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我支持40年房貸

其實你錯了, 問題延後往往是為了擔心短期問題擴大,

我也認為買房要量力而為, 但是你仔細想想, 同樣兩個家庭都是夫妻兩人總收入月薪12萬, 同樣家庭基本支出是3萬, 貸款金額都是相同, 一個貸款15年期的可能月繳房貸五萬元, 另一個30年期月繳房貸3萬元, 如果因為經濟狀況不佳, 家裡少了一份收入6萬元, 變成月收入折半成為6萬元, 哪一個貸款者會先倒? 會先斷頭? 你會發現, 先造成壞帳的是較短的15年期的貸款, 而並非是30年期貸款

很明顯的, 高估自己經濟實力的不管是在10年期貸款, 20年期貸款, 或者40年期貸款都會出現, 而且如果每月應繳金額佔你收入比重過高的情況下, 造成斷頭, 無法繳納的機會往往遠大於貸款金額低的, 所以你的說法是完全錯誤, 也就是說, 如果因為整體經濟狀況不佳, 造成失業率增加, 家庭或者個人收入減少,每個月必須要還款金額較高的會先倒, 這意味著如果說是需要全民買單, 可能15年期貸款的最先被打成金融業不良資產, 並非是40年期的貸款

正確地來說, 所謂的40年期貸款是讓部分原本不屬於消費者的人進入消費市場, 就像是一台兩萬五千元的Iphone手機, 如果只能現金購買, 那可能有兩萬人購買, 但是如果透過36期分期, 綁約等方式, 就可能擴大成四萬人購買, 所以40年期的房貸是一種商業模式, 用意就是擴大消費客群, 至於講甚麼日本泡沫因此而起, 或者造成銀行壞帳全民買單, 這都是胡扯




songbo_tw wrote:
是的, 問題延後但是...(恕刪)
其實這個主題很單純~
就只有要不要買房?自己經過評量、估算後,究竟適合那種年限的方案~如此而已~

但是在這個版上有部份的人因為決定要用40年房貸,就被說成是“看多房市”、“一定希望房價漲”、“會助長炒房”、“經濟會崩盤”...拜託,到底有幾個人說他是基於前面幾項原因,所以他決定要用40年房貸??不要自己幫人家亂扣帽子上去好嗎!!

況且,這些問題,搞不好都可以各開一個主題來討論了,為何一定要把一個單純的問題,把全部“不一定”相干的事情通通摻在一起,然後就說一定是會倒?一定會怎樣怎樣?又不是“撤尿牛丸”,全部摻在一起不就好了,笨蛋~

這些問題都涉及了複雜的經濟、財務規劃...等問題,你們從頭到尾只一直說40年後萬一經濟不好啦、40年不到突然死了怎辦?40年不到突然沒工作啦...不啦不啦的理由一堆,拜託一下,這些問題對於一個經濟學家、財金專家,能“精準”預測到3~5年,頂多10年啦,就已經是高手中的高高手了!!

而在你們以“極反對”的態度不斷的下定論時,你們的理論基礎到底在哪裡?你們的統計資料是從哪裡來??內政部?經濟部?財政部?資料取得後,又是依據哪一個模型試算、推理?花了多久時間驗證、研究,然後說千萬不要貸??而且這些理由在20、30年期的房貸期限中,難道就不會發生??只有40年才會發生??

這個主題真的很簡單,公營行庫會不會過關?過關了,自己要不要貸?要貸的人,是否已經量力而為、深思熟慮了?至於那些“大師級”理論的人,當你們在提出“那麼絕對”的理論的同時,可否把你們的證據、根據拿出來,不然人家只是說要貸,或是考慮要貸,你們就說人家是“腦殘”、“你錯了”、“慢性自殺“、“台灣會倒”...這樣的說法會不會太over了點??提出點有效的建議不行嗎?例如:多準備點自備款、每月還款不要低於多少、搭配什麼樣的房屋險、怎麼選房才不會被騙...這樣不是來的比較實際一點!!

這樣“喊燒”的行為,就像時下很多人一樣,一直喊要結婚、想生小孩,可是結婚要花好多錢喔,唉,沒錢,算了!!養小孩,唉,沒錢,不生了!!工作好累錢好少喔,換工作,算了,其它大公司更操,還是待在這邊好了...有的人就是不斷的抱持負面想法,所以裹足不前;但有時候這些壓力、錯誤是為了讓自己更進一步、往人生下個階段邁進,為什麼不面對這些問題,積極去解決,改善自己的缺點呢?

學歷不夠,去上課嘛!證照不夠,去考嘛!薪水不夠,那就工作加油,向老闆爭取福利嘛!工作不爽,那就換嘛,換個待遇更好的嘛!沒房子,找個適合自己條件,就買啊!積極一點嘛!!

既然躲不掉也閃不掉,我只好用最笨的方法,一個一個去面對他,
誠如聖嚴法師說的“面對他、處理他、接受他、放下他”~努力一點不是很好嗎!!
最不能控制的風險所在來自於愚蠢和貪婪.
如果客觀條件就只能負擔2000萬房子的人, 仍然只買2000萬的房子, 但改成40年, 風險其實沒有增加.
但基於人性的愚蠢與貪婪, 我相信很多人真的會改去買更貴的房子, 這也是很多反對者的理由,
其實也不能說不會發生, 因為銀行也同樣會因貪婪而犯下愚蠢的行為, 為了搶生意, 降低授信標準.

小旋風999 wrote:
20年房貸你買不起的物件就別肖想用40年來買了...(恕刪)


這是什麼邏輯?
那一次付清買不起的東西, 就別肖想用分期付款來買了?

Nelson5 wrote:
正確地來說, 所謂的40年期貸款是讓部分原本不屬於消費者的人進入消費市場, 就像是一台兩萬五千元的Iphone手機, 如果只能現金購買, 那可能有兩萬人購買, 但是如果透過36期分期, 綁約等方式, 就可能擴大成四萬人購買, 所以40年期的房貸是一種商業模式, 用意就是擴大消費客群, ...(恕刪)

你說得非常對!~
只是我認為房地產交易並非一般商品買賣,
全世界的人透過36期買iPhone然後違約也不干我的事,
但房子太多被倒債最後全民買單事情可是很嚴重!

我還是覺得欠錢欠太久本身就是錯誤的,
30年期真的已經夠久了~
如果30年期不行就不應進入此市場了!

這跟當年現金卡/信用卡一樣意思吧~
沒有資格的本來就不應該辦了,
就是因為濫發卡才會誘發消費者的貪念
銀行的錢哪來的? 大部份是"存款戶"的.

贊成30/40年房貸的人不外乎
第一種: 為存款戶, 希望獲得利息 (願意承受拿不回錢的風險)
第二種: 為借款人 (反正錢不夠, 多多易善)

反對30/40年房貸的人不外乎
第三種: 為存款戶, 不願意遇到較大拿不回錢的風險
第四種: (沒存款也不想借錢) 擔心這樣的政策最後會造成社會問題(更多的窮人!), 大家"共慘"

另外還有
第五種: 想要借款的人, 但是資格不符合

(P.S. 其他種人請說明清楚並自行對號入座)

我承認我是第三種人.

今天要開辦更長期限的房貸如果是要嘉惠買不起房的窮人(?真的沒其他辦法可使了嗎?),
而貸款人卻不選擇努力還完房貸,
還大喇喇的說我要利用這項利多,
把可用來還款的收入拿來做其他投資.

請問您叫"有房自住的窮年輕人"(第五種人)情何以堪?
那政府是否也可以同意他們把房屋拿來低利貸款30/40年,
反正投資人人也都會講, 是賺是賠各人自行造業承擔嘛!

我如果遇到親朋好友要借錢買股票基金,
我是不會出借的.
理由很簡單: 只有你懂投資喔? 要做的話我不會自己去, 還有閒錢借人投資去賺那點薄利.

所以我不會把錢存在我認為有風險的銀行.
想賺那筆薄利的人就儘量囉!

另外雖然有人認為"百年房貸"不可行.
不過請您想想

"屋齡+貸款年限" 及 "年齡+貸款年限" 最高上限為75

是不是已經為 "20歲買20年舊房的年輕人" 預留了 "55年房貸" 的空間?
(反正有吵的"可能"會有糖吃!)


這世道是怎麼了? 借錢的人居然跑出來想當大爺.

笑死人的房地產現象!






你有幾點謬誤, 我前面講的很清楚了, 如果依照還款金額來看, 在同樣經濟條件的人來說, 每個月還款金額越高, 他的違約的機會就越高

我再解釋清楚一點, 這依照兩個層面來看, 依照實質來說, 如果當收入降低, 還款金額相對比較高造成的壓力會比較高, 也就是當她的收入已經小於 (房屋貸款+生活支出), 這時候就會造成違約, 形成不良資產, 也就是你說的全民買單, 在相同經濟條件下的時候, 每月應支付的貸款金額越高越容易造成這樣的情況

依照心理面來說, 如果購屋者只有這間房屋, 因為他還是有住的需求, 也就是就算讓房屋打入不良資產, 他仍然必須要負擔住屋的支出(房租), 如果這個房租的支出越接近房貸, 貸款者在心理層面上就會越盡力保住房子, 不讓房屋成為不良資產, 舉例來說, 你收入10萬, 如果15年期的房貸5萬, 當你收入降到6萬, 你已經很清楚無法透過減少開支的方式維繫房貸, 這就會造成你的違約, 但是如果你的房貸是30年期3萬, 或者是40年期的2萬4, 你收入同樣降到5萬的時候, 你會考慮的是, 我讓房屋成為不良資產, 被銀行收回, 我每個月還是會增加1萬8到兩萬的房租支出, 這時候你就會想辦法縮減支出, 擠出房貸的金額繳款

所以你說的, 40年房貸造成不良資產全民買單, 真的是有點老虎的LP, 因為如果是不良資產造成銀行的壞帳, 在實質層面和心理層面來看, 每個月應繳金額越高的房貸(一般來說是相對比較短期的房貸)形成的機會越大


haa0107 wrote:
你說得非常對!~只是...(恕刪)
Nelson5 wrote:
40年房貸造成不良資產全民買單, 真的是有點老虎的LP


您要不要回答贊不贊成

20歲買20年舊房的年輕人可以得到 "55年房貸"?
長期貸款如果利率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對金融業來說並沒有好處, 如果金融業想推55年貸款, 這是自由市場, 沒有甚麼不贊成的


sunhm wrote:
您要不要回答贊不贊成...(恕刪)

Nelson5 wrote:
你有幾點謬誤, 我前...(恕刪)


面對一堆鬼打牆的言論,N大還能氣定神閒的回文,果真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40年期的低利貸款,這這這~~~太吸引人了
`
可惜資格不符,只能流口水~~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