關係,早已盤根錯節,政府希望透過選擇性信用管制以打壓房價,執行上相當困難。只能怪多年來的低利環境,將投資客養得又肥又壯,政府要打擊投資客,談何容易!


(作者是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
http://phecda.blogspot.com
小弟之前從事相關行業..
心得是:
自住者比較不要求寬限期.甚至還提前還款
投資客一定要寬限!而且越長越好~貸款成數越高越好..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怒濤爆裂 wrote:
小弟之前從事相關行業...(恕刪)


大家都知道~~投資客追求的就是"高度財務自由"(換句話說~~就是高度財務槓桿運用!)
當然要求貸款寬限期越長...貸款成數越高...這樣才能運用"低自備" & "高單價"的投資標的, 進而在最少利息+本金支出(寬限期內), 轉手獲利, 才能成為投資客。

除了大環境的推升, 造成房產價格(炒作 or 上揚)的因素之外, 不斷的轉手交易, 更是讓房地產價格推升的元兇之一, 也因此, 個人才會主張應該針對此種"買空賣空"的交易行為課征"交易稅"~~讓房屋回歸居住的目的, 而不是在低利率環境下可以"套利"的財務工具。

世界上很多在金融海嘯期間發生財務危機的國家(區域)~~包括美國(尤其是加州)& 英國,...除了本身就業人口(失業人口)問題之外, 另外一個主因也是房產價格被市場"高估"而產生泡沫...
這在非純然"資本主義"的國家, 是可以透過制度改善而避免"泡沫化"危機的, 這也是有些大大表示對岸在"打房"房面的作為值得效法之處!

抑制房產過熱, 並不是抑制"商業行為"~~而是為了消弭因為"投機行為"而產生的社會風險。

不過, 依照美國這次通過的健保法律改革, 開始產生"劫富濟貧"的大美國主義, 這也是個人主張在社會公義的前提下務必開徵"豪宅稅"的想法。至於, 對於豪宅稅的稽徵權在於中央or地方, 根本不是重點, 而是如何健全交易資訊, 確認被稽徵物(豪宅)所在是屬於該地區的價格前20%, 就應當課征。
當然, 台灣是熱愛選舉的國家, 再五都即將面臨選舉的時刻, 政客通常不願得罪"利益團體"; 而都會區的土地稀有, 造成"地以稀為貴"而炒作房地價的既得利益者, 相對不少, 這也是政客不願開罪而暫緩的主因!!

升斗小民, 也只好運用最微薄, 但是也最有效的工具對不願改革的政客教訓, 那也就是選票!!~~無奈的發聲工具!!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