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

公設比飆高民眾怒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沒電梯上樓用飛的嗎

Ace.H wrote:
好像我知道的房價所得比不是這樣算的。
應該是:
房價所得比=中位數住宅價格/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
其中中位數住宅價格指的是總價,去除高價和低價去平均出來的總價,跟坪數大小無關。


是總價沒錯啊

但是台灣的總價是包含實坪加虛坪

國外的總價是實坪

跟自己比怎樣比都一樣 這點是沒有問題的
Ace.H wrote:
這數學是怎麼學的啊
1000建坪,35%的公設就是350坪
有100戶,一戶10坪,公設持分3.5坪。
所以商賣出的的公設是3.5坪X100戶=350坪
一樣只賣350坪的公設,什麼叫賣100次?賣1000也是一樣只有350坪的公設可以賣


公設的每坪單價, 為何不能和坪數單價脫勾? (實坪制的目的)

更不談建商的公設建造成本了,到底這350坪花了多少錢?
蓋個空屋放健身器材? 兒童遊戲間? 成本會很高嗎??

所以以建商角度來看, 建案中只要"低建造成本的公設", 努力拚命蓋 (買方買房一定要買公設,想不付錢都不行)

建商光賺公設比的錢,就賺飽了,
這就是我提的同一公設賣100次, 反正你每戶都一定要花錢買!!

這就可以說明為何建商會不斷的把公設比率加大了吧?

實坪制才是重點!!
果斷點下去 wrote:

是總價沒錯啊
但是台灣的總價是包含實坪加虛坪



鬼打牆喔,
你到底是哪裡轉不過來啊⋯

假設 A 國是實坪制,
房價所得比是 15,
房價中位數 1500萬,
家庭年收入100萬
建物面積中位數是 30 坪,

台灣不管實坪還是虛坪,
房價所得比都是 15,
房價中位數是 2250 萬,
家庭年收中位數是 150
實坪面積中位數是 30,
虛坪面積中位數是 42。

不管什麼制兩國的房價所得比就是一樣啊,
難道你的意思是 台灣的 15 大於 A 的 15 嗎?
因為根本沒有出現在算式中的坪數?

果斷點下去 wrote: 
國外的總價是實坪 
跟自己比怎樣比都一樣 
這點是沒有問題的


a : 台灣實坪制房價所得比
b : 台灣虛坪制房價所得比
c : 房價所得比跟台灣一樣的實坪制某國

某國房價所得比跟台灣虛坪制一樣
a = c

台灣不管實虛坪,跟自己比一樣
a = b

但是台灣的總價含虛坪,所以
a > c

你的意思是這樣嗎XDDDDDD
突然之間好懷念20多年在台北社區大樓25%公設
游泳池-兒童遊戲室-戶外庭園...甚至還有社區森林-登山步道
...跟社區菜園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
公設的每坪單價, 為何不能和坪數單價脫勾? (實坪制的目的)

更不談建商的公設建造成本了,到底這350坪花了多少錢?
蓋個空屋放健身器材? 兒童遊戲間? 成本會很高嗎??

所以以建商角度來看, 建案中只要"低建造成本的公設", 努力拚命蓋 (買方買房一定要買公設,想不付錢都不行)

建商光賺公設比的錢,就賺飽了,

其實公設還不是最好賺的項目,真正最好賺的應該是停車位才對!又不用隔間貼磁磚,

水電設備也簡單,在地上畫個框框就賣你幾百萬,比公設好賺多嚕!
acer wrote:
所以,你只知道文件上...(恕刪)


你自己蠢還以為別人不懂
數學0分還好意思說別人數學差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
公設的每坪單價, 為何不能和坪數單價脫勾? (實坪制的目的)

就還是有人以為,公設不用錢?建造公設一樣要建造費,但不能賣錢?
不計價不是不要錢,政府可以規範計價的方式不能要求要成本的商品免費賣啦!老是有人搞不懂。
你若是生意人,你肯這樣賣嗎?
如果一藍水果禮盒有7顆蘋果和3顆梨子(成本都是一顆21元),每顆利潤9元。
所以銷售的單價就是30元,總價300元。
政府說這種禮盒只用蘋果計價,身為將本求利的商人,你會只賣210元嗎?(30元X7)
當然重新計價蘋果,把總價300元去除可銷售水果蘋果的顆數7,蘋果的單價就重新計價為42.9元了。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更不談建商的公設建造成本了,到底這350坪花了多少錢?
蓋個空屋放健身器材? 兒童遊戲間? 成本會很高嗎??

不要搞那麼複雜好嗎?
己經給你建商銷售的單價計算公式了:(總成本+利潤)/可銷售坪數
這公式那裡不妥或不公平?
建商賣你房子時就沒把兒童遊戲間、健身器材...分開賣你。
銷售的單價就是(總成本+利潤)/可銷售坪數
這總成本當然包括公設、健身器材等設備。這公式到底那裡不對,扯什麼公設成本,遊戲間幹什麼?
如果房子把專有樓板、公設樓板、裝潢、電梯、健身器材、窗戶、門....全部分別計價,你會比較開心嗎?應該更搞不懂而己吧!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所以以建商角度來看, 建案中只要"低建造成本的公設", 努力拚命蓋 (買方買房一定要買公設,想不付錢都不行)

公設怎麼個低建造成本?是偷工減料還是公設都是鐵皮搭建的?
我知道的,公設除了毛胚屋成本還要加裝潢和設備。成本賣你的專有樓地板成本還高。
電梯建造成本很低嗎?電梯才幾坪,但一部電梯就要百萬起跳,成本怎麼個低法?
電梯、公設、走道、陽台、地下室分別計價嗎?造價成本的單價不是這樣算的。
都是材料、工資、管銷統計出來後去除以總樓地板面積的。這樣銷售時才有統一的單價,不然房子怎麼賣?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建商光賺公設比的錢,就賺飽了,
這就是我提的同一公設賣100次, 反正你每戶都一定要花錢買!!

好吧,我就當你又再說笑話吧!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這就可以說明為何建商會不斷的把公設比率加大了吧?
實坪制才是重點!!

前題全錯,結論就不用評論了!
登卡普 wrote:
其實公設還不是最好賺的項目,真正最好賺的應該是停車位才對!又不用隔間貼磁磚,
水電設備也簡單,在地上畫個框框就賣你幾百萬,比公設好賺多嚕!

不對!
地下室建造成本是地上建物的兩倍!7~10坪賣你一百多萬怎麼個好賺法?
前面說明過了,地下停車位賣得比地上物便宜的關係是因為停車位沒有持分土地(或只有持分一點點)
just truth wrote:
突然之間好懷念20多年在台北社區大樓25%公設
游泳池-兒童遊戲室-戶外庭園...甚至還有社區森林-登山步道
...跟社區菜園

跟社區大小有關外,主要是消防規定大幅增加公設有關。
消防公設增加是慘痛驗換來的,平時感覺浪費,發生災害時增加活命的機會。以前低公設比就留在懷念裡就好!
要不要也懷念921以前蓋的房子,防震係數較低但也較便宜?
不長眼 wrote:
地政人員真的會去丈量嗎??

一定會,你也可以到地政事務所由請測量成果圖!

不長眼 wrote:
可以看看新聞有多少消費者
買新屋時.直接丈量後.光是自己室內面積都會有誤差值.
小公.大公誰會去量測??

一般消費者不會量。
共壁要量到壁心,非共壁要量到牆壁外面。一般消費者會量嗎?
測量少會有誤差,覺得自己家裡面積少了,可以找專業單位來測繪,也可申請地政重繪。

不長眼 wrote:小公.大公誰會去量測??

同樣的地政單位!所有的樓地板面積都會測繪!
  • 6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