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全球獨有的台灣公設比到底是誰制定的?

deepnet wrote:
車位是賣固定價,建商...(恕刪)

車位不是固定價....

也是有大小.位置好壞的分別..
現在買房多數要「配車位」
不然建商根本不賣你...

車道雖然沒買車位的人吃虧..
但它也是房子的出入口的一部分...
比如機車格出入...甚至緊急避難出口....

另外地下室也還設有「下水塔」化糞池.
配電箱...這些都是大家要共同攤提的....
地下室的設備也是需要「走道」...
不然誰幫你修繕?

你覺得沒買車位吃虧?
那就買一個啊!
畢竟車道也是能走人.至少當作緊急出入口..

配比的問題?
只能說...自己談總價囉!
畢竟銷售坪固定...
總是要有人買單...

政府不送容積給建商...
建商怎麼可能送你免費容積?
政府抽稅也是看坪數..
送你一坪就少抽稅...
大家都不是省油的燈....
mask0704 wrote:
車位不是固定價....


政府不送容積給建商...
建商怎麼可能送你免費容積?
政府抽稅也是看坪數.....(恕刪)

我說的固定價是指車位坪數不管是寫6坪還是12坪都是一個價買,別人180萬車位12坪,你180萬車位是6坪,剩下的6坪就再灌水到公設比當建坪高價再賣一次。

逃生梯跟地下室所有公設都不計入容積率裡,建商還是一樣高價賣到你的公設比裡啊!
deepnet wrote:
我說的固定價是指車位...(恕刪)

好像沒這種6坪跟12坪的差異...
通常6坪就是有機械配合..

12坪就是坡道平面...

建商強制每戶都要買1-2個車位...
全部都攤提掉了

沒有賣2次這種東西...
也沒有拿車位坪當作公設坪這種東西...
黑白算..地政也不是北七...

總而言之..
建坪畫圖時就算好了..
每一戶要攤提多少公設..
建案審圖的時候已經決定了...
坪成本早就算出來了...

比如建商成本20萬不可能賠錢賣你...
唯有可能爛的樓層小賠.好的樓層大賺..

與其要賠錢..乾脆跑路...
這一兩年跑路建商何其多...
能賺錢的他又何必跑?
今年原物料噴出上漲..
光是鋼鐵.鋼筋搶瘋了...
一堆建案乾脆不蓋了..
買預售屋的逼著建商蓋.告來告去..
乾脆跑路...

你講的是公設分配不均...
這種東西永遠不會有公平可言...
建商也很為難...
一句話..他也想快快賣掉回家數鈔票...
搞實坪?單價就失去競爭力..
怎麼賣?
mask0704 wrote:
好像沒這種6坪跟12坪的差異...(恕刪)
確定沒看過6坪多的坡道平面車位? 那你應該很少看房,我就見過一堆6坪多平車賣150~200的建案。 原本該算在車位的車道灌水到公設再賣一次已經是公開的事實,你又何必一直幫建商講話?

過往10年建商不是賺的飽飽? 是到這幾年土地、原物料漲跟缺工,建商獲利才減少
觀賞勾結,結案
deepnet wrote:
確定沒看過6坪多的坡...(恕刪)

我不是建商...
基本上..我也討厭建商...

但....建商又不能消失倒光光...
我沒辦法自己蓋房子...

所以我不看新成屋跟預售屋...
只買二手屋...
你說的那些奇怪東西...
10年以上的房子不會出現....

現在很多建案都「強制」搭配車位..
其實你說的問題.不大...

砍總價...什麼問題都沒了....
mask0704 wrote:
能建的坪數...都是...(恕刪)


好的制度是讓一般民眾不用自己按計算機算。
大部分民眾在乎的是自己私人可利用空間,以這個當分母,民眾最容易評估自己花錢的價值。
大樓型產品,民眾比價主要以兩個標準,總價和單坪價。但目前的單坪價將公設算進來,一般民眾根本搞不清楚公設如何計算,卻要將之納入單坪價格當作比價基準,對一般民眾比較難估算其價值。也容易讓大家認為,公設和私人可利用面積價格是一樣的。

將公設排除於分母有個好處,民眾在比價時,認知購買的主體是私人可利用面積,其他有屋頂沒屋頂的公設都是附加配備,跟建材等級一樣。能夠讓你生活品質提升,就會願意多付錢於單坪價格上。
一般民眾也不用去在乎公設比多少。
apoway wrote:
好的制度是讓一般民眾...(恕刪)

我要重講幾次?

權狀上面都有「主建物」坪數...

房子看完喜歡才需要按計算機...
mask0704 wrote:
我要重講幾次?權狀上(恕刪)
真的很難不讓人覺得你或是親友是做房產業
免計容積部份都賺飽了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