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房子會增值 車子是負資產


cckm wrote:
高空屋率是高房價帶來...(恕刪)


竹北的房子可以稱作物以稀為貴嗎?
空屋率高到嚇死人,看也知道不是一般民眾吵得
就是由這些投資客進場後炒出來的
不然為什麼一堆預售屋還沒蓋完都售光了
售光後空屋率為什麼這麼誇張??
這些不是有錢的投資客才有辦法做到的事情?
不然老百姓有人可以無聊到去把整個建案都買下來嗎@@?
房價要跌,不靠政府打房,照這方式跟這些建商投資客一起在拚下去
台灣永遠房價都在高點啦

買三星?如果你還認為你是台灣人,就不應該將台灣人的尊嚴踩踏在地上,如果你還是要,那請搬家吧...台灣並不適合您居住。
mipec1987 wrote:
竹北的房子可以稱作物...(恕刪)


一般百姓把錢用極低的利息借給了銀行(最高的定存年息才1.xx%),然後銀行要創造出利潤所以把錢借給了有抵押品的建商,而建商就自己創造出房子的價值,簡單的說是共犯結構吧,房子不是蓋來賣一般人的,是拿來賣銀行的,然後找名人進住做成豪宅的假相,再方便跟銀行借錢,反正還不出來就放給他爛,我手頭上有現金早就逃之夭夭了,到時候不就順理成章賣給銀行了嗎?
說真的抱怨這些沒什麼用,想要做些實質的改變也太困難了,但可以去試.(要嘛照別人遊戲規則玩要嘛自己創造規則)

世界本質就是一場遊戲,你可以加入,旁觀或置身與事外.(很難置身與事外,你不玩沒人會理你)

國與國之間角力賽也是如此,台灣夾在兩國間身存,必須考慮小國如何在大國間生存.(這是作為總統的課題我不多談)目前很夯的"權力遊戲",裡面的角色玩這個遊戲可是會丟性命的.

金錢遊戲呢? 大富翁你應該玩過吧?任何投資你不做研究,不把風險降低那就是賭博(真正有錢人都會養一堆專業的顧問,沒錢光吃飽就有問題了)

愛情呢? 各憑本事,有人長得帥、能力強、不外乎三高、有錢(這點就很現實了,除了真愛)

每個富有的東西不同看你重視哪種(家人、錢、人脈)

俗話說:「沒知識也要有常識,沒常識要多看電視。」(反正沒事多上網)

這邊推我看過的書 賈德‧戴蒙著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及未來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大崩壞

我滿喜歡這句的 什麼都沒學到,什麼都忘掉!

Nothing learned,and everything forgotten!

--------荷蘭探險家魏企曼 1912年

其它 蘋果橘子經濟學 富爸爸與窮爸爸

sway大的書 黑心投資客炒房告白:搞懂中古屋坑錢陷阱的17堂課

*(我並沒有推銷,不喜歡就刪文)
mipec1987 wrote:
竹北的房子可以稱作物...(恕刪)

空屋率不是你說了算,投資人要相信才算數.
只要沒人進場承接,房價一定跌,
竹北有錢人很多,別太看不起「一般人」.

倒是不知道為什麼那麼擔心空屋率?
投資人愛撒錢也不關誰的事,
若站在環境角度,那還可以理解.

房價和空屋本身就是相對的,
某人需要買一棟房子住,
是全竹北只剩一棟中古屋可賣,
還是有200間新成空屋等著挑會比較好?

不然老百姓有人可以無聊到去把整個建案都買下來嗎

就是這麼無聊,
一個人買不下全部,300人就可以買得下來,
別忘了,投資客也是「老百姓」.
mipec1987 wrote:
竹北的房子可以稱作物...(恕刪)

......................................
車子也有其價值,如果不是住在大眾運輸工具發達的地區,沒車還是有諸多不便。
況且每次的轉乘也是耗費掉大量的等待時間,時間就是金錢,不是嗎?
騎機車就好?慢慢騎就不會有事?
一次意外的損失或許不是一棟房子能彌補的。
況且車子也能帶給家庭許多回憶,這是金錢買不到的。
智慧型手機也是,端乎各人怎麼看待其便利性帶來的價值。

個人認為若買房需省吃儉用,犧牲掉太多東西的話,實屬不智。
人生最精華的一段時間,若只剩下為房子打拼的回憶,未免太過悲哀。
買房還是買力所能及,且不影響太多生活品質的吧。

另外別忘了,除了房子之外,還有退休金也要準備。
勞保有破產風險,不建議列入長期的退休計畫中。
我覺得這議題沒啥好討論的
至於原因
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買房買地之所以是一種投資
是因為那個房那個地點只有一種可能
獨一無二
無法取代
既無法複製也無法取代
不管是環境~位置~門牌~甚至風水~
就算找遍全世界都不太可能找出一個一模一樣的
想要?
就按我的開價來買
不買的話你是絕對找不到其他同樣條件的物件

而車子呢?
基本上除了車牌號碼有其獨特性外
(所以一些特殊號碼車牌車商會拿起來另外開價賣)
你還能找到什麼能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嗎?
沒有吧?
每輛都一樣
不但可以輕易複製還可以大量生產
既然缺乏獨特性
為什麼你會認為別人會想加價買你的車呢?
我跟原廠買還能買到全新非二手的
為啥我要加價買二手車?

或許有人會說每輛車子都是不同的
就算是同樣製成出來的東西也不會相同
那不就有獨特性了?
那我就很簡單的問一句
這種獨特性有什麼好處或優點嗎?
如果沒有的話
有這獨特性有什麼用呢?

兩者相比較

房子~或許會跌~或許會漲~
因為其獨特性可能成為優勢~亦可能成為劣勢~
會漲會跌是無法掌握的

車子~我可以斷言九成九會跌~
不會跌且有可能漲的的車子只有一種可能~紀念版或特殊版啥的~
(但這應該不在樓主的討論範圍~故不討論)
而且必須限量
其他的~不可能漲~只可能跌~

小結
房子可能漲可能跌
車子只會跌不會漲

而所謂投資是有漲有跌的
因此我覺得上面的小結應該可以非常清楚解釋
為何買房稱為投資
而買車稱為消費

投資的目的是賺錢
能夠賺錢的物件
必定有其獨特性及不可取代性
且這性獨特性必需是正面的優勢
除此之外還必須不可取代
如此價格才有機會被堆疊上去


總結
拿一個極輕易就能被取代的物件和極難取代的物件去相比
不覺得很奇怪嗎?


PS
本篇僅就物件其本身價值
單純對物件進行買賣動作之評論
若有其他附加價值
例如買車是因為要上班~~買房是要出租啥的~~
則不在本篇討論範圍內
如有人需要
改日再補上加上附加價值後的拙見
近年想換台進口車來開開,結果資金備妥後被老婆拿去挪用,買了幾個停車位來租.
看著那原本該是我的夢想車款,停在我的車位,感覺真是怪.
先不說車位漲了幾倍,光是租金的報酬率就達到9%,這還是低於周邊行情價1K的租金.
只能說經過幾年的操作,小的命賤,我的停車位們停著我的夢想車款,但它卻不屬於我.
而車位漲幅可觀,賣掉任何一個都可以換台進口車.

車確實是負資產,但是小弟還是先買車再買房,因為現在的工作需要車.
沒有車去廠商端/客戶端,叫車單趟都要五百,來的是進口車(新竹北大).
但是工程做完還要等車來,不如有車比較方便.

不過如果把這問題發在汽車版,可能會有些不同的聲音.


天氣漸涼 wrote:
很好奇 有這樣觀念的...(恕刪)
房價會被炒高也不是沒有原因





簡單附上竹北、中壢、八德的人口戶數變化(台北、新北移居的更多),呈每年遞增的現象。

直接上官方網站就可以查的到。這只是官方數據,還不包含廣大的租屋族。

就跟使用了智慧型手機一樣,用了就回不去了,當已經享受過良好的生活機能、交通、城市氣息

就回不去了,當可以坐捷運或開車10分鐘就到各大生活圈(買菜、購物等等或是上班),

還願意開40分鐘的車上下班嗎?

每每出門一趟就要把家裡冰箱塞滿,不然距離太遠,多跑一趟就多支出很多時間跟開銷。

在市區,不管是工作機會也好,生活機能也罷,大多數人都往那擠,房價當然就高。
----------------------------------------------------------------------------------
雖然生育率低,但是台灣還是有許多外來人口,再加上人群集中效應也間接使得房價下不去,一定會有人願意買單。

舉例來說:現在在台北市上班的,有多少人願意坐高鐵通勤或自行開車從桃園上去,從新竹或桃園還是基隆

這幾個較低房價的地方通勤,或是乾脆到這幾個地方工作(很多小公司沒有其他地區分公司),

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租房子比較方便,畢竟費用不會差太多,但是通勤會累很多,這就是需求。



便宜的房子還是很多,像南莊,竹東的山豬湖、苗栗的珊瑚里、新埔啊,這些房子都很便宜

不過都是舊的比較多,因為建商不會來這蓋,新的通常都是自己買土地來蓋

買東西這麼不方便,上班這麼遠,有多少人願意來呢?
----------------------------------------------------------------------------------



如果有常常去看房子,多跟代銷聊聊就知道。

他們最常說:價格是市場給的,他們賣這樣的價格如果賣得掉就是市場價,賣太快就是價格過低,賣不動就是價格太高,價格太高的話,他們會要求建設公司降價以求銷售順利。

---------------------------------------------------------------------------------

政府也只能從稅制去抑制投資客,使得房地產不要被投資客炒作,沒有經過投資客的手,自住的人才能買到相對便宜的房子。


這房子蓋好2,3年了,美術館特區農16,有人住嗎?
增值?....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