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

為何不生? 經濟負擔是主因!

生育率跌破1
原來,實行一胎化最徹底的竟然是台灣!

juniormark wrote:
但要讓都會區的年輕人(特別是年紀在30歲+-5歲的人生小孩),我覺得最有效的政策就是住房補貼。
例如無自用住宅,你一生小孩,政府立刻依該地租金價格補貼可住1~2房的租金價格。台北市大概1W,新北市約8000,其他地方約5000~6000。直到小孩上小學或是購買自用住宅為止。
當然有自用住宅著,有生小孩的家庭,可以300~500W,貸款免息,這也是OK
當然你不生小孩就是沒有,這是最實際的了~~

不孕症者健保給付人工助孕5次,試管嬰兒2次。~~...(恕刪)

很贊同你的意見, 政府應該給有嬰幼兒家庭更多的福利,補助,而這些的經費理應由不生小孩的家庭來支付,
我們現在養的小孩,將來長大可是要繳稅支付政府的支出,可是那些不生小孩的夫妻等他們老了不用繳稅可是卻依舊享有社會的便利,變成我們的小孩長大後還要養那些不生小孩的老人,這不是太不公平了嗎?所以應該趁那些不生小孩的夫妻年輕時,多課些無子女稅,減輕那些有小孩家庭的負擔,這樣子自然鼓勵生育,社會也才可以長久運作下去,

黑豆加薏仁 wrote:
台北很大,不是每個人都能在40分鐘到達,就以我從桃園開車到萬華來講,不塞車50分鐘會到,上下班時間就慘cc了,十八標塞到爆,塞到你叫阿母。。。。


台北很大,但要找到夠便宜的郊區,我相信還是可以的,若嫌桃園太遠,我想泰山應該近一點吧! 若接近南台北,新店山區或是烏來,應該還可以吧! 若是在內科上班,在汐止或是基隆找個二手屋,也該是可以負擔的吧!

不要老是比較台北市區內的房價,領多少錢,就買怎樣的房,我相信日子還是可以過下去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政府要有錢,
簡單的說,就是全民加稅來幫助老人照護與兒童教育,
問題是,誰願意呢?
不想生育的人會質疑,
為什麼要幫別人養小孩,
就好像質疑自己的小孩為什麼要幫忙養其他老人般,
連加恩告訴自己的孩子們,
長大後要無私的照顧其他需要幫助的長者,
是何等博愛的胸襟,
他在醫院所見,
躺在床上的長者,不管年輕時如何風光,
每日最期盼的卻是子孫們探望時的推門聲,

物慾觀念當然影響個人的生育意願,
但是想生的人終究會克服一切,生下小孩,
然後邊抱怨邊當個好爸媽,
讀書生病,旅遊住宿與門票,甚至連吃飯都要付出更多倍的價錢,
不用期盼將來政府的年輕執政者,
會照顧好我們這群未來的老者,
因為我們也曾經如此對待他們,
台灣終究很難成為全民同享的福利國家.
幸福經濟會大於數字經濟....高房價高物價低薪資

把經濟弄好讓中產階級友好的生活環境比較重要...

要有效降低房價的最好方式就是遷都 光公務員都帶下去

一來南部土地成比低能有效的規劃大的城市..二來也可以降低台北的就業人口

讓南北房價平衡.....
養育一個小孩到成人,到底要花多少錢呢?

這是個大哉問,我自己是簡單地粗略估算大概的費用,並依據一般父母想要的需求做推估,做了一張這樣的表格:

小孩養育到成年的費用表
項目 精打細算型 一般型 精英型

.
懷孕期補品 5000 10000 30000

.
自然產、病房麻醉 5000 15000 30000

.
坐月子 30000 100000 150000

.
預防針 10000 30000 50000

.
嬰兒托育0-2 20000 360000 500000

.
幼稚園托兒所3-6 120000 450000 700000

.
小學6-12 30000 48000 850000

.
中學12-15 36000 72000 400000

.
高中15-18 72000 90000 300000

.
大學18-22 200000 400000 800000

.
衣服 100000 200000 400000

.
食物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
娛樂 200000 400000 1000000

.
交通 200000 400000 1000000

.
其他 200000 400000 1000000

.
總計費用 222.8萬 497.5萬 1021萬


以上的費用不包含房屋、父母個人支出等費用,只包含額外學習項目費用、班費、玩具、大學提供的低價宿舍或自行在外租屋、醫療與保險費用,有些可能疏漏或計算太少,有些則是超估,但依據父母規劃與花費的多寡,可以自行增減,這三種類型的大致差異只能供作參考。

一般家庭約花費500萬上下養一個小孩到成人

事實上,一般家庭,是不可能花到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來養育一個小孩的,那要財力很夠的父母才有辦法做到。平均而言,四百多到五百多萬新台幣,是比較合理的範圍。要省的話,也是可以225萬到280萬實現的。

我的估算是採用養育到22歲大學畢業做分段累積假想,但長期費用估算中則用240個月,也就是20歲為計算基礎(但包含到22歲畢業的大學學雜費),故如果你想要讓小孩養到22歲或研究所畢業都是和家裡拿錢,那麼得另外加上這幾年的額外費用。

另外,這個估算費用也還沒有加上未來20年的「通貨膨脹」,但由於父母的收入金額可能也會增加,或者是有其他存款收益,這部份的計算考量我先予以捨棄,只是提醒您如果要做自己的子女養育費用估算表與計畫,要考慮到日後的通貨膨脹因素,及早做好財務規劃或假想,至少心理要有個底。

考量家庭的收入與相關的長期投資效益,也許你會發現養兩個小孩不會是難事。

育兒數量與老年退休問題

雖然之前文章有提到「生一個是為自己想,生兩個是為小孩想」,但我們可能還是只養育一個小孩,尚未決定。

主要的考量是經濟方面,如果我們還想要有自己準備夠用的退休金、醫療費用,只生一個小孩時,勉強應該是夠用的,這不包含晚年可能可幫忙打零工等老年收入,以及子女可能提供的經濟幫助,這兩項現金流個人建議是不要考慮進去,因為可能都會沒有或只有一點點,這年頭養兒防老的成功機率並不是很高,而且不應該有這樣的預期心理。

如果養育兩個小孩到成人,大概平均要八百到一千萬,對於一般受薪家庭而言,老年可支配的退休金與醫療費用,會耗去一大半,或甚至沒有太多剩餘,必須要做好更多準備才行。在台灣邁入高齡社會時,固然大家多生小孩(兩個是維持人口替代率的基本條件)有助於整體社會與經濟的穩定,但也要考量實際個人因素,勉強不來。畢竟,要成功地受孕,並好好地生育下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製作本表之目的

之所以做這個表,只是給大家做個參考,實際養育小孩的費用,並沒有報導中的那麼多,端看父母要怎麼樣規劃和怎麼花。如果隨波逐流,和大家一樣的花法,而沒有因應小孩的特質做規劃,只是造成未來大家的困擾而已。

要省錢,也是有能夠養育成人,小孩很健康,成長得很好的方法,包括多花一些時間和小孩一起學習,不住在寸土寸金的高價市區(減少消費的誘惑與同儕群體帶來的額外支出壓力)。如果父母只是生育,而沒有好好思考怎麼養育的話,子女很容易不是對社會做出有效或基本的貢獻,而是負面的影響。

養成子女的獨立性日益重要

我們的計畫是除了精打細算,實際上真的需要的教育或物質會給,並建立適當的價值觀與財務觀念,但心理素質的強化和交流也很重要,期望我們的小孩可以在大學期間自籌學費。:P

個人的成長經驗中,家庭並不寬裕,雖然有時候還是不小心花掉家裡太多錢,但大學的學費、生活費是自己打工籌的,也因為是國立大學,整體費用上比較省。我不強求自己的小孩也要有這樣的半工半讀經驗,但會希望他能夠好好地決定自己的人生,具備一定的獨立性,我們父母能夠做的就是給予幫助和適當不過度的干預,樂觀其成。

至於除了學業以外的各種技能、知識,我們可以自己教的,就傾囊相授,我們不會的,選擇小孩有興趣的再讓他學看看。

轉貼至http://yblog.org/archive/index.php/10785

參考看看,看你小孩是打算怎麼養
分成精打細算型 一般型 精英型
222.8萬 497.5萬 1021萬

精打細算型:月開銷9293元
一般型:月開銷2萬
精英型:4.25萬

算了一下,鄉下一對夫妻,一個月賺3~4萬要養孩子,2個孩子的情況
真的就是精打細算比較有辦法了…
jcpapa wrote:
allen3040 wrote:
看醫生、打疫苗等一個月要5000~8000不等


光這一點就是藉口了
都是看自費的嗎?




自費的也沒那麼貴,看劑種,但也是要1000元以上,2000多也常見....
當你小朋友打非自費的,會發燒燒個2~3週,你就不會想要用非自費的了
大概看了所有留言

覺得最可惡的不外幾種人
1.台北買不起可以買桃園
在下現在住楊梅,每當經過中壢、內壢、桃園等站,火車車廂連站的地方都沒有,因為已經很多人被迫搬到桃園(或者反過來,被迫到台北工作);南崁國道客運可說得上是黃金路線
一堆人被迫提早起床,晚點休息,生育率難道不會因此受影響??
罪魁禍首不是房價是什麼??

2.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或許各行各業都有努力成功的人,但更多的人,受困於責任制、22K無薪假,加班比本班薪資低甚至無價(加辛酸的),即便努力都不會成功
不然為何每次高普考錄取率屢創新低,連清潔隊都得擠破頭
當收入不高的中低階層民眾,得先花上幾百萬貸款,幾十萬仲介費,以及付出幾十年的人生後;看到的是越來越高的民生物價、越來越多的小孩花費(還是你想讓小孩輸在起跑點上?)試問生育率怎麼高的起來??

3.這是最可惡的
明明就是靠爸一族,卻跑來用鍵盤講一堆風涼話...
講白了
其是不想養是藉口
養狗
會比人省
我相信
但是能省多少??

還有
現在幾乎每個年輕人都人手一台IPHONE
這些不必要的錢省下來不就好了
我的手機都5年才換一次
最早用T191~5年後才換
上一支W810
用了5年才換現在的DESIRE
這些錢省一省沒有那麼難
本來就該怪政府..
不然要政府來幹麻..

看看國外政府怎麼做事的..
再看看台灣政府怎麼做事的..

國力弱不是沒原因的.
  • 5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