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灣可能有幾十萬台電腦都在狂按 F5 刷畫面.
猜想問題應該就在於, 政府單位對於這系統的期待是 "能跑就好,
而開發廠商的想法也是 "能動就好了". 不覺得單純是流量問題,
應該是系統實做的方式就不適合處理這麼多 Request.
舉例來說, 他的成交資料大概是放在 Database 裡面, 有 Request 就去查.
實際上如果預期到 Request 會很多, 應該是能放在 Memory 裡面的就放 Memory.
這樣會快很多. 這種成交資料, 基本上有一天的遞延應該是還算合理. 所以只要
Server Memory 夠多 (弄個 16/32G), 把這些實價登錄資料全部都 Cache 在 Memory
裡面(一萬多筆, 都放進去應該很輕鬆. 一筆資料應該不會超過 2K).
再這樣的架構下, Web Server 跟 Cache Server 都可以用多台, 前端再用
L4 Switch 或者是 Proxy 去導, 應該是可以撐的下來才對. 因為這類系統
跟某售票網站老是掛的情況不一樣, 售票網站是大家都在卡特定資源做異動.
而實價登錄網站, 基本上可以做到都是讀取而已.
簡單的說, 就是發包的政府單位根本不知道這個系統會遇到怎樣的流量,
需求可能也沒提清楚. 而開發廠商可能就能簡化的就簡化了.
記者江羚瑜/台北報導
根據台北市地政局統計,自8月1日至今,北市完成實價登錄的有4000多件,16日起台北市僅有約780筆資訊提供查詢,與8月買賣移轉棟數3317戶比較,僅占24%。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表示,實價登錄自買賣案件完成登記後有1個月申報期限,但據地政局可供查詢的案件量僅780筆,與8月買賣移轉棟數3317戶相比,僅占24%,顯然不足以成為合理房市的參考依據。
黃舒衛分析,實價登錄資訊僅公布8月買賣的市況,而且部分案件還受政府查核人員篩檢的排除因素,像是親戚朋友間的買賣、物件單價過高交易等篩檢機制,
使8月公布的數據僅剩780筆可供參考,量體顯然太少,若要作為房市交易的參考工具,需要半年以上的資料累積,才具有區域房價的參考性。
此外,在登錄資訊公布的項目中,車位價格和坪數的分算揭露不明確,若合併總價計算房屋單價的話,會產生壓低平均房價的問題。短期消費者要獲得價格資訊,還是建議使用仲介業者提供的資料查詢較為及時、完整。
黃舒衛觀察,實價登錄公布對近期交易量影響不大,因為投資客群早已提前下車之後,近期自住或換屋族受到傳統民俗月以及大環境不景氣的拖累,買氣陷入低迷,但十月以來反有利空出盡的現象。
此外,自去年6月實施奢侈稅以來,讓部分產品進入供給量閉鎖時期,在待售供給量無法有效釋出新的物件下,既有的可售物件反而奇貨可居,造成買賣價格認知差距拉大,成交時程持續遞延。因此,在物件有限且無追價意願的雙重影響,平均房價的走勢呈現緩漲接近盤整的格局。再加上永慶房產集團第四季購屋趨勢調查亦可得知,實價登錄對房價影響不大。
最後,黃舒衛解釋,實價登錄資訊才上路,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在實價登錄資訊揭露後,可減少資訊不對稱,並降低投資客炒作套利的機會,將有助房市回溫、房價回歸理性,健全國內房市交易資訊且減少房屋買賣糾紛的問題。
*******************************************************************************
個人意見:
1.如果以台北市來看,都十月中了,八月份登入的比例才24%,請問是在搞什麼?就算有些篩選機制好了,也不可能那麼低吧!!一定有房仲沒有如實登錄,請問政府是否該開罰?
2.篩選?請問政府是憑什麼篩選?這種公開資訊應該是讓全國人民去篩選,一定要這樣才能揪出那些登錄不實的房仲,或高價假交易炒房的投資客.
3.至於這篇文章中的那個什麼現有物件奇貨可居?我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滿街的房仲DM原來都是在賣同樣幾個物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