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解決房價高到達公平的政策 累進奢侈稅制度法 => 七年級and 年輕人買房子


messahsino wrote:
大大說的太好了~ 正面的回應萌芽囉~ 哈哈~ 哈哈哈~ 有機會就說給身邊的人聽~ 讓它變成大家都知道的政策~ 它就有力量了~ 台灣也會越來越好~ 人人有房住~ 讚啦!...(恕刪)

盼了好久終於盼到一個"好像"支持你論點的網友了(只是好像而已 人家是在講別的事...)
很開心吧

希望大家能再多支持你一點

Gullit168 wrote:
messahsino wrote:
會嗎? 這很容易懂阿~ (還有低薪的年輕人想不想買房不是你決定的~ 這是自由意志)



既然年輕人買房是自由意志,那你幫他們套入450萬元的房屋,又是何種居心??

messahsino wrote:
2. 週邊地區,的房價比也是過高,既然大家拿濫的房價出來說,
那也只能收入只有36萬的七年級生(月新兩萬多),他們能夠成家的價錢,
你們會發現這有多可笑,一棟中古房,450萬~他們還是需要不吃不喝12.5年.


他們可以選擇租屋市場,為什麼一定要買房???




出發點:

真正的利益是大家都過的很好~
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


把被炒作的精華區房屋視為自己預計下手的標的(將奢侈品下拉至民生必需品)
將那些自己賺的錢投入精華區房地產當房東的人妖魔化(把投資客跟投機客混為一談)
拿低薪年輕人買房來掩飾你的目的(創造假需求)
宣揚大愛理念來美化自己的結論(尋求因為累進稅率而得利者的支持)
你舉的的例子跟政策都是圍繞著讓你買到"便宜、屋況好、生活機能佳的完美住宅"而論述



執行面:

就像美國的做法一樣~ 一方面支持台灣的民主~ 另一方面又反對台灣獨立!

可以執行累進制~但是只有趕走炒家的執行~ 一方面維持帝寶的價值~
另一方面又讓兩三萬塊的年輕人買得起房 真的~

這些執行面上的東西只要思考都能辦到~ 這是我除了解bug之外,
產品需要cost down,但是又要好的效能,所必備的思考~ 我們稱之為 trade off


帝寶是最典型的房價炒作案例
你要趕走炒家,又要保住炒作商品的價格??
這不叫trade off, 叫做 ridiculous...(恕刪)



G大大~ 依照你現在的質疑我的方式~
我可不可以懷疑你是房地產業者? 或者是既得利益者?

我已經說過我唯一覺得鳥(不平衡的地方),就是要去承接炒作起來的CP值很低的房價~
如此而已~

至於需求~ 我只想問你一件事情? 兩三萬塊的薪水只有年輕人嗎?
我坦白告訴你好了~ 你之前分析現在的台灣的房價結構~ 我是屬於最低級的買主 年薪比我少的連買房子的資格都沒有~ 依照這種變態的社會觀感~這些人只能租房子~

我告訴你有多少人好了~

行政院主計處調查,今年月收入不到三萬元的受僱者有三五九.七萬人,占總受僱者約四成五,其中更有一○三.八萬人月收入不到兩萬元,已經連續兩年突破百萬人,窮忙族愈來愈多


這不是只有青年族群~ 讓房價變成大家都可以買的才是現在不景氣中應該的公平~

別用這麼負面的觀感看人,我也沒抱怨費用分紅化阿~ 現在這樣的薪水已經很好了~

執行面:

就像美國的做法一樣~ 一方面支持台灣的民主~ 另一方面又反對台灣獨立!

可以執行累進制~但是只有趕走炒家的執行~ 一方面維持帝寶的價值~
另一方面又讓兩三萬塊的年輕人(以及三百多萬的三萬塊以下的受薪族)買得起房 真的~

messahsino wrote:
G大大~ 依照你現在的質疑我的方式~
我可不可以懷疑你是房地產業者? 或者是既得利益者?

我已經說過我唯一覺得鳥(不平衡的地方),就是要去承接炒作起來的CP值很低的房價~
如此而已~

至於需求~ 我只想問你一件事情? 兩三萬塊的薪水只有年輕人嗎?
我坦白告訴你好了~ 你之前分析現在的台灣的房價結構~ 我是屬於最低級的買主 年薪比我少的連買房子的資格都沒有~ 依照這種變態的社會觀感~這些人只能租房子~

我告訴你有多少人好了~

行政院主計處調查,今年月收入不到三萬元的受僱者有三五九.七萬人,占總受僱者約四成五,其中更有一○三.八萬人月收入不到兩萬元,已經連續兩年突破百萬人,窮忙族愈來愈多

這不是只有青年族群~ 讓房價變成大家都可以買的才是現在不景氣中應該的公平~

別用這麼負面的觀感看人,我也沒抱怨費用分紅化阿~ 現在這樣的薪水已經很好了~

執行面:

就像美國的做法一樣~ 一方面支持台灣的民主~ 另一方面又反對台灣獨立!

可以執行累進制~但是只有趕走炒家的執行~ 一方面維持帝寶的價值~
另一方面又讓兩三萬塊的年輕人(以及三百多萬的三萬塊以下的受薪族)買得起房 真的~

...(恕刪)

當然可以懷疑阿
懷疑又不是犯罪
懷疑也沒有人身攻擊阿

不過要這樣懷疑你懷疑不完的
只要有人房子比你多一間以上
只要有人意見跟你不一樣
你就要這樣懷疑
真的懷疑不完啦

再者
請教一下
就算該網友是房地產業者好了
就算該網友是既得利益者好了
難道他不能發言回文嗎?


另外一個重點~

我是真的已經想到可以同時成立的執行方法了~

執行面:

就像美國的做法一樣~ 一方面支持台灣的民主~ 另一方面又反對台灣獨立!

可以執行累進制~但是只有趕走炒家的執行~ 一方面維持帝寶的價值~
另一方面又讓兩三萬塊的受薪族買得起房


說穿了很簡單~ 但是現在不到時候~ 如果反對的點只有擔心 既得利益者受損~

就免了~ 哀! 做這件對大家好的事情真的滿勞心費時的!
messahsino wrote:
另外一個重點~

我是真的已經想到可以同時成立的執行方法了~

執行面:

就像美國的做法一樣~ 一方面支持台灣的民主~ 另一方面又反對台灣獨立!

可以執行累進制~但是只有趕走炒家的執行~ 一方面維持帝寶的價值~
另一方面又讓兩三萬塊的受薪族買得起房


說穿了很簡單~ 但是現在不到時候~ 如果反對的點只有擔心 既得利益者受損~

就免了~ 哀! 做這件對大家好的事情真的滿勞心費時的!
...(恕刪)

說真的
你滿偉大的
想了那麼多
做那麼多事
都不是為了自己
都是為大家好
linpredator wrote:
當然可以懷疑阿
懷疑又不是犯罪
懷疑也沒有人身攻擊阿

不過要這樣懷疑你懷疑不完的
只要有人房子比你多一間以上
只要有人意見跟你不一樣
你就要這樣懷疑
真的懷疑不完啦

再者
請教一下
就算該網友是房地產業者好了
就算該網友是既得利益者好了
難道他不能發言回文嗎?...(恕刪)



其實我的重點在於G大大說我是出於私心~
我只是依照這個邏輯問他是私心的~

都可以阿~ 想發什麼盡量發~

本來我是想說有人發了這種正面力量的話
wrote:
爬完這棟樓.. 我的問題只有一個..

現有的政策制度是否"公平"?

很多人會說..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公平是相對的.. 等等.. 這些我也都認同..

因此.. 我的問題可以再修改為:

現有的政策制度可不可以"再公平一點"?

這時很多人會說.. 台灣社會已經很好了.. 那些過不上好日子.. 買不起房的人是因為他本身不努力.. 等等..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舉幾個例子或現象.. 來說明台灣還可以更公平一些..

1. 政府稅收來源.. 受薪階層所占比重居高不下.. 近幾年來遺產稅.. 土增稅.. 企業所得稅卻是下降的..

2. 健保資源浪費.. 政府拿不出一套好辦法節省健保開支.. 這一輩年青人繳了一輩子健保費.. 等他老了要使用健保醫大病.. 結果健保破產了..

3. 國營企業年年虧損.. 獎金卻照發..

4. 多元入學.. 甚至把社會服務才藝都納入評比.. 窮人家小孩.. 有空就要去打工貼補家用.. 那有時間去做社會服務學才藝.. 因此.. 窮困家庭的小孩將來更不容易上好的學校(公立).. 即使能上私立大學.. 那又是另一個包袱..

5. 各地猛發老人年金.. 有幾間房產的老人照拿.. 而政府財政卻無力照顧弱勢的群體..(每個人不管窮或富都拿錢是公平的嗎??)

大家應該都知道.. m型化的社會表現出來就是資本主義的掠奪.. 有錢的更有錢.. 窮人(即使努力)不易翻身.. 所以為何說:m型社會發展到極至.. 中產階級就會消失.. 這就是社會不公平的結果..

現今政策縱容房地產過快上漲.. 縱容炒房屯地.. 就是m型化社會背後的推手之一.. 我們的政策制度難道不可以"再公平一點"?


可以避免小家子器的言論了說~ 罷了! 就算我因為這樣的觀念可以買到CP值更高的房子~

也只有代表一件事情~ 現在的房價是讓三百多萬的受薪族買不起的~ 大家認為這是公平的就繼續吧~

去大陸出差和那邊的人聊天
那邊的政府都知道用家庭為單位,多買第二間、第三間以上科重稅
台灣這邊的人會不懂用這些方法防止房價飆漲嗎?

你想的到的方法,其實很多人都知道
但是目前台灣的社會,都是把持在那些得利益者的身上
他們怎麼可能砍掉自己撈錢的手段

會變成M型化的社會也是這些人造成
掌握住大量的資源,社會型態怎麼變化幾乎都是操弄出來的
為了掩飾這些,拼命的指責窮苦的人,或是賺錢比較少的說他們是草莓、不爭氣、仇富

這就是目前台灣或是01的生態

我國的不動產相關稅負共計有遺產稅、贈與稅、契稅、土地增值稅、地價稅、房屋稅、田賦(已停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 地價稅另包含空地稅、荒地稅、不在地主稅(已廢除)。

討論所有土地稅實在太廣, 單說比較受重視的土地增值稅和地價稅, 此兩種狹義的土地稅皆採「超額累進制」, 會如此是因為孫中山提倡的「節制私人資本」、土地的價值中屬社會進步而增值者應「漲價歸公」, 從我們的土地政策(法律)裡可以看到我們「原本」是依照孫中山的意思以社會主義立國的, 土地法及平均地權條例裡另有多項限制私人土地權利的規定, 例如限制一個人或一間公司可以擁有的最大土地數量或最大房屋數量。

故樓主的命題不對, 不應停留在建立土地稅累進制的地方, 應該討論為何土地稅累進稅制無法讓一個白手起家、一般賺取薪水的上班族能在稍微靠市區的地方買得起一間房子。

其中土增稅被扁政府減半徵收, 失去原有功能, 地價稅則是因公告地價(稅基)和市場行情脫節, 無法發揮功用。這其中有些麻煩, 提高土增稅反而抑制房屋釋出, 提高公告地價或者按實價課地價稅則是全民徵稅, 雖然依照超額累進制度大房東大地主付的稅比我們增加許多, 但一般人口袋裡沒多少錢負擔也許更大, 試想我們光為了管理費就計較萬般了。

總之, 我國的確以累進制計徵土地稅, 但是近十年都市地區房價飆漲能否以稅制就解決了, 我打個問號。較直接有效的做法應該是生他個幾碼利率, 雖然會害到房地產以外的市場, 但畢竟, Finance is gun, 強而有力。
messahsino wrote:
G大大~ 依照你現在的質疑我的方式~
我可不可以懷疑你是房地產業者? 或者是既得利益者?


我之前在福特版只是幫福特車廠打抱不平回了幾篇文章
對方就以為我是福特高層

好熟悉的感覺


messahsino wrote:
我已經說過我唯一覺得鳥(不平衡的地方),就是要去承接炒作起來的CP值很低的房價~
如此而已~


你那就不要去承接炒作起來的CP值很低的房價
把他的需求拉低,當房市由多轉空的時候,屋主被逼到跳樓的都有
十年大概就會出現一次多空循環,這種炒作行情本來就是比誰的氣長


messahsino wrote:
至於需求~ 我只想問你一件事情? 兩三萬塊的薪水只有年輕人嗎?
我坦白告訴你好了~ 你之前分析現在的台灣的房價結構~ 我是屬於最低級的買主 年薪比我少的連買房子的資格都沒有~ 依照這種變態的社會觀感~這些人只能租房子~

我告訴你有多少人好了~

行政院主計處調查,今年月收入不到三萬元的受僱者有三五九.七萬人,占總受僱者約四成五,其中更有一○三.八萬人月收入不到兩萬元,已經連續兩年突破百萬人,窮忙族愈來愈多


老實說不到兩萬的裡面有很多是婆婆媽媽出來幫忙打零工
假設兩位月薪3萬的年輕人結婚買房,家庭年收入約78萬
跟你差不多,呵呵
精華區的房屋是買不起,不過郊區還是有機會找到好標的

當初你自己說要憑自己的力量買房,所以你的買房價位我只單單算你的年薪
你未來老婆的薪水我不沒估進來

而且你還是沒搞清楚,這月薪三萬元以下的人到底有多少人有買房需求
一次把三百多萬人算進來,不就是我說的創造大量假需求
而且阿,就是有你這種"每個人不管有沒有家庭,都要買房的想法"
才會讓那些投機客有炒作的空間

記住阿,投機世界裡,多方(炒作價格)由大量的買方建立起來的


messahsino wrote:
這不是只有青年族群~ 讓房價變成大家都可以買的才是現在不景氣中應該的公平~

別用這麼負面的觀感看人,我也沒抱怨費用分紅化阿~ 現在這樣的薪水已經很好了~

執行面:

就像美國的做法一樣~ 一方面支持台灣的民主~ 另一方面又反對台灣獨立!

可以執行累進制~ 但是只有趕走炒家的執行~ 一方面維持帝寶的價值~
一方面又讓兩三萬塊的年輕人(以及三百多萬的三萬塊以下的受薪族)買得起房 真的~


帝寶是最典型的房價炒作案例
你要趕走炒家,又要保住炒作商品的價格??
ridiculous
silenceblack wrote:
總之, 我國的確以累進制計徵土地稅, 但是近十年都市地區房價飆漲能否以稅制就解決了, 我打個問號。較直接有效的做法應該是生他個幾碼利率, 雖然會害到房地產以外的市場, 但畢竟, Finance is gun, 強而有力。


生息不只砍到投機市場,投資市場也會受到波及
企業借貸成本拉高,減低擴廠、開分公司或開分店的慾望
間接影響就業市場,以及降低經濟活絡與資金的流動性

尤其遇到目前經濟衰退,不只投機客被斷頭
體質較不良的企業被利息壓垮倒閉,造成銀行呆帳虧損
銀行為了保護自己拉高貸款門檻
後續企業經營及投資環境越來越惡劣
失業人數持續擴大

最後,房價被硬壓下來而買得起房的人不見得會比較多...


而且如果只是為了打防而生息
迫使龐大的房貸族群(就報告而言,約70%的人是自住或投資,並非做短期價差操作的投機客)
必須付出更多的利息費用
只為了迎合這些資金水位尚未籌足而等著收購下跌價格的精華區房屋的準買主
公平正義又在哪裡??


用生息換房價,根本就是個短多長空的策略
不過無房的人最喜歡打房的政策就是升息
因為不僅自己不痛不癢,還可以得利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