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H wrote:
好像我知道的房價所得比不是這樣算的。
應該是:
房價所得比=中位數住宅價格/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
其中中位數住宅價格指的是總價,去除高價和低價去平均出來的總價,跟坪數大小無關。
是總價沒錯啊
但是台灣的總價是包含實坪加虛坪
國外的總價是實坪
跟自己比怎樣比都一樣 這點是沒有問題的
Ace.H wrote:
這數學是怎麼學的啊
1000建坪,35%的公設就是350坪
有100戶,一戶10坪,公設持分3.5坪。
所以商賣出的的公設是3.5坪X100戶=350坪
一樣只賣350坪的公設,什麼叫賣100次?賣1000也是一樣只有350坪的公設可以賣
果斷點下去 wrote:
是總價沒錯啊
但是台灣的總價是包含實坪加虛坪
果斷點下去 wrote:
國外的總價是實坪
跟自己比怎樣比都一樣
這點是沒有問題的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
公設的每坪單價, 為何不能和坪數單價脫勾? (實坪制的目的)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更不談建商的公設建造成本了,到底這350坪花了多少錢?
蓋個空屋放健身器材? 兒童遊戲間? 成本會很高嗎??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所以以建商角度來看, 建案中只要"低建造成本的公設", 努力拚命蓋 (買方買房一定要買公設,想不付錢都不行)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建商光賺公設比的錢,就賺飽了,
這就是我提的同一公設賣100次, 反正你每戶都一定要花錢買!!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這就可以說明為何建商會不斷的把公設比率加大了吧?
實坪制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