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172189 wrote:
25年前,家裡買了新...(恕刪)
這就是很讓人爭議的地方! 雖然是6%不收超過、 大家定賣4買2 !但隨著總價拉高,數字也跟著拉高!政府也沒明定,所以買賣方付的是幹在心裡、 而仲介則也是待在公司啊,公司也分一半、甚至更多,能夠拉到4%當然要努力啊,變成為了生活二邊不是人!苦在心裡 、 明明是辛苦錢,但拿在手上被嫌成沒塊肉
請各位大佬仔細算一下,拿到手上的真的還好!付出了三個月的努力才得到的,不是以前隨便賣隨便賺,嫌賺少還給您來個差價、三角簽、看到案子就拿關刀砍,吃相難看!讓人看不起、 但現在仲介素質有提升,但我覺得少了求知的積極(如有幾個仲介會上來看房屋討論版?還在照老式做法在工作)以及平日的充實自已的專業,直營店有總公司的訓練、加盟店則是要小心的仔細的找才行喲!每店的素質好壞不定喲! 所以這樣的話幹脆買2賣2就好了,不囉唆直接拿出來,為什買方要2沒改呢? 因為一組良好的帶看,可是要好的仲介提供您周遭行情社區好壞,案源分析解說,假設一回三間、一個月4回12間,單做一組就要做好12間的功課,使買方了解!進而出價、當仲介買方有了信任度後,假設目前12間還沒滿意的,再重新詢問配對~那真的好累、買方更累 1個仲介看12間,那3個就看36間、看屋都仆街了!看到沒信心、沒耐心!所以一個好的銷售配對得到2%我覺得是應該的,至於賣方4% ,說真的!都拿來當買賣的中間差價的調劑,真的二方價差就是仲介費這樣小的數字的話,那仲介還不三方退讓,只叫買賣退讓,那真死沒良心的! 所以就如同首頁一個大大說的,三方都碟對碟 、搞得大家不愉快!業務賺取最大利潤...
差別差在房子是民生必需品...
總價又高...
望著Lamborghini跑車...我可以降級買國產車
但房子呢?一般民眾似乎選擇的餘地只有換地段...降規格
更慘的是...房價不隨一般消費品...有折舊問題
似乎跟古董一樣...有人炒作賣家就跩的二五八萬
更重要的是...房價的依據在哪?
現在的房價都是買家成本加利潤來賣...
層層銷售後...價錢一直拉高...簡直就跟直銷業一樣...最後接的慘
一般商品的製造、銷售及利潤都是固定,很好判斷產品的價值
但台灣的房價是靠堆出來的...有辦法靠成本分析等因素衡量它的價值嗎?
人人都想靠房子賺錢...這樣堆出來的價格...除非大家的薪水也被老闆堆出來
誰買的起?
問題就出在市場價值...
有辦法明確定義嗎?
政府應該想辦法穩定房價...
當油價一直波動的時候...
搶時段加油的感覺應該跟現在房價類似吧...
如果房價跟油價現在相對穩定...
投資客有進場賺價差的利益嗎?
結果房價跟股票一樣都變投機市場了
誰也怨不了誰
就怪自己不是有錢人吧
沒辦法跟人競爭
屋主開價 780 萬."綠色招牌"仲介開 899 萬.
其中這進 100 萬就是仲介多喊的.
還好承接業務的仲介只要業績 770 萬成交.
成交後經手的仲介還說我很會殺價...
但我為何知道底價勒...
因為我找另一個親戚仲介直接找屋主.
假裝有誠意代銷.再問屋主底價.
再怎麼笨的人都知道.越高得價格成交
收到的佣金越高.不是嗎...
到新竹看就知道.房價沒啥跌.
因為仲介多.
以上個人觀點.
就是見人說人話
見鬼說鬼話
可是這種還算是優秀的
常遇到的仲介
分不清楚見到的是人還是鬼
反正就是說鬼話先
帶看前也不作功課

房屋是個高單價的商品
他的相關知識非常的多
例如:風水、建材、工法、附近交通、區域發展、建商風評......
這些都會影響買方購買意願
影響房價高低
既然是房屋仲介
這些相關知識應該要比消費者多了解一些吧
每次請房仲業者帶看
不是搞不清楚
就是愛亂吹噓膨風
說一些不知哪聽來的消息
或是亂引用報章雜誌上的報導
結果想再多了解一些
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一個業務來向你推銷商品
如果他的商品知識不充足
你敢買嗎
拜託各位仲介
加加油好嗎
不要只是一直說物件有多好
難道每個物件都是十全十美的嗎
也不要再用一些老方法、老話術呼弄消費者了
詐騙集團都知道手法要更新

更何況仲介這一行是正當職業阿
任何一行都不好做
各有各的專業領域
就是因為這樣更要充實相關的知識
你們要比我們更專業阿
讓我們可以信任你們
不然幹嘛找你們帶看
成交後的手續費為啥要付給你們阿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