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孩子 wrote:
小弟也剛談成基隆大武崙的房子
只是條件不好,剛退伍薪轉只有3個月
貸款的利率好高,配合一信只有兩種可選2.75固定跟首年2.08之後機動計息
還沒決定要選哪個 ...不曉得基隆房子轉貸的利率大約落在哪
想選後者 一年後利息太高再轉貸
轉貸也是有成本的,轉來轉去不一定比較好...
如果你的薪資收入穩定但薪水不高的話
我個人比較建議選 2.75 固定利率
主要的考量在於固定利率每個月還款金額固定,比較不用擔心因為利率變化,導致薪資所得無法負擔
以基隆大武崙 300 萬的房子,分20年還,固定利率 2.75,每個月固定環的金額是 16265,
但如果你選擇浮動利率 2.08
你第一年每月繳 15291,
與固定利率相差約一千元而已,這一千就當買分散利率浮動風險的保險
否則隔年則會隨利率調整而改變
以目前的趨勢來看,未來利率漲的機會很高,
QE 因該會在這兩三年逐步退場
在退場之後利率因該有機會在 3%-5% 之間遊走
以 3% 來說,300 萬每個月就要繳 16638
4% 每個月就變成 18180
5% 每月就 19799
當然,以上只是粗算...
只是這樣的利率變化對收入不高的人來說,違約的風險是很大的
我買了房.沒規劃好.搞到最後出租..自己去租房..
我租的是親戚的大樓.月付5000..這樣我收租拿來繳這房租..還有一筆生活費可用
但如果我搬去住我自己的房子(又大又舒適)..當然這大樓親戚會收回(即使出租也不可能是我收錢)
想了想.....就醬子吧...................親戚大樓下有站牌..我上班方便!
且我最近感覺上班25分鐘車程太長..打算去租公司的出租宿舍..雖然貴一點(月付10500)..
但上班只要5分鐘
租屋的機動性是買屋比不上的
買屋是一種置產(錢太多的時候)..抗通膨+享受都市發展帶來的增值..
若口袋沒多少錢.根本不用考慮通膨..別盡信理財.房地產專家的話..成功多數是無法複製的
至於住.只要便利.租屋也行..等捷運蓋好(我買的房子旁邊有捷運出口)屆時我搬回去住就好..
基隆物價也比較低,我爸媽就把省下來的錢拿去投資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房子,雖然我們住基隆,但台北與新北市的房子好幾間都租給房客,嚴格來說我還是住基隆的台北人呢(戶籍在台北市大安區)
所以買在基隆沒什麼不好,更何況現在房價都太貴啦,基隆比較便宜,只是基隆的房子不好賣就是啦,自住還可以囉,我爸當年那間30萬房子也是賣好久才賣掉哦,我家現在住的這間33坪老公寓不知道能不能賣到兩百多萬> <
不過你基隆房子才17坪含停車位買200萬還是好貴><,上次不知聽誰說他買基隆新房子電梯大樓50坪才買280萬
感覺大部份的回文的心態都很正確也很正面
讓我也忍不住來分享我的經驗
我從小住在基隆
最早和外公外婆一起住
後來舅舅要要結婚了
就開始了不停的租屋、換屋的日子
從碇內到四腳亭又回到碇內
最後在暖暖定居
老媽用資遣費當頭期買了我們全家的第一間房
有房的快樂和踏實
問我媽媽最清楚
她從來也不奢望有一天房價會漲
她只期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
可以遮風避雨的溫暖的家
住基隆
有山有水交通也方便
近年住家附近進駐了頂好、屈臣氏、
還有先前的鍋神、鐵板燒、湖南小館等等
在吃、用各方面的機能都不會少
加上又有62線及一高
所以無論是去台北、金山、宜蘭
不僅選擇多
而且是又快又方便
我覺得基隆基本上各區是獨立而相依的
無論是暖暖、七堵百福、深澳、安樂社區國家新城等等等
都各有其特色,社區機能基本上都相當充裕的
所以在幾年前換我準備要買房子的時候
我第一個想法就是繼續落腳在基隆
因為感覺上房價是我還負擔的起的
在網路上看了很多的中古屋
也比較了很多新成屋
最後看到預售屋
我忽然有一種怎麼會這樣的感嘆
因為喜歡的中古屋要約400萬
便宜的屋況及屋齡都讓我不知從何下手
而新成屋、預售屋單價也要15-6萬
結果在以我老家為圓心
想買一間4-5房
可以讓全家一起住的房子
竟變的相當的困難
困難的不是房子的價格
而是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我開始省思我真正的需要
我希望住家附近的生活環境
是悠閒的、是慢活的
一樣要有綠地、山野
一樣要有小橋流水
是可以讓全家人覺得住的清爽自在
又可以小小滿足日常瑣碎的地方
假使我得花400-500甚至更多的錢買房
假使我得花半生的積蓄在房子上頭
而往後的一輩子也是跟著他一起過
那至少我要買在可以給我這些需求的地方
後來我決定在住家附近和淡水擇其一
因為老婆喜歡淡水的環境
所以最後決定落腳在淡水
但是我覺得無論如何
買的踏實適合自己的屬性、調性和能力比較重要
至於漲不漲對於我來說都只能算是紙上富貴
套句我老婆說的
賣了之後要去住那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