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戶數少,所以一般沒注意,是看不到大大的廣告.
因為戶數少,地坪不大,所以極有可能座落於不錯地段而不為人知.往往沒多久就清空了.
還有個好處,房價有撐,因為自住率高,空屋很少,少了投資客競相抛售的比價效應(向下).
有傳統公寓單純的好處,也有現代電梯大樓的管理安全便利性.
唯一比較不利只有管理費分攤較高,但這也不是不能談.只要管委會集合法定2/3以上住戶共同決議調降管理費及討論出合理的實際運作方式.也是相當有彈性的.(人少當然好談)保全薪水是最主要支出,所以一二三班制的成本就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其它公設定期清潔,電梯保養,機械停車位保養,大樓外觀清潔,零碎維護費,公共水電費,垃圾清運...等,其實所費不多.其它公設冷氣不開,噴水池不用,也不可能有什麼SPA,游泳池等高昂公設維護.現住大樓一開始繳交較高額管理費,等到建商撥款加上公積金累積到足夠換新整部電梯時,大家決議暫時調降管理費.
但是,缺點就是
管理費相對多
電梯維修或是更換時
需要負擔較多費用
車位
大都是機械式,且有限制車子大小
出入較不方便,相信機械式車位的缺點
上班時會很不方便,
個人認為,要買這種建案,
都是看上它的公設低,戶數少單純
但相對的有些問題會產生
個人還是建議看一些100戶以下的
社區會比較划算,
因為大多數這種社區也是雙併
的華廈,跟你現在看的這種建案
差不多,因為社區進去之後
也是兩戶共用1部電梯,
這跟你現在遇到的案子一樣
但是戶數比較多,可以分擔管理費用
小弟剛開始看屋時,也是跟你一樣,
很喜歡這種建案,但是小弟需求是
約40坪的產品,如果是以這種案子來看,
每坪管理費一開始我看也要100/坪
這樣每個月至少要繳4000+車位清潔費,公用電費..等等
這樣也好像在租套房一樣,不是很划算
但是這種中型社區大都是在50/坪(北縣)
這樣一來就只剩下一半,且又有管理員,
車位是坡平,但是又不少單純的條件,
因為,都是獨立的一棟,一層兩戶,
你可以考慮這類型的社區,
不過最後沒考慮購買的原因有
1.公設比並沒有真的比較少...攤下來才發現公設竟然也有26%
內部設施一個都沒有,連大廳都只有5坪大小超沒feel的
2.因基地太小,地下車位連迴轉道都塞不進去
採用機械式的,除了容易故障上下班塞車外,車位的管理費一個月要八百塊
(顏炳立有說機械車位=殘障)
因為戶數少,所以一般沒注意,是看不到大大的廣告.
因為戶數少,地坪不大,所以極有可能座落於不錯地段而不為人知.往往沒多久就清空了.
還有個好處,房價有撐,因為自住率高,空屋很少,少了投資客競相抛售的比價效應(向下).
有傳統公寓單純的好處,也有現代電梯大樓的管理安全便利性.
>這是我當初的考量點 但除非在南港 內湖其實本來就有撐 勿須考量此一問題
房市還沒進入法拍的階段
唯一比較不利只有管理費分攤較高,但這也不是不能談.只要管委會集合法定2/3以上住戶共同決議調降管理費及討論出合理的實際運作方式.也是相當有彈性的.(人少當然好談)保全薪水是最主要支出,所以一二三班制的成本就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其它公設定期清潔,電梯保養,機械停車位保養,大樓外觀清潔,零碎維護費,公共水電費,垃圾清運...等,其實所費不多.其它公設冷氣不開,噴水池不用,也不可能有什麼SPA,游泳池等高昂公設維護.現住大樓一開始繳交較高額管理費,等到建商撥款加上公積金累積到足夠換新整部電梯時,大家決議暫時調降管理費.
>好談 不見得 我當初還跑法院 很多人有錯誤的觀念
人多就嘴雜 但人少只要少數的利益交換 就可以控制半數的票數 這就是民主的問題
我家現任主委努力的結果 一周七天一天十四小時 三天都半天打掃 加車位機電維修和日常支出
這樣平均一家要付4000元 花木和水塔等還沒著落
其實多數的錢就用在保全 完全是@!#$
>要買這種產品 最好等管委會成立運作正常 否則被控制 比大社區還難打破
且管委會和住戶不迷信保全和收信 換言之無保全的才可以
打掃一年請清潔公司整理過年 然後每個月四次
離郵局近收掛號信一樣方便 自己丟垃圾 缺一千萬別買
>說千載難逢的 有幾個實際住過
我一一說明
管委會人多嘴雜 但人少 我估計只要掌握六七票就胡作非為了
保全除收信外 大概只有八卦的功能 但薪水足夠每戶一季配發一支狼犬
打掃其實梯聽又不是廁所 一星期一次就很乾淨了 自己家都沒每天掃
有人收掛號信 郵局就幾百公尺 星期六買早餐去拿就好 真有那麼重要
千萬不要集中垃圾 每個人都說自己多高尚 垃圾一定亂丟 還有小強和螞蟻
至於花木 機械停車位 根本是和自己過不去
如果您買的物件 剛好管委會正派 無保全 一星期打掃一次 掛號信和垃圾自理
沒有沒用的花木 機械停車位 和坡道車位 那快點去買
這種物件 您不買告訴我一下 我想去看看
>最後 我覺得 格局相同或買最小格局 而大約六十戶的為最佳選擇
再少 要嗎賭運氣 要嗎就要等人脫手 但真的OK 肯定價格翻幾翻
不過我們更少戶~
我們7樓雙拼共13戶~
一樓是2戶打通成1戶當店面~
公設比21%~
缺點及我們的做法:
1、沒有美美漂亮的門廳及休閒公設~
→相對地,也沒有高得嚇死人的公設及管理費用~
2、沒有管理員,安全性沒有現在的社區大樓高,掛號信件收取不易~
→只能透過社區自行管制,我們是入口兩道門及只能坐電梯到各自樓層的管制~
但因為戶數很少,鄰居都互相認識,陌生人在大樓內走動大家都會主動去詢問關心~
信件的部份較無解,我都是直接寄到公司啦~
3、垃圾清潔不便,需自行處理~
→公費購買垃圾桶,並請清潔媽媽每天來打掃電梯間及倒垃圾~
請清潔媽媽其實不貴啦~我們這樣一個月也才1000元大家攤~
4、什麼事都得自己來,舉凡換公共梯間的灯管等~
→其實也不常壌,用不著特地請管理員來做這些事,因為我們也沒有太多的公用空間啦~~哈~~
5、一定是機械式停車位~
→這我只能說習慣就好~畢竟寸土寸金~戶數不多,地自然不大~
但我們建商有規定一戶一車位,所以管理費也是大家都要繳~
不過建商當初有多設五個停車位,基於住戶安全考量所以是絕不外租~
因此現在就是給我們12戶當來賓車位在用~超開心的~朋友來不怕沒位置停車~
其實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啦~
第一,買的時候一定比較便宜啦~
沒有美麗豪華的大廳和帥氣的管理員嘛~
不過也因為戶數少、單純~所以自住的多~
鄰居間的感情較緊密~
大家也不會有不繳管理費的情形~
畢竟要長久住這,人又不多~
大家也不會想不合群被大家嫌吧~
但相對地,也無法向別人炫耀新家有多豪華氣派囉~
看個人的想法啦~
對了~建商當然要提撥管理基金啊~
有管理會就要有嘛~
只是戶數少~大家當官的機率很高耶~
12戶有一半都有頭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