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台灣沒有居住正義


10857347 wrote:
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我指的是人性,實際操作面確實存在困難,面對高房價,人民痛苦指數增生,當然是很不好的現象,政府執行力度也需要更加強

我想闡述的其實是很多人拿著居住正義說事,一副我非買到某某區房子不可,買不到就叫不正義,台灣其實很多這樣的人,不為公眾只為私心

你有聽到誰這麼說嗎? 自己買不到某區房地產就是居住不正義...

感覺好像是你在妄想...一般都是依 房價租金比 和 房價薪資比去判斷合不合理..

不過從另一方面想也沒錯.. 假設台北的平均薪資是月入五萬 但台北的房子卻是要月入五十萬的人才買得起..

這很明顯的就不合理..把台北的房價打回"合理房價" 自然月入五萬人的就買得起了啊...

一個月收入高於台北平均薪資的人 卻買不起台北的房子 合理嗎?

如:
房價太高 台塑總裁王文淵:我也買不起
台北房子太貴 連勝文:自己也買不起













psyclonzero wrote:
房價租金比

房子合理的售價應為
月租的200~300倍,年租的18~25倍

如果某間房子月租一萬
合理的售價應該就是200~300萬

再參考這個
買屋還是租屋好? 在台灣花63.6年租金才能買房!

而在台灣則是世界最久的63.6年!
可以算得台灣的房價恐怖的高!

這幾個數據一比下來,台灣真是揚眉吐氣,贏過歐洲最後一名摩納哥的1.64%,堂堂以世界最低的1.57%這個數據獲得世界租屋最低投報率的第一名啊!在摩納哥要花60年才能用租金換到房子,而在台灣則是世界最久的63.6年!

而且真正荒謬的是,台灣人這幾年對於這個現象習以為常,以為全世界的房子就是這麼貴,但從國際數據來看,根本就不是這樣!別的國家10年租金就可以買一棟你租的同樣的房子,在台灣卻要人家的6倍,整整63.6年!可見台灣的房價有多不合理!如果你生在那些國家,租屋就只是一個過渡性的作法,但是在台灣,租屋卻變成可能終身必須要經歷的生活方式!

趙藤雄還在那邊說台灣不算貴?你可以親眼看看這些數據,就知道台灣的這種世界第一有多麼可悲,剝奪了多少年輕人想要腳踏實地穩定生活的未來!



認真看了一下 global property guide

這篇文章還真是莫名其妙 , 我不知道朱學恆是真懂還是假懂 , 但是房地產投資不是只有買房來租人 , 他還包含了商辦廠辦店面 , 購買住宅來租人獲利只是一小部分

再來看看這篇 :

Taiwan's unhappy property owners

大概是說在台灣租房子其實很幸福 , 因為你可以用相對低價的租金去租到一個好的房子 , 但是地主很不爽 , 因為投報率勉強只有 2% 左右


然後這一篇 1.57% 就是所謂的台灣最低租金收益

Asia: Gross Rental Yields


最後就是這個你要租幾年才能買 Asia: Price/Rent Ratio - Rent Years to Buy 120 Sq.M. Property


其實這些數字圖表跟你要花多少錢或是花幾年去買房子沒有關係 , 他只是在分析如果你有錢想要投資房地產哪一國的回報率最好以及你的錢適合租還是買 , 房價高低跟投資獲利率有多少沒有直接關係

不然可以看看這個 Asia: Square Metre Prices

newjohnpc wrote:
一個月收入高於台北平均薪資的人 卻買不起台北的房子 合理嗎?


搞不好他想買一坪250萬的房子啊 , 有的人能力只能買一坪20萬的難道就要跌到他爽在哪買就在哪買才叫正義 ?

newjohnpc wrote:
你有聽到誰這麼說嗎?...(恕刪)



但你的發言內容就是因為自己買不起就認為這是不公不義不合理,把房價打回符合平均薪資的水準?你的這個符合水準要怎麼算?你認為合理說不定別人認為不合理,台北的房屋租金已經是世界上大都市合理中的合理,用各種方式來計算你租屋都是在賺房東的錢,但台灣人還是寧願拼死買房,這是文化背景使然,在這種觀念之下你要求數量有限的房屋房價要能夠合理?還是以薪資收入來計算?真的訂出一個所謂合理的價錢就會發生房地產供不應求大家排隊抽籤還是買不到房,然後買到房的人馬上高價脫手賺價差的狀況,你說房地產不能用供需原則來看?你今天自己台北市的房地產要你用一坪15萬合理價格脫手你願意嗎?

newjohnpc wrote:
當然是以 房價租金比...(恕刪)


看了以後完全昏倒,原來你所謂的市場供需是這樣定義的....希望你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沒看到這篇發言內容

kunfeng2012 wrote:
你當然沒有看錯!!
任何一個國家城鄉的區別當然會有
你是拿中央山脈跟大安區來比嗎??

重點在於都市區域的均衡發展
東京23區.只要是新成屋房價的落差根本不大
就算港區千代田區,一樣有便宜老房子可以買
練馬板橋的新成屋一樣超越港區千代田的老房子
從房價角度來看確實如此
這是我實際經驗到的
因為我日本有房子
你呢???

原來你說得區域均衡是這個意思喔?我看信義計畫區與大安區也蠻均衡的不是嗎?
搞笑。

再說了,東京23區的「新成屋房價的落差根本不大」?港區千代田區新成屋的房價大約是練馬區、江戶川區的1.5倍~2倍。

newjohnpc wrote:
一個月收入高於台北平均薪資的人 卻買不起台北的房子 合理嗎?

如:
房價太高 台塑總裁王文淵:我也買不起
台北房子太貴 連勝文:自己也買不起


你跟這兩個人認真????

不會吧????

等到他們買得起的時候~~~

你還在這邊叫阿~~~
他不能保證市民 買得起北市房子,但保證有房子住或可在其他縣市買房。


神 降臨台北了
在台北千萬房價好像是正常的,存個2~3百萬再貸個千萬,以2%來算每個月1.6萬利息(看起來月收十萬的雙薪家庭似乎還行),若是漲到2000萬了,利息3.2萬/月 (400~500萬頭款...這可能要存十年)...好像月收十萬的雙薪家庭也行,不過兩年寬限期一過,3.2*3=9.6萬/月...恭喜薪水剛好拿來全部付貸款。付不出來,很好房子被銀行收走,頭期款沒了,繳的利息錢就當這兩年租金,什麼?被法拍後還欠200萬??。 換個角度想那2000萬能買到多少坪呢? 一坪80萬可買25坪(2~3房),那不要算貴的區好了,一坪40萬...50坪(4~5房),這空間好像適合住人了,不過條件是能付每月近十萬房貸的人,其它還要有2~3萬餘力當生活費。所以可支配所得150萬/年應該還好吧~ 天龍國裡每個人都很會賺錢啊,所以房價漲啊漲的沒在怕不是嗎?

newjohnpc wrote:
一般都是依 房價租金比 和 房價薪資比去判斷合不合理..
一個月收入高於台北平均薪資的人 卻買不起台北的房子 合理嗎?


我覺得不能用平均薪資的觀念去看供需,台北市真正流通的房子占總供給假設是10%,這10%房屋供給的房價是由有能力及意願購買之買方決定價格。而這群潛在買家比的不是薪資,而是購買能力。除非是極高薪的人,否則高資產者或換屋族之購買能力就會高於領平均薪資的人。當然領平均薪資的人買不到那10%流通的台北市房屋。

北市房價不是由一般大眾決定的。
  • 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