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高雄捷運對高雄人來說,真的重要嗎?


m5clk wrote:
你說的對一半,胡市長上任
在台中豪宅一堆,炒樓、炒土地、炒房
房價幾乎翻了3倍
飛踢

台中公車捷運化(BRT)卻是讓民眾搭乘公車的轉類點
依臺中市政府交通局資料http://www.traffic.taichung.gov.tw/index.asp
100年1月公車數為496輛,100年12月增加為742輛
100年1月交易金額為4千1百多萬
100年12月交易金額為1億1千多萬
看到固中奧妙了嗎??
年初跟年尾搭乘人數整整多2倍
相信101年數據資料出來還會更多

高雄市政府的http://www.kcg.gov.tw/Index.aspx
100年1月交易金額5千2百多萬
100年12月交易金額6千8百多萬
給您參考


確實
高雄的公車路線與營運方法應該可以借鏡台中
台中的交通運輸已經朝向培養大眾搭乘公共交通運輸工具
高雄不要每天嚷嚷捷運賠錢
至少先做出一點努力
什麼都不做只怪沒人搭乘是說不太過去
快去國外宣傳高雄市的觀光資源
搶進廉價航空在高雄落地吧!!
看看這幾年有多少廉價航空飛桃園
may313 wrote:
歹勢!標題是:高雄捷...(恕刪)



我也沒惡意!

請看第一篇 內文

高雄捷運至開始營運以來,搭乘人數有漸漸增加的驅勢,可是依存度好像又不高 ,想請教各位大大,如果今天要在高雄置產,會選擇在捷運站附近的看法,會有像臺北那樣住在捷運站附近真方便的想法嗎?

所以應該去檢舉嗎?


如果今天要在高雄置產,會選擇在捷運站附近的看法,會有像臺北那樣住在捷運站附近真方便的想法嗎?


有看到 原PO文大 在其他版的貼文
PO文大 花了 250萬 在楠梓 買了房 被女友碎念!!!

站內連結- PO文大的文章串
貓.電腦.不思議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4.北捷是由雙北市自負盈虧..有虧損也是當地人民負擔
那高捷公司倒閉後的虧損是由誰負責?
難道叫中央買單..叫台中台南人民負擔高捷的巨虧

5. 捷雲機電系統30-40年必須大翻修..需要300億-600億費用...
北捷每年有提列數十億這筆準備金...因此有小虧
高捷並未提列這筆200-400億費用(每年至少10-20億) 30年後這筆費用由誰出?

6.高捷的錢坑已是無藥可救...每年20億以上
這十來年的當事人..有必要承認錯誤...畢竟他們也享受了執政的風光


高雄市政府..有必要公開說明..
高捷的困境
並向大眾道歉..
並負起虧損的責任!! (北捷是由雙北市自負盈虧)


其實 把高捷停掉
(國外也有虧損過大 停掉的例子)...可能是一個方式把公車捷運起來..(高雄不大會塞車)
班次路線密集一點..價格低一點
更多高雄市民都能享受..
每年可能虧不到5億...

...(恕刪)


雖然我對高雄市政府,也沒有很滿意

不過
台鐵虧錢?
健保虧錢?
台電虧錢?
養軍人又不打戰,還終生奉
出了事還要國賠

就要拿我們繳稅錢買單...

政府是不是要停掉?...

另外最好把高雄不太會塞車,那句話收回去

你假日中午用餐跟晚餐時段,平常日下班時段
你試試看捷運紅線的博愛二路、三路週邊會不會塞車..
運氣不好,你連下國道10號交流道,在大中路就開始塞車了




kyo6347 wrote:
我也沒惡意! 請看第...(恕刪)


客氣了.真好

不是很懂所以應該去檢舉嗎?這部份?

這篇主要討論高雄捷運對高雄人來說,真的重要嗎?
我只針對這主題討論與說出我對的高雄捷運感想

也許大大過濾PO文者發文的動機與心態.這很細心.但是我不知道kyo6347大擔心的是什麼問題
至於你點出PO文者的其他文章.沒有說出你的想法.我也不好去做過多的想法.如果沒有其他文章.我認為這個主題高雄人還是很關心.

至於發文的動機與心態.只有PO文者能說明

再次感謝各位大大的討論與意見分享喔!
其實小弟po文的動機在139層已有說明嘍!我在重新引述好了
"感謝各位大大熱情的討論回覆喔!小弟也是高雄在地人,也剛在高雄捷運站附近買 了間自住的房子,只是最近來臺北受訓,看到了臺北和高雄捷運的差別,而且之前 聽說高雄人對高捷並不重要,因為高雄人喜歡自由自在的騎歐都麥趴趴走,所以好 奇,想知道大大們的看法啦!獲得大家熱烈的討論,可見大家對高捷真有的期待 喔!"
個人覺得動機因該蠻單純的呀!純粹也只是關心自己週遭的事物,因該沒有小弟認知錯誤的地方可以讓大大去檢舉吧!這二天經過好多大大們多方面的討論與意見,讓小弟長了不少的見識,也獲得許多很好的數據,再次感謝各位大大用心的回覆喔!
抱歉,在引用139層時,自己有打錯

感謝各位大大熱情的討論回覆喔!小弟也是高雄在地人,也剛在高雄捷運站附近買 了間自住的房子,只是最近來臺北受訓,看到了臺北和高雄捷運的差別,而且之前 聽說高雄人對高捷並不重要,因為高雄人喜歡自由自在的騎歐都麥趴趴走,所以好 奇,想知道大大們的看法啦!獲得大家熱烈的討論,可見大家對高捷真有的期待 喔!
因該改為
感謝各位大大熱情的討論回覆喔!小弟也是高雄在地人,也剛在高雄捷運站附近買 了間自住的房子,只是最近來臺北受訓,看到了臺北和高雄捷運的差別,而且之前 聽說高捷對高雄人並不重要,因為高雄人喜歡自由自在的騎歐都麥趴趴走,所以好 奇,想知道大大們的看法啦!獲得大家熱烈的討論,可見大家對高捷真有的期待 喔!
純屬小弟各人疏失,說聲抱歉喔!

r3100422 wrote:
抱歉,在引用139層...(恕刪)

原po已經回覆
那kyo6347大的想法(質疑)就只能kyo6347大自己說了!

r3100422 wrote:
再次感謝各位大大的討...(恕刪)

對高雄人影響分為三類
1.直接影響
對於在捷運站旁邊每天或是一周會坐個幾次應該有大影響
2.間接影響
對於開車族,機車族來說,以高雄每月約16萬來看,大概車子會少一些,廢氣會好一點
3.無影響
住比較遠的地方,或是少出門者

每個人答案都不一樣
如果在高雄置產...扯開高雄一些過度炒熱的房價區域
回歸正常居住點來看...如果您上班或是小孩上課會用到
捷運那就有那價值...不然還是以工作地點或是住宅環境為主
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己口袋做為考量比較實在(自己口袋最重要)..

另外有幾點我倒是有一點意見
1."因為高雄人喜歡自由自在的騎歐都麥趴趴走",我個人以為全台灣大部分人都有這現象
我在台北工作兩年,看到的機車也不少..只是交通狀況+開車成本(機車)..重點是人口還有通勤距離
會讓你誤會台北人大都討厭騎機車..事實上有天我假日騎機車到火車站附近..發現要付費的機車停車場從
中山北路附近到京站的地下停車場都滿了(那邊要排隊)...我不認為台北人痛恨機車

2.住台北捷院運站旁邊是很方便沒錯..不過再購買前要看看自己口袋深度..還有你希望的空間大小

3.每一個人對大眾運輸的重要性不一樣,以我自己而言,我認為虧錢的"台鐵"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因為我沒用到...以盈虧為基礎的角度來看...台鐵應該把台北以外自強號沒有停的站都拆了.甚至整條停駛也可以,賠錢的高鐵還想漲價...當初根本不該有台鐵..高鐵的...但是我想這不可能的..所以萬事不能以盈虧來看

4.以運量來看..高捷在不看折舊,利息的角度來看..運量18萬可以打平..以目前狀況約16萬人次..我想過幾年有機會達到不看折舊利息的損益平衡..但是卻可以帶來其他價值..

Shadyside wrote:
對高雄人影響分為三類...每一個人對大眾運輸的重要性不一樣,以我自己而言,我認為虧錢的"台鐵"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因為我沒用到...以盈虧為基礎的角度來看...台鐵應該把台北以外自強號沒有停的站都拆了.甚至整條停駛也可以,賠錢的高鐵還想漲價...當初根本不該有台鐵..高鐵的...但是我想這不可能的..所以萬事不能以盈虧來看

4.以運量來看..高捷在不看折舊,利息的角度來看..運量18萬可以打平..以目前狀況約16萬人次..我想過幾年有機會達到不看折舊利息的損益平衡..但是卻可以帶來其他價值..

.(恕刪)




高捷畢竟是地方建設..當然應該由高雄自負盈虧!!
高鐵台鐵台電健保是全國性的建設

北捷 未來的台中捷運 都是地方政府自負盈虧...
只要高雄政府肯自負高捷的盈虧..
高捷持續營運 當然沒問題..
不能強迫中央買單...叫台北台中台南人民負擔高捷的巨額虧損



您不覺得 "高捷運量18萬人就可打平" 這句話有問題嗎?
高捷運量現在已有15萬人..只差三萬人就打平...
一天3萬人 一年差不多1000萬人次...
1000萬人次票價收入是2億多元(25*1000萬)



一年只差2億元而已..和市政預算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何況2-3年後可能就打平..
高雄市政府為何不肯公開宣布..高捷由市政府自負盈虧..
資本100多億的高捷公司才5年就要虧光破產了...
高捷實際狀況如何 您想想吧?

高雄市政府應該要向市民道歉
公布高捷困境..(每年虧20多億, 搭乘一次 虧40元, 市民每年要出1000多元彌補高捷虧損)
而不是只想要強迫中央買單..叫台北台中台南人負擔高捷的巨虧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高捷畢竟是地方建設....(恕刪)

買車不敢貸款.
買房貸款不敢貸五成以上.
省吃簡用.不敢像人家說
還要要求太高的生活品質.
搭捷運不方便不說.真要搭還真是多了一筆開支
身為一個高雄市民確在執政者的領導之下
不知不覺中成為中華民國負債最高的一群國民.真想哭~

看到大大說:
只要高雄政府肯自負高捷的盈虧
我好怕!高雄政府肯說願意自負高捷的盈虧.就慘了!!!!!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