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恩 wrote:天龍國最高氣溫”全台...(恕刪) 淡水1區面積約70平方公里,台北12區面積約271平方公里,雨量及氣溫的比較是個人實際經驗的感受,我認為,我住過的北投區及士林區,2區雨量及冬天氣溫,比現在住淡水的地區少及高.
我住淡水當年我買淡水時,剛好營建署正大力推廣位在淡海每坪六萬的"國家新都"十幾年過去了那裏依然雜草叢生,人煙罕至只是附近多了兩棟新蓋大樓與它相依為命現在火熱的淡海新市鎮除了規畫市公所,新市國小,還有個目前只紙上談兵的輕軌外還有哪些大眾公共建設(除了附近居民可用的公園,腳踏車道與籃球場)可吸引外地人入住?房價嗎?只看到建商一棟一棟的蓋在看起來規劃整齊的道路邊大樓競相隆起這種表面是當地居民需要的嗎?單一個"國家新都"就可以在時間的遷移後仍如此殘敗這種功夫還真不簡單現在還要徵收第二期?這是什麼思考邏輯呢?沒有交通建設,商業活動,一切都事先徵收再說這是什麼樣的都市計劃?淡海新市鎮有的優點三重,新莊,三峽,林口,五股等重劃區也都有淡海新市鎮有的缺點以上地區通通都沒!我不住在淡海新市鎮那塊區域我以當地居民的心與觀點來看待這個地區淡水是被忽略的一塊地區因為太偏遠?因為觀光比生活還重要?因為居民不懂得自身權益,還是太容易滿足?
hsp09 wrote:來不及了, 淡江橋那...(恕刪) 真慘...hsp09 wrote:若有仔細看完...(恕刪) 我有看完啊,沒有說為啥要徵收啊,只是斷章取義的節錄一段"因為要儲備土地"沒有機會說明任何理由...公務員做事一定都會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然應該是連提案都有問題吧判斷是非看兩造是很正常的吧,話說,那個老婆婆好可憐喔~~
hassen wrote:我有看完啊..公務員做事一定都會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然應該是連提案都有問題吧.(恕刪) 說得也是, 只是官員冠冕堂皇的理由總會陸陸續續被檢驗, 揭漏.....你不妨建議內政部營建署找公視或其他媒體也拍一集給輿論來檢驗其提案的真相吧?還有...也找新新聞, 商業週刊或天下雜誌等做過淡海二期相關專題的平面媒體都來重新檢驗真相!媒體想必一定要營建署先檢討淡海一期(446公頃), 才能談淡海二期(1168公頃)到底有無必要性和正當性吧?教授說:新市鎮二期1168公頃,完全不合乎徵收四要件政府、內政部營建署不該企圖先與人民談後續補償,拿公權力欺民,違反人權等。大家參考看看就好徐世榮教授-區段徵收案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