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房價的未來 ? ~

nemp wrote:
我喜歡用國產車的銷售...(恕刪)


我就說現在台北縣市絕大多數的房子都是TOYOTA的車賣賓士價...

等等又有人進來說買不起是你不夠努力...
老實說我買得起也不會傻傻的拿買賓士的錢去買台TOYOTA...
何況手上還有一台中古的福斯T4.

新三民主義:鄉民,公民,庶民
~ 410 ~ 抱怨高房價或是自己的所得太低之前,先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 !! ( 0713 )

今天自己在家裡使用了三年多的 Acer 筆電無法開機 , 原本想換一台入門的新機 , 但是後來發現原來是電源供應器故障 , 在拍賣網上搜尋到一家可以自取的賣家 , 300 元就買到替換的新品.

回到公司後在網路上看到一位網友發文 , 提到他花了近 4 萬元把他才使用了一年的 HP 筆電給更新了 , 相較於我的筆電用了 3 年多還不想淘汰 , 就算是新品的預算也不會超過 2 萬元.

這一次的旅遊在途中有看到一位年輕人 , 攜帶一組很高檔的長鏡頭數位相機 , 市價相信超過新台幣 五萬元以上 , 而我手上用的 Sony 的入門小相機 , 要價
只要4,600 元整.

常常在西餐廳看到年輕的情侶點的都是價昂的牛排全餐 , 但是我跟我一位從事房地產投資的朋友都只會點經濟且實惠的商業午餐 , 同樣的用餐環境以及附餐 , 但是價格往往有 2 倍以上的差距.

這幾天觀察了 台北市捷運延線的新成屋 , 成交的價格最少要每坪 40 萬以上 , 所以如果我現在要買我在 93 年所購置的房子 , 相同的條件加上車位以及傢俱的話最少要有 1400 萬的預算 , 相較於當初的價位 ( 640 萬左右 ) , 價差真的很可觀.

現在 台北都會區的新屋房價真的很離譜 , 但是當年輕人在抱怨自己的所得追不上房價的同時 , 是否也應該省思自己的消費習慣 , 是否有調整的必要 ?

因為如果自己不願意長期的在消費的支出上多予節制 , 及早累積籌碼為購屋做好準備 , 那當下一波房價的低點浮現的時候 , 如何會有足夠的自備款為自己以及家人置產 ?

西洋有一句諺語說的很好 ..

“ 我變的成熟了 , 因為我懂得自責 !! “
新台幣五萬以上的相機很多年輕人都是租的 用來把妹的 跟上高級餐廳用餐一樣 人長到一定年紀 先入為主是很自然的事 似乎也要學習 提醒自己 用平和淡定的心態 傾聽不同的聲音 以寛廣的胸襟 接納異己 學習新知 享受他人善意的分享 要了解 沒有天天過年的
當再怎麼節儉還是追不上房價時
年輕人寧可追求小確幸
這是麻醉自己對現實感到無力的手段
很簡單的道理
大環境就是這麼糟
不要再怪年輕人不長進不爭氣了
父執輩剛出社會含加班28K
當時透天房價120W
40年後的今天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含加班也是28K(甚至更少)
房價漲了5倍不止
這叫年輕人如何有「希望感」?
當世代掠奪已成事實
老人家還在數落年輕人
豈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LeoTaipei wrote:
但是當年輕人在抱怨自己的所得追不上房價的同時 , 是否也應該省思自己的消費習慣 , 是否有調整的必要 ?...(恕刪)

LeoTaipei wrote:
~ 410 ~ 抱怨高房價或是自己的所得太低之前,先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 !! ( 0713 )...(恕刪)


有時看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也真是想抱怨
但是就算他別這麼浪費
一年可以多省下 20萬好了
對於房價根本是九牛一毛

我不會選擇這樣的消費
但我尊重也能體會他們的想法

又再者 沒有他們這樣的消費力道支撐
現在 經濟可能更差
別倚老賣老了
真的
當沒有人要花錢
就會變成像日本一樣的通縮
更慘
空空空看空 wrote:
沒有他們這樣的消費力道支撐
現在 經濟可能更差...(恕刪)
乾脆說22k也可以買房阿,
只要一整年都不吃不喝,
當乞丐住路邊,
甚麼都不要做,
一年至少有26.4萬來講房貸,
可以去貸款30年買792.2萬的房子

支持大家薪水全拿去買房,大家說好不好
Bazooke wrote:
乾脆說22k也可以買...(恕刪)

你忘了利息 稅金也要付
一個人對錢的看法會影響其自己甚或家人的一生 !!

昨天在郵局 , 聽到一位中年婦人對郵局的櫃檯講說 , 她不對金錢感
興趣 , 錢只要夠用就好了 , 不需要去追求高檔奢華的享受 ..

櫃員半開玩笑地講 , 她自己很需要賺錢養家 , 維持家計.

就好像很多人生的重要議題 , 像是面對挫折 , 感情 , 教養等等問題 ,
都是要在我們離開學校後自己慢慢去體會 , 面對的.

而其中人對金錢的看法 , 就會有很大的程度影響我們的一生 , 甚或是
自己的家人以及下一個世代.

我個人就認為 , 人的一生有 5 樣東西比錢更重要 , 在生活上如果考量這些
事情與 '錢' 出現衝突的話 , 就應該盡可能的縮減對金錢層面的考量.

那就是 , 智慧 , 健康 , 與家人的關係 , 時間 , 以及 尊嚴.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把精力花在想賺錢上面 , 但是我認為 , 累積見識
, 經驗以及對事情的決斷力 , 遠比累積財富還要重要 , 因為人生會有
很多的關卡是用錢無法解決的 , 但是智慧的存在與否是卻往往是解題的
關鍵.

像是最近鬧得很大的 台灣藝人之子在 美國因為開玩笑過火 , 演變為
危害校區安全的事件 , 問題就在於家長對於西方社會的價值觀並不了解 ,
讓小孩一直無法用正確的態度融入陌生的環境 , 才會讓同學心生戒懼 ,
才會當小孩失控的出現言語的暴力時 , 被校方嚴厲的處理.

而出事後又大張旗鼓的要花大錢請 2 個大牌的律師打官司 , 更是把問題渲染
得更難以收拾.

我自己就常常無法理解 , 為何家長要用盡一切方法把子女送到國外念書 ,
家長自己本身真的很了解西方的文化跟價值觀嗎 ?

如果自己都不瞭解 美國 , 那把心智還未成熟的小孩送到遙遠的國度受教育
. 自己生活 , 自己去適應新世界 , 好嗎 ?

昨天晚餐去吃了一家牛肉麵的老攤 , 老闆是五年級生 , 眼睛一直盯著桌上
的手機追劇 , 我們坐下來後還在決定要點的餐點時 , 在隔壁攤幫忙的年輕兒子
就走過來子指責他老爸為何沒有積極地招呼客人.

還有也聽到相同年紀的人提到 , 自己需要照顧年老的父親 , 兄弟又因為
連自己生活都很拮据 , 當然無法分擔照顧長輩的工作 , 所有的責任都落在
自己肩上.

自己的事業又因為體力已經漸流失 , 難以持續 , 辛苦拉拔大的兒子又因為
高學歷 , 有自己的想法 , 都不願意接續家中的事業.

等於一個人要照顧包含自己的三個世代 , 對生活充滿無奈.

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 , 資訊爆炸 , 新思維隨時都會出現以及更替的年代 ,
所以累積金錢也必需同步的增長智能 , 才能應對 , 以重要性而言 , 智慧
的價值遠高於財富的規模.

前一陣子在泡湯的時候 , 聽到一群上了年紀的老人在談他花了 15 萬到北歐
旅遊 , 炫耀之餘 , 當然也鼓吹別人一定要去走走 ..

但是有人問說 , 北歐國家有沒有農業時 , 這位先生想了一下 , 就隨口說
當地都是冰天雪地 , 經濟都是靠觀光的收入 , 沒有農業云云.

其實他完全講錯了 , 北歐的農畜業都很發達 , 用溫室栽培蔬果其實比熱帶
國家還有競爭力 , 因為不需要使用太多的農藥來殺蟲害.

最近幾年很常在各個場合聽到別人在聊出國旅遊 , 好像這一生就一定要去
越多的國家 , 人生就活的比別人更精彩.

但是我的思維是 , 就算我們身處在全世界最美的景緻前面 , 我們所保留下
來的也只是一場體驗而已 , 對我們的見識與判斷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相對的是 , 當你手上看的是一本質量皆是世界等級的外文雜誌 , 你所經歷
的習知卻可能與全世界第一流的經營者或是領導完全的相同.

換言之 , 我們應該把時間用來閱聽真正有用的國際新知 , 而不是虛擲
在旅遊上面 , 對我們生命的向上才會有更多的幫助.

幾天前看到一位網友分享一個理財的經驗 , 就是把自己一間房子向銀行貸款
台幣 3,000 萬 , 全數兌換成美金 , 買 美國的公債.

這樣的安排 , 在現在的時間點看起來是很安穩的佈置 , 但是如果把時間拉
長來看的話 , 其實風險很高.

問題就在於他所擁有的房地產 , 現在的不動產投報率其實就等同於銀行核貸
的利率, 那就是 1.8 % 的年報酬率.

轉個方向來看 , 3,000 萬的房子 , 就需要每個月 45,000 的消耗 , 在現在
這個時間點對收入優渥的家庭還算在可付擔的範圍.

但是如果利率調升到 3 % 的話 , 就有很大的不同 , 不僅借款的利息要調高 ,
房地產的價格也會下跌 , 加上連動匯率 , 債卷的風險 , 其潛藏的風險不可
謂不大.

30 年前 , 台灣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國家富裕了 , 漸漸不再願意多付出勞力或是
犧牲自己的假日來賺更多的錢 , 慢慢的 , 來台的投資減少了 , 假期變多了
, 勞工懂得跟雇主計較了 , 產業以及比較積極的人也離開 台灣到國外發展.

而現在的 中國大陸 , 也發生相同的現象 , 只是他們轉變的更會快速 , 更
讓人措手不及 , 也更凸顯累積智能 , 面對變局的重要性.
生命中最重要的投資.

最近幾年常常會聽到周遭的人談話的內容多跟 ' 投資 ' 或是收入有關.

像是很認真的討論 , 自己退休後的勞保年金可以領多少 , 到海外去投資房地產
, 基金 , 存股 , 買房出租 , 等等 ..

但是所有的努力或是期待 , 都是專注在如何增加資產 , 讓自己的財務更健全 , 也就
是說 , 大部分的人都會直覺的認為 , 自己只要有足夠的錢 , 那生活就無慮了 ..

而最近也看到不少的人在網路留言 , 提到自己年紀也大了 , 經過多年的努力經營 ,
收入以及財務的累積也很優秀 , 個性也修練得很好 , 就是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對象 ,
不是一直被喜歡的對象拒絕 , 或是交往幾年後的對象會忽然拒絕再聯絡 , 又回到
單身的窘況.

我就知道一位顏值很高的單親媽媽 , 租屋的屋主就對她很有好感 , 曾經把大筆的錢
擺在她前面 , 希望她代為保管 , 後來也提議要用三千萬來保障她的未來 ..

經過多次的拒絕後 , 他還會偶而到她工作的地方探望 , 但都會被直接地迴避掉.

擁有財務的優勢 , 衣食無慮 , 只是生存條件的基本門檻 , 生命的延續還有更重要的
其他因素 , 光靠金錢其實是不足夠的 ..

條件好的人 , 自己就會有基本的能力在社會中生存的很好 , 有錢的對象早就見多了
, 不足為奇 , 她們期待能託付終生的對象 , 絕不會只是有錢而已.

幾天前看到國外研究機構的一篇報導 , 提到如果把相同的資金用來理財投資 , 相較
於用來追求更高的學歷 , 長期的回報率還是後者來的更好.

但是我個人認為 , 一個人對自己的見識以及智慧的用心以及投資 , 對其本身所能
獲得的利益 , 其實是遠大於金錢的報酬的 ..

因為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做決定 , 而每一個大大小小的選擇 , 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現在
以及未來 , 影響到周遭的人對你的態度 , 累積或是耗損你的資產 , 讓你的伴侶更愛
或是疏離你 ..

昨天在捷運上聽到一位先生談到他幫長輩投資股票 ..

提到所買的標的是 台灣高鐵 , 但是我腦海馬上浮現的是 , 全球已開發國家鐵路部門
都虧損累累 , 像是法國的新總統要砍他們鐵道部門的福利 , 馬上就引來工會罷工的
對抗 , 而且我看過一份報告提到 , 高鐵要超過 500 公里以上的長度 , 才會有足夠的
經濟效益.

所以以投資的角度來看的話 , 台灣高鐵實在很不理想 ..

我看好的是 台哥大 , 因為 5G 即將來臨 , 我們會更依賴數位通訊的服務 , 未來可能
要幫寵物申請一個門號 , 才能掌握牠們的位置 , 也要幫汽車辦一個門號 , 才能運用
各項的自動化功能 , 所以長期的持有會是不錯的選擇.

除此之外 , 我也觀察到 , 現代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支出毫不手軟 , 總是認為對下一代
在教育的投資是最划算的.

但是我並不認為如此 , 我深信 , 身教遠重於言教 , 自己先把學習做好 , 自然會影響
子女警惕自勵 ,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 不可能靠投資花大錢就可以養成 , 而應該是一種
自覺 , 一種自發的動力 , 才能持續一輩子.

如果家長一直要求子女把語文學好 , 但是自己卻做不到 , 只是一味的用高壓的方式
逼迫子女學好外文 , 那必然會讓小孩憤恨不平 , 就算日後學成 , 也會對父母產生
輕藐的心態 , 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比上一代優秀.

所以我才會認為 , 生命中最重要的投資 , 就是投資自己的智能以及見識 , 因為日後
收成的不只是財富的報償 , 還有就是親人對你的敬重 , 以及讓自己的人生可以過得更
順遂 , 更有價值.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