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我自己來說;六年級中段班"三無階級"
在目前人眼中應該是個標準魯蛇

家中老母有一四樓店面透天(62年蓋好/地坪28四樓建滿),
在2014年老母曾缺錢請銀行來估價設定,
要是沒記錯當時銀行是估價1800萬(可能老母想賣或者是設定價值後再跟銀行提領吧?)
到今年我想說請銀行再次鑑價看看(可以的話我就跟老母買下,畢竟這是祖上的房子)
記得是星X銀行初步估價變成只剩1200萬,以我可以核貸35年最高八成

一整個嚇了一大跳,畢竟2014-2017年只過了三年,怎鑑價差了600萬

房子地點也不算太差
位於縣道上,走路到鳳山火車站大約15分鐘
走到捷運站也大概10-15分,文山特區跟文鳳特區在附近
驚訝之餘其實心底有點"賀咧嘎災..."
因為2012-2013這兩年本想買一間店面來做點小生意
去看了房子之後差點懷孕(受驚)

在文山特區跟文龍東路上的店面
開價一間4-5千萬

對於小時後就生長在這地方得我真的是嚇到!!!
之後就打消念頭先租店面做做小生意
賺的錢只留下生活費用跟週轉金
之後就丟進去儲蓄型保險
目前有兩筆躉繳保單/六年期無每年配息,可複利滾存至解約當年度(宣告2.99%/平均2.75%/保證2.5%年利率)
跟三筆年繳六年期保單(2.75%)每年配息
想說當初要是衝動買下店面或者是街/巷的透天,
四年多來可能不只賠上房價還要負擔高額的利息,
那真的會很嘔!!

現在租個老店面月租金3萬,雖然四年多來付出了百多萬的房租
但是如以老母的店面來計算....還省下了房價的折損
600萬/3萬=200個月=16年半
忍一次用四年房子租金;換16年半房價的的損失,應該是划算的(還沒去計算保單跟其他投資的收益)
最後.....這只是我的實際例子,不代表我唱多或是唱空
畢竟買房/租房都是個人的未來規劃
而且我也不太懂銀行對於房屋鑑價的標準在哪?

到現在我還很懷疑怎會差了600萬



不過可能再過個幾年還是會購買房子吧
只是絕對不會在這個時間點買....(X展給我的驚嚇太大了,憑空少掉600萬)
對於普羅大眾工作辛苦,報酬低下的節骨眼上
這房價.....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當然對於一折....我是當成看看就好
不過對折應該是可以期待,省些購屋費用當成養老金也算不無少補吧?
還有.....
因為職業上會接觸很多大眾
真的普遍認為房價不是太高,而是高不可攀

這氛圍再繼續下去對於年輕一輩的真的只是利空
或許
我是說或許啦
有生之年應該可以看到"第二次的無殼蝸牛運動"
到那時候政府不得不下重手
應該就會有中價位的房子可以買了
就看年輕一輩的有沒有那樣的勇氣與智慧
跟政府表達對於購屋的無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