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聽了SWAY這些人言論,而沒買房的人

erics1888 wrote:
如果你是到了第三個3年期間才進場的投資人,可能之前聽別人說0050很好賺,但是自己的績效卻是慘兮兮。如果這個低報酬的狀態持續個3年,或許你就決定甩賣脫身了,原先說好的長期投資,就只會變成夢一場而已。這不是你的錯,只能說你的運氣不好.


可以分析一下2014/2015進房市遇到兩稅合一的投機客報酬率嗎?
erics1888 wrote:
如果你是到了第三個3年期間才進場的投資人,可能之前聽別人說0050很好賺,但是自己的績效卻是慘兮兮。如果這個低報酬的狀態持續個3年,或許你就決定甩賣脫身了,原先說好的長期投資,就只會變成夢一場而已。這不是你的錯,只能說你的運氣不好


Well said
erics1888 wrote:
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只有1年半的時間,年化報酬率卻大幅下降到1.58%。

一年半真的沒什麼好講的。更何況正好算到2019到6/30。算到12/31就完全不同了。
世界上有那一國的股市沒有熊市的?
你怎麼不乾脆舉2015-2016算了,那可是負數的哦!
可是有長期定期定額的人,反而在那兩年買到好股票。

再說了,如果一個普通人,請問他會存一年半就有頭期款可以買房嗎?一般人存頭期款,少則七八年,多則十幾年。少說也有一兩個股市循環。

如果要算一年半,買房子一年半就賣出,隨便也虧5%,槓桿下去,我看頭期款就要去掉1/4了,負25%,豈不是更慘?
tzechiny wrote:
拜託把賺兩倍的0050定期定額規則貼出來~
什麼規則?存十年保證翻倍,合乎你的規則嗎?那你又能保證買房子十年一定賺錢嗎?你敢保證,來,我雲林一塊建地賣你。
Smart台股戰情室上面的文章,專家寫的,有圖又有文,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IndepArticle.aspx?id=6000608
是有憑有據的資料可信
還是一堆誰又是誰的,連網紅都不是的屁
在那裡屁了一堆,口一句誰又來一句誰
說的全都不是自己的戰績的人說的東西可信?
麻煩自己看看股市的投資板是被分在那個版面上?
那個板叫-閒聊專區-就是個專門劃虎瀾說屁話的專區.
其實有人不知道

日月光是靠房地產起家

然後在這裡噴房地產不好

erics1888 wrote:
殘酷的是,如果你是到了第三個3年期間才進場的投資人,可能之前聽別人說0050很好賺,但是自己的績效卻是慘兮兮。如果這個低報酬的狀態持續個3年,或許你就決定甩賣脫身了,原先說好的長期投資,就只會變成夢一場而已。這不是你的錯,只能說你的運氣不好..




21.79 / 0.4375 = 49.81 (回推 2012/1/1 的價格)
(21.79 + 20.55 + 3.95) = 46.29 (7.5年的報酬: 價差利益 + 配息利益)
(4.75 + 5.25 + 5.2) = 15.2 (7.5年的配息利益)

利益 46.29 / 本金 49.81 * 100% = 92.93% (7.5 年本利和, 配息不滾存)
配息 15.2 / 本金 49.81 * 100% = 30.52% (7.5 年配息利益)

很簡單地攤成每年平均:
92.93% / 7.5 = 12.39% (本利和部分)
30.52% / 7.5 = 4.07% (配息部分)

長期投資就是看長期報酬, 時間一定要拉長來看, 拉到夠長時, 其實市價多少不一定太重要, 因為長期投資大原則不是為了賣出, 而是為了持有; 如果賣出, 將無法取得配息利益, 所以重點是配息; 就好像買房作為出租之用, 重點不是房價漲了要賣出, 而是要長期收租。任何部位都有進場點的問題(無論房或股), 而進場後, 市價波動影響績效計算 (至少心理上來說) 比重會明顯很重, 但時間拉長後, 會愈來愈不重要...

那我們就單看配息 (或收租) 用 4.07% 的平均每年配息率來估計, 假定買一間房 1600 萬, 那一個月應收租金要抓多少才能到此一目標?

1600 * 4.07% = 65.12 (萬元, 一年總收租金之目標設定)
65.12 / 12 = 5.42 (萬元, 平均每個月的租金收入目標設定)

買房出租有進場價格問題, 租房有租金行情問題, 有租不出去問題;
而投資股市也有市價波動問題, 股息有公司業績好壞問題, 甚至有公司倒閉問題...

其實各有各的問題...

附帶談一談好了... 股市跟房市都有選股或選地段與物件的問題, 這就是主動式投資的做法, 這麼做就有眼光準不準及選錯標的問題... 股市現在有 ETF, 採指數式的作法, 所以重點會變成指數的成份股選擇條件是不是符合投資者的偏好, 也避開個股風險 (當然也避開個股超越大盤的機會)。

不動產並沒有像股市一樣, 一是並非每個物件都有證券化, 二是沒有特定的指數 (在證券化的基礎之上) 在房地產市場, 所以投資房地產極為不易, 因為物件希少性, 所以能有好眼光, 看準一個地段 (物件), 在沒人注意到時就出手, 並能熬過一定的年月, 這很不容易; 這件事涉及的是巨大的成功或巨大的失敗; 而一般而言, 不動產交易單位很大 (沒有證券化分割其權利分散出售持有), 並不容易去做到雞蛋分散籃子放, 只有金袋極深的人有此能力, 這是為什麼股市小富翁可以很多, 但房地產往往大亨是少數幾人的原因... 當一個人想要透過投資去致富時, 並不是只看報酬率, 同時也應該去看成功率; 這就我先前說的, 賺得大跟賺得穩...

一個有機會賺很大的投資, 但成功率極低, 是否可以用系統化的方法不段複製投資操作去逼近一個穩定成長, 這是值得想的...

理論扯了一堆, 以下數個例子應該可以給一些人想像差別在哪:

-- 長期買樂透
-- 長期買個股
-- 長期買指數
-- 長期買房子.... ?! 房子交易單位好像很大, 對一般小市民多半一次就算是 all in 了...
dancingra wrote:
21.79 / 0.4375...(恕刪)

你的1600萬買房價就已經是錯的了.
現今開價1600萬的房子
以平均中間的台中市房價來算
2012/1/1至今差不多漲三倍,也就是說當時的入手價是500多萬元,
這三倍是平均值,台中市房價從2000年一直到2012年都沒有什麼明顯的漲幅
也就是說2012年時的房價跟2008年2004年都是差不多的.
然後再假設租金全都一樣沒有調漲,一路算到現在那才算準,一樣都沒有賣出.
然後到今天賣出,賣價扣成本加全部租金收入,可以算看看投報率跟0050比,那個高?
SWAY是真的很會挑毛病沒錯
但要不要買房怎麼會去聽名嘴的

能負擔房貸的都是大人了
既然是大人 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吧
otto1826 wrote:
其實有人不知道

日月光是靠房地產起家

然後在這裡噴房地產不好

嗯,你真的是無知者無畏。
你怎麼會認為我不知道?宏璟的財報至少看過15季以上了⋯⋯
然後,日月光跟房地產好不好是兩回事。日月光靠宏璟的資金起家,所以房地產不好就會導致日月光不好嗎?就你這種邏輯,也來談投資?

更不用說現在談的是一般人買房子的問題,跟建設公司有什麼關係?建商養地幾十年,一次養地幾十億,上百億,找議員喬地目,你辦得到?
再說了,宏璟這兩年還真的不怎麼樣。房地產好,我怎麼沒看到他股票漲?
  • 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