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公營行庫開始打壓投資客..

chinyihli wrote:
台北縣市超過8000...(恕刪)


很奇怪的定義法
沒人發現嗎?
竟然是用總價在定義是不是豪宅!
房子愈大樓愈高,價格自然愈多!

小弟淺見是不是該以每坪的單價來定義比較好?

calvinshiu wrote:
這公司將價格拉到100萬/坪時,你一定要買單??他有權利賣...你有權利決定是否要買...(恕刪)

是沒人要買阿 不然台北的成交筆數 不會下降
而進一步達成哄抬價格的目的
畢竟 像是壽險公司 或者是 屯地者 它未必短期需要賣地
(所以大陸控制的方式有一種是說兩年沒開發就要收回地的使用權)
它只要能把地產價值炒高
再藉由跟銀行貸款方式(土地價格拱高後 它能貸款的成數不變 可是總額就增加了)
(所以大陸控制的方式有一種是需要在半年內,這土地需付清貸款)
取得它的營運資金
這並非是市場價格 反而是種扭曲的價格
因為 一般銀行如果收到這樣的土地越多
到時候 一旦崩價 會導致壞帳的產生(銀行取得的是抵押的土地)

況且 那些標售的土地都是小坪數的
拱高小坪數土地 等於利用槓桿把土地價格往上提高的最好方式
如果真的要看一個區域的土地 或者是房產價值
應該是政府鼓勵大坪數 的區域開發
畢竟 大坪數的土地 會使那些公司現金面緊縮

講真的
我並不認為某些新聞講的 那些買房的人都是滿手現金買房
畢竟 真的有錢人 金錢的槓桿用的更深
一塊錢當十塊錢用的人才是有錢人
而一塊錢當一塊錢用的人 是一般的可憐房貸族....
另外 提供一個英國開發土地的方法
英國 倫敦也是沒啥大面積的土地案可以開發
可是 它的政府標售土地是採配套
也就是說建商 不會只取得一塊精華區土地
而是 如果它取得一塊精華區土地 它就會被一起要求取得另一塊郊區的土地
建商不是不能夠蓋豪宅
而是 它蓋豪宅外 也必須蓋一塊平價住宅
這樣的話 雖然政府沒有國宅
卻能夠有效的使房價不至於飆升

看到電視某些名嘴一直講啥 資金氾濫 市場機制...
講真的 那離真的所謂的資本主義市場 還差很多
資本主義 雖然資本為大
可是另一方面就是資訊公開
不然 莊家永遠都知道閒家的牌
怎麼算是個公平的市場勒?!
話題已經越拉越遠了.......基本上這算是超貸....銀行的鑑價不應該超過土地應有的價值...說到底....就直接問吧.....這一兩年來有買房的人請舉手......順便公佈一下自己的買入價格.....直接投票吧.....
我去年3,4月買的....在新莊捷運總站附近
是否願意公佈買入價格:否
dgame wrote:
再藉由跟銀行貸款方式(土地價格拱高後 它能貸款的成數不變 可是總額就增加了)
(所以大陸控制的方式有一種是需要在半年內,這土地需付清貸款)
取得它的營運資金
這並非是市場價格 反而是種扭曲的價格
因為 一般銀行如果收到這樣的土地越多
到時候 一旦崩價 會導致壞帳的產生(銀行取得的是抵押的土地)
calvinshiu wrote:
基本上這算是超貸....銀行的鑑價不應該超過土地應有的價值....(恕刪)

鑑價 如果照您所謂的"市場機制" 那就會變成最後那些建商 或者是 保險業者標到的價格
當投資客不斷進去下 這價值不斷疊高
銀行的鑑價就會變高

可是當投資者出場時 或者是那土地沒有那個價值
銀行就慘了 這在台灣表示 全民的稅金也慘了

您不願公告買的價格
可是 您繳稅時候就已經給政府這樣的資訊了
這樣的資訊 在某種程度來說 政府可以公佈
(公佈的方法並非是將數字公佈,像是某些國家是使用級距公佈的方式
ex, 每一萬or 十萬/坪 為一個級距 來公佈當地的房價)
這樣也不至於會讓個人財產曝光
卻可以使的土地取得不至於被少數人所炒作
坦白說我不懂你的意思....假設今天財團或建商標了一筆土地....假設他標100億....那就得給政府100億....但是拿去銀行貸款,也貸不到100億啊....另外他要出場....也要有人接手.....接手的價格如果小於100億....而貸款是7成,銀行還是要拿回銀行的70億不是嗎??這樣才不會有人出非常離譜的價格買地啊.........
繳稅不都是按公告地價繳嗎??其實我重點是....房價透明化與炒作是兩回事.....但是透明化可以降低某些人被當凱子敲我是同意的.....但是,透明化又需要每個買賣雙方願意公佈不是嗎??所以,我就問....已經買房的人願不願意公佈呢??
dgame wrote:
鑑價 如果照您所謂的"市場機制" 那就會變成最後那些建商 或者是 保險業者標到的價格
當投資客不斷進去下 這價值不斷疊高
銀行的鑑價就會變高

可是當投資者出場時 或者是那土地沒有那個價值
銀行就慘了 這在台灣表示 全民的稅金也慘了

您不願公告買的價格
可是 您繳稅時候就已經給政府這樣的資訊了
這樣的資訊 在某種程度來說 政府可以公佈
(公佈的方法並非是將數字公佈,像是某些國家是使用級距公佈的方式
ex, 每一萬or 十萬/坪 為一個級距 來公佈當地的房價)
這樣也不至於會讓個人財產曝光
卻可以使的土地取得不至於被少數人所炒作
calvinshiu wrote:
假設今天財團或建商標了一筆土地....假設他標100億....那就得給政府100億....但是拿去銀行貸款,也貸不到100億啊....另外他要出場....也要有人接手..(恕刪)

這樣講好了 當一個業者要買那小坪數的地時
它有的絕不是單單那塊地
它有的很可能是同區 滿大坪數的相同 或者是相似的物件

舉例來說 要是政府要賣50 坪的一塊地
那個來標的建商或者是保險業者 有的是5000 坪 或者是更大的地 在相同的區域
50 坪的地 假設本來附近的價格是10 萬
它標100 萬,可以讓它附近的5000 坪地 帳面價格也提升到100 萬
這樣 它可以跟原先貸款的銀行講 我的地真的價格是100x5000 萬
你要擴張我的信用額度 如果不擴張 我就轉往那些肯擴張的銀行貸款
或者是 用那價格去貸類似二胎
(也就是 同一塊地貸款如果已經貸了一定額度 可是有銀行認為那地還有更多的價值
可以讓它以 債權第二順序人的位置去貸款)
這樣 它只要能夠貸款超過50x100 萬 都算賺到
這是個翹翹板 用5000 萬 可以產生100 倍的槓桿
前提是 土地只會往上 不會往下

可是 一旦土地往下
或者是 銀行緊縮額度勒?
就會導致 該業者必須出售土地以求現金
這樣該區域的土地價格會下降更快
這就是所謂崩跌

這樣的事件有沒有發生
有! 美國的房地美 房利美 就是因為這樣導致慘虧
最後由全民來負擔這種炒作的結果

不過 真的是有點偏了
我只是想表示 資訊透明才有所謂市場機制
而市場透明不表示 個人的財產也會跟著透明
因為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
calvinshiu wrote:
但是HaHaSue又說....房價透明化...不能使房價降低啊....因為香港、英國的房價依然十分昂貴......另外,建商的價格你只要多去談幾次就會有個底....跟投資客的價格差距很大.....所以,新房子就要跟建商買......買房子一定不能急,多談談幾家....你就會對要買的區塊價格有個底.....所以我才認為這不是房價高漲的主因,但是透明化可以做...這樣以後看房的人可以不用那麼累...一間一間談.....但話說回來....都有人貸款時會以低報高.....你就能確定看到的資料是真的嗎??所以還是勤勞一點......多看多做功課.............
...(恕刪)



謝謝樓上的版友幫忙解釋

關於貸款會以低報高之類的事情

您大概不瞭解房價透明化的理由在哪

您真的以為房價透明化是單純為了回歸市場機制?

想想看

房價透明化一定是由政府機關介入並公開整體價格資訊

所以政府藉由房價透明化之便,可以順便把所有跟不動產有關的稅捐全數跟市價掛鉤

現在的房屋交易稅都是用土地公告現值計算的,現行土地公告現值跟市價落差極大,這就是為什麼投資客在台灣炒地皮成本很低的非常重要原因

偏偏政府又一直沒有房價記錄的機制,所以無法讓土地漲價的成果完全實現到稅收的增加上,對國家財政有很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助長投機

所以您說的貸款以低報高之事,姑且不論貸款怎樣,假設你為了少繳稅而故意把報給政府的成交價報低,那這是『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要負刑事責任的。如果你為了投資轉賣、敲盤子而故意把成交價報高,那你不但要多繳稅,還要順便被檢察官起訴一下這樣

我有推薦您去看這幾天經建會主委的房市改革建言,如果他說的都能夠做到,以上這些事情未必不會發生

現在政府很缺錢的

小老百姓已經榨不出汁來了,不趁機海削一下投資客怎麼行?

當然誠實報成交價給政府,並不等於把房價透明出來給大家看

不過房價透明真的可以讓台灣不動產的市場機制確實運作

美國是個資本主義國家,房價就很好查阿,也沒人說這樣侵犯隱私權

不然你以為前總統土城王的女兒是怎樣被人家知道曾經在美國買賣過房屋的?連多少錢都查得到哩....如果陳小姐覺得自己隱私權被侵犯,歡迎她跨海告美國政府。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用人頭戶方面,我也有想過
不過投資的人會把這麼多錢放
到朋友的名字上? 應該很難,
又或者放在自己家人身上?
不見得家人會讓他放喔
萬一房價崩崩樂的話,那
不就害到他家人了
HaHaSue wrote:
美國、英國、香港都有...(恕刪)


動作只會越來越猛,後面好幾套劇本都寫好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