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_lin_km wrote:
月經文+1之前住公寓...
拉回"怎麼辦"這個議題
之前看過日本節目一個很有趣的實驗
就目前的集合式公寓和大樓
基本上就硬體上是不可能做到完全隔音的
例如 在樓上運球...聲音絕對會往下
相同的後腳跟走路跑步的效果也是
龜毛的日本人反應當然很大
經常管委會要做的就是處理上下樓層的噪音紛爭
不過神奇的是有一棟大樓自從採取了一個措施後
再也不曾發生居民反應樓上噪音問題
方法很簡單
就是把每個月要整理一次垃圾回收活動
從原本的"水平的住戶們"
改為"垂直的住戶們"
比如說這棟大樓有七層樓(1~7),一層有六間住戶(A,B,C,D,E,F)
我是當中的A戶3樓好了
原本我去做垃圾回收時是跟3樓的BCDEF鄰居一起弄
現在改成我和A戶的124567樓的鄰居一起弄
那麼我便會認識樓上也就是A戶4樓的人
當然樓下的A戶2樓也會認識我
只是"認識了"而已
不可思議的卻造成了心理的改變
在節目中
原本受到樓上小孩干擾的一對老夫妻
自從認識了樓上的小孩(都在學齡前年紀,最難叫他靜止的那種)
自然而然的接受了孩子原本就會跑跑跳跳帶來的噪音
因為樓上的孩子已經從"陌生的孩子"變成了"鄰居小孩"
就像住透天的人很少會去嫌樓上親人腳步聲一樣
一旦自己的心態改變
樓上的噪音就成了"啊,他回來了啊"的一種提示而已
並且久而久之人的耳朵會把這種聲音關起來
大腦不再去一一分析"樓上的親人"在做什麼
自從我看過那個節目後
我就把自己的心態調整了一下
樓上的小孩跑跳
代表他很健康的長大著
樓上的夫妻每晚搖床
代表他們感情好
說起來也挺不可思議的
當我不再去火大這些噪音時
聲音彷彿消了一樣
若不是有人來訪提醒我
我還不會注意到樓上又在騎三輪車了
想想
不可能去改變樓上
又不可能轉變自己的住宅地點時
改變心態也許是一種方法
(恕刪)
這篇不錯,值得收藏
雖說不敢說,將來若是買到或是租到有這樣鄰居時
自己是否也做得到
畢竟自己過年時,弟妹的小朋友來家玩時
就吵到連自己都受不了
又擔心被鄰居念,所以也一直要求
甚至還拿他們的老爸出來威脅小朋友了
且妹妹的寶貝兒子又有過動兒頃向
更是麻煩
marup0814 wrote:
太吵?你說太吵就太吵是嗎?
請環保署來測量再說吧
小孩子本來就是會騎車尬車,你憑啥剝奪他人飆車的權益?
車子的排氣管本身就是會傳遞噪音
所以你有本事就自己去把整條街買、租下來
不然就搬家或室移民
不要在那邊指責他人正當飆車的權益
.(恕刪)
marup0814 wrote:
荀老爺子早在2300多年前就說
"人性本惡 所以隆禮"
三字經也寫
" 養子不教 父過也"
兒問:拔拔,我跑來跑去蹦蹦跳,叔叔為什麼生氣?
父答:就是啊,你又不像Makiyo那樣不乖,別理那個壞叔叔!
天真可愛的兒 蹦蹦跳跳繼續玩!
徐董名言 " 嫌貴~不要用"
0 1 佳句 " 嫌吵~搬走啊"
.(恕刪)
看起來第一篇是反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