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bad wrote:
你弄了半天連像個樣子...
你不必亂掰什麼讓你審Paper,我當過SCI Journal的Revierwer以及Guest Editor。
(恕刪)
那個Journal,說來聽聽?
當然您也可以暗示您美國TOP多少畢業的~
Guest Editor,算很大,但有人嗆你,模型與事實不符時,請問您該怎麼辦?
Referee不用幫你想modeling吧!
搞modeling的問題就在此!
在純理想的情形下,^*&^%$%^*&^
理想模型,哈~
在工科,如果與device有關的研究,N年前好的期刊就很難上,人家要你真正做出來~
在EE,很多做device的,modeling的paper後面一定要做出元件來比,不然價值很低~
大學教授有自己的固執,我看太多了~
工科也有很多modeling,但還不是簡化再簡化,不然一堆高次項,不簡化行嗎?
還有一些參數要調耶~
工科的純modeling會走入死胡同~
---------------------------------------------------------------
竹科的工程師,分紅配股費用化前,請問是不是與你的論點相違背?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那個Journal,...(恕刪)
我目前正在跑兩個Guest Editor case: NCA 以及 CI
模型無法與事實相符,若沒更好的假設只能依舊得使用假設,這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也是學界所承認的用法,我已經用Black-Scholes的例子說明。吐槽Black-Scholes的案例雖多,卻無損他得到諾貝爾獎的地位。光是連續交易以及無交易損失這件事情就與事實完全不符,但在當時卻沒更好的方法去推導選擇權理論價格,因此只能採用BS模型的假設。現在雖有像Jump Difussion一類的模型可以處理Lognormal無法解釋的厚尾現象,大部份的模型依舊採用"連續交易以及無交易損失"這兩個與事實不符的假設來推導數學解。
所以,除非你提的出更好的數據來計算,否則目前你沒辦法得到比我拿來算的數據更理想的解。
事實上沒任何人可以得知那些"沒被統計到"的家庭的真實收支,只知道有人賺有人賠,所以不能單純的只去加分子而不去加分母,或單純的說有錢人的比率比政府統計的更多。
你在提竹科工程師分紅,股票分紅的實際價值是無法統計,但同樣的也有人賺來的錢賭博賭輸了,或是投資失敗了,依舊沒辦法被統計到。統計家戶所得時,是不會去統計"負"收入的。
真的弄下去你會發現有意料外的收入,也有意料外的損失,沒更好的解答前只能使用政府公佈的統計資料。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rogerkuo2001.tw wrote:
跟我同年齡的某人,現...(恕刪)
學界有學界的做法,不得已時一定得用與事實不符的假設,這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我在竹科工作時間就超過八年,也知道業界有業界的做法。
業界也無法同時針對全部的事實做最佳化,最後都是妥協再妥協採用折衷的做法。這點與學界遇到的狀況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在討論誰買的起兩千萬房子時,目前唯一能算出答案的就是依政府給的數據去看,才能提出有效的討論。
至於你提到conference,那比較不嚴謹,通常要的是有創意有潛力而不會對研究方法與數據太過斤斤計較(我也當過IEEE Conference的session chair/committee member)。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