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gen wrote:
連動債是因為美國銀行放款太隨便,造成銀行呆帳太嚴重,然後還將這些債務包裝成金融商品賣給其他人,造成連鎖效應,不止銀行死,買債卷的也死,造成大家一起死,冰島破產案例是因為銀行向外國借太多錢投資,結果虧損太多造成的,不曉得跟擦鞋童理論有什麼關係
==>
如果有那麼一天,股價持續上漲,買股票就能賺錢,炒股成為全民運動,連一向不談股票的擦鞋童也忍不住將僅有的一點錢拿去投資股票,並且能跟客人侃侃而談,滿口股票經,甚至還能向客人報「明牌」時,那可能就是股價的最高點了,因為連最後資金最少的人,都已投入股巿,表示最後一隻老鼠已經出現,巿場已無新的資金新的買盤來支撐,股價可能很快就要大跌了。
<==
所以我想擦鞋童理論倒是跟資訊弱勢無關,而是市場氛圍已進入「盲目的相信只賺不賠」,連「沒錢的人都要借錢來買」的時間點
連動債一事爆發之前,市場氛圍已是「反正基金就是好賺」,直到爆炸後大部份人都還搞不懂「我們買的到底是什麼」
冰島金融爆炸之前還很多節目報導其經濟榮景(陳文莤反指標...),然後就突然一夕之間風雲變色
我舉這兩個例子是用來佐證「資訊流通快速」還是改變不了會有「眾人忽略的潛藏風險突然引爆」的情況
我想會有疑問可能是我們對「擦鞋童理論」的理解有歧異的關係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